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多语种军事术语数据库系统是集军事术语数据存储、规范、发布、检索、开发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信息服务网络。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要确保军事信息畅通无阻,首先应扫除语言文字交流的障碍,进而为实现军事领域的高效联合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3.
<正>中国有两个关系密切的规范语言的机构:一是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简称"国家语委";一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简称"全国科技名词委"。国家语委原是国务院的组成部门,前身为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1985年更为现名,1998年并入教育部。国家语委的任务之一是制定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的规范标准。全国科技名词委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当时名为"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是国家科技名词审定、公布的权威性机  相似文献   

4.
5.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概念和新术语不断增加。特别是近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新概念和新术语更是随着激增。概念和术语的统一,是明确无误地进行国内外信息交流的先决条件,也是情报检索的重要基础。新兴学科术语学和国际术语标准化组织的出现,已经和继续推动着世界范围内的术语标准化工作向前发展。同样,新的军事术语也在迅速增加。例如,中子弹(neutron bomb)、巡航导弹(cruise missile)、制导炸弹(guided bomb)等等。军事行动素来以要求快速、准确而为人所共知。军用文书对格式和用语的要求都非常严格,因此在军事院校开设有专门的课程讲授。有关军事术语的书籍已出版了多种。这些情况说明,军事术语标准化的意义早已为各国所重视。现已出版的有关军事术语书籍有:1.MIL-STD-444《Nomenclature and Defenitions in the Ammunition Area》6 February 19592.MIL-STD-1165《环境术语词汇》(中译本),1984.23.[美]《海军术语词典》(中译本)1986.64.《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1982.15.GJB102-86《航空炸弹术语、符号》(Nomenclature and Symbol for Aerial Bomb)1986.36.[日]《军事用语词典》(中译本)1977年不过,由于军事术语标准化还缺乏持续、系统地研究,因此在军事术语中,一名多义、同名异义、名实不符、任意简化的现象也时有出现。这就影响着军事学术的交流,影响着军队的建设。为克服上述缺陷,应进一步加强军事术语标准化的研究工作。欲达此目标,应注意以下几点:一、确保术语与概念之间的对应关系术语是表示概念的语言符号。任何一个术语应该而且只能与一个概念相对应。这种对应关系的表示应靠定义。因此,准确地给概念下定义是确保术语与概念一一对应的关键问题。例如,术语“航爆弹(demolition bomb)”如果没有准确的定义,人们便可能认为,它表示着不同的概念,如从飞机上发出的能爆炸的武器等等。如果有了正确的定义——主要依靠弹体内装药爆炸产生的爆破作用破坏目标的航空炸弹,术语航爆弹便与上述定义表述的概念准确地对应了起来。正确地下定义,首先要准确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其次要掌握下定义的原理与方法。下定义的基本规则是:1.定义项中不能直接地或间接地包括被定义项;2.定义项中不能包括含混的概念或语词;3.定义项的外延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是全同的。上述航爆弹的定义完全符合下定义的规则,因而是正确的。准确无误地给概念下定义并非易事,除应遵守上述原则外,还要逐字推敲,力求内容准确和字数尽量少。例如,空袭的定义有两种写法:定义1:用航空武器对地面、地下、水面、水下目标进行的攻击行动。定义2:用航空、航天武器对陆地、水域目标的攻击行动。定义1中只写航空武器,则缩小了概念的外延;后半部虽然准确,但文字不精练。定义2则既准确又精练。倘若不能正确理解和运用上述规则,出现错误定义从而导致术语含混的现象便可能出现。例如:1.“野战给水就是部队在野战条件下的给水”。这个定义违反了第一条规则,在定义项中包含了被定义项“野战给水”中的“野战”。关键的问题是要求解释“野战”用野战去解释野战,当然说不清问题,因此野战给水这一概念仍然不清。2。“平地长条形的工事是地道工事”。这个定义违反了第二、三条规则。平地、长条是含混之词。地面坡度小于何值为平地,长宽比大于何值为长条,均没有标准。所以无法确切知道概念的外延,当然也就无法知道术语地道工事所对应的概念。还可看出,某些掘开式、堆积式工事都可属于地道工事,这无疑是不适当地扩大了地道工事的外延。3.“野战筑城就是战时构筑的阵地工程”。这个定义违反了第三条规则。相邻的属加种差是定义的般形式。阵地工程的外延超出了筑城的外延,从而导致了野战筑城外延的扩大。二、术语要简明和易于推广尽管术语仅仅是表示概念的符号,但它的命名亦应力求合理,即应简明、尽量照顾人们习惯和符合相应语种的规律。消灭同义词是术语标准化的任务之一。同一概念对应一个术语。例如,爆破作用和侵彻作用均介于航爆弹和航穿弹之间的炸弹,可以叫厚壁弹、航半穿弹等。考虑到人们的习惯,叫航半穿弹为好。术语字数少才方便使用。因此,在命名时应特别注意这一点。如果字数较多,就应明确一个简称。否则,人们在实践中将各自搞简称,反而不利于标准化。例如,