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台儿庄战役(也称台儿庄会战)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在山东省南部与日本侵略军进行的一次较大规模的战役。这个战役的作战地区包括以台儿庄为重心的整个鲁南地区,所以也被称做鲁南会战。在这次战役中,中国第五战区的北线部队以优势兵力和旺盛的斗志将日军第五、第十师团的主力阻挡和包围在台儿庄及临沂地区,并给以重创。在  相似文献   

2.
战术,即指挥军队作战,以达成战胜目的之方法。抗战时期,中国第九战区通过多种措施,向本战区军官反复强调战术对于御敌的重要性,体现了战区对军官战术培养的重视。在破坏日军通过区域内交通道路方面,战区所辖干部训练团对本战区军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培训,使得部队在作战中能够迟滞、消耗日军战力,进而确保"天炉"战术的有效实施。在1941年3月的上高会战及年底的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战区干部训练团对军官战术培养的效果得到了良好的体现。但军官培训也常常被作战所打乱,导致培养质量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3.
1939年9月至1942年1月,中国第九战区军民经浴血苦战,粉碎了侵华日军“三犯湘北,直取长沙”的大规模军事进攻(即三次长沙会战),取得了自忻口战役、台儿庄战役以来正面战场上又一重大胜利。对于三次“湘北大捷”,历来史家臧否不一,尤其是鄂南人民在此期间的艰苦抗战于取得“大捷”有何作用,至今的有关抗战的著述中,不是一笔带过,就是语焉不详,这不能不是关于湘北会战研究中的缺憾,而且与鄂南在抗战中所处的战略地位也是极不相称的。出现这种状况,一是湘北会战的重大战事在湘北进行;二是会战期间中共领导  相似文献   

4.
发生于1939年9月-1942年初的长沙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国民党正面战场展开的三次重大战役。这三次战役,特别是第三次长沙会战,沉重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提高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地位和影响,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相似文献   

5.
发生于1939年9月至1942年初的长沙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国民党正面战场展开的三次重大战役。这三次战役,特别是第三次长沙会战,沉重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提高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地位和影响,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相似文献   

6.
长沙会战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正面战场开展得最成功、最受世界关注、所获评价最高的战役。它不仅处于中国抗战的关键点,而且也处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键点;不仅改变了中国抗日战场的被动局面,开创了中国正面战场战役反击的先例,而且成功逆转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军连遭失败的形势。会战中战区总指挥守土有责、与城共存亡的精神,将士英勇顽强、敢于牺牲的精神以及民众同仇敌忾、团结一心的精神,是对尚武好勇、自立自强、爱国爱种之湖湘精神的最好诠释和体现。  相似文献   

7.
日军在侵华战争期间,无视国际公约(法),在战场上频频使用化学武器,致使众多中国军民伤亡。大量史事证明,在1943年11月初至12月底的中日常德会战中,由于日本华中派遣军在作战中多次实施毒气(弹)攻击,致使中国第六、第九战区的参战部队伤亡惨重。此战中“日军使用毒气次数之多,为抗战以来所仅见”。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打响后,日本决定集结重兵围攻长沙。第九战区最高司令长官薛岳战前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对形势作出正确的判断,决心坚守长沙。会战中薛岳不固守阵地,随敌情而变,指挥得当,并得到民众的积极配合。正是薛岳的亲自督战,迎敌的勇气、无畏的精神、灵敏的战术,激励广大官兵奋勇杀敌,为第一次长沙会战的胜利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9.
长沙会战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正面战场开展最成功、最受世界关注、所获评价最高的战役。它不仅处于中国抗战的关键点,而且也处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键点;不仅改变了中国抗日战场的被动局面,开创了中国正面战场战役反击的先例,而且成功逆转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军连遭失败的形势。会战中战区总指挥守土有责、与城共存亡的精神,将士英勇顽强、敢于牺牲的精神以及民众同仇敌忾、团结一心的精神,是对尚武好勇、自立自强、爱国爱种之湖湘精神的最好诠释和体现。  相似文献   

10.
1939年10月的桂南大会战,是抗战相持阶段中国军队在广西境内同日本侵略军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战斗。这次会战,特别是其中的昆仑关大战,其规模之浩大,战斗之惨烈和战果之卓著,在国民党抗战史上,乃至整个抗战史上都是屈指可数的。曾参加并指挥过此战役的郑洞(原第五军副军长)说,它是“自抗战以来,我亲历的最为出色的一次攻坚战和歼灭战”,是“大振国威的歼灭战。”本文试就此战役发生的原因、经过及历史地位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时期,日寇曾先后三次入侵温州:第一次是1941年4月19日至5月1日;第二次是互942年7月回日至8月15日;第三次是1944年9月9日至1945年6月17日。本文试就温州第三次沦陷的背景、经过及其特点略作探讨。一、温州第三次沦陷的背景日寇第三次入侵温州是在德、日法西斯的侵略战争走下坡路,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的大背景下进行的。1943年底至]944年6月,从世界反法西斯的大形势来看,苏联红军于1943年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库尔斯克战役的伟大胜利,由防御转向大反攻,对德国法西斯进行…  相似文献   

12.
1944年的豫湘桂战役是抗日战争的伟大转折。日军的大陆交通线虽然打通,但其战略目标未能实现,并从战略防御走向最后灭亡。中国正面战场则从战役失败走向战略反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迅速壮大,向战略反攻全面转折。  相似文献   

13.
苏德战场斯大林格勒会战的胜利,标志着苏军战略防御阶段的结束,开始掌握战略主动权,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在斯大林格勒会战的同时,苏军还在西南方向、西北方向和西方方向实施一系列进攻,并取得重要进展。希特勒为了挽回败局,重新夺回苏德战场战略主动权,下达“总动员令”,拼凑力量,决定在库尔斯克发动一次大规模进攻战役。企图合围并消灭库尔斯克突出部的苏军主力,进而威胁莫斯科。苏军查明德军企图后,决定首先以预有准备的防御消耗敌军,尔后转入坚决的反攻。库尔斯克会战从7月5日开始到8月23日结束,双方投入的总兵力达400余万人。经过50天激战,德军损失30个精锐师,共50多万人。  相似文献   

14.
石牌战役时期,宜昌以其西线三峡连山地带的特殊环境,阻挡了日军西进的铁蹄,并且在物资供应、交通运输以及电信通讯等方面,保证了陪都重庆战时后方基地作用的发挥。宜昌在抗日战争史上显示了重要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5.
鄂西大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常正面战场上的一次较大规模的会战。被蒋介石称为斯大林格勒的石牌,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成为决定会战胜败的关键。石牌战役的胜利在抗战历史上了重要的战略影响。文章系统的论证了石牌战役的战略部署及其战略影响,对石牌战役进行了中肯的历史评价。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时期,盟军在亚太战场上自1943年起已转入对日战略反攻,作为亚太战区之一的重要战区的中国战场也随之进入了战略反攻,它是独具中国抗战特色的配合作战式的战略反攻,其标志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1944年春季发动的局部性战略反攻。由此发展到包括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在内的全国规模的反攻,最后到对日决胜的全面大反攻。  相似文献   

17.
1939年11月至1940年3月,中国军队向日军发起了一次全国性的反攻——冬季攻势。这次攻势尽管未能取得预期效果,但其准备之充分,投入之兵力,对日军打击之程度,均是抗战相持阶段空前的。本文从1938年10月武汉、广州失守后国民政府抗战政略、战略方针,国共关系及“速胜论”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后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这一论断提出异议,并具体分析了冬季攻势前后国民政府抗战攻略、战略方针的重大转变,从而得出冬季攻势是国民政府对日作战分水岭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1933年3月,在河北省北部爆发的著名的长城抗战(也称长城战役),是七七事变以前,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军进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在这次战争中,国民党南京政府方面先后投入了11个军26个师,共28万人的兵力。日军投入了2个师团又4个旅团,共4万多人的兵力。经过从3月7日到5月23日共70多天激烈的战斗,终于以中国军队失败,被迫与日方签订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而告终。  相似文献   

19.
1938年3-4月的台儿庄战役,是我国抗日战争初期的一次著名战役,也是国民党军在抗战开始后取得的第一次辉煌胜利,对加台儿庄战役的中国军队,即有国民党的中夫军,也有具各地“杂牌”部队。战役的胜利,正是他们团结奋战,共同海的结果,国民党中内军第二十军团在汤思伯的带领下参加了这上战役,  相似文献   

20.
长沙会战的胜利使得日军的侵略气焰严重受挫,其在华兵力不仅很大程度上被削弱,而且无法与德意法西斯形成合力称霸世界。会战的胜利不仅向世界证明了中华民族反抗法西斯侵略的力量与信心,为中国赢得了相应的国际地位;而且鼓舞了盟军的御敌士气,并牢牢地钳制了在华日军,为国际反法西斯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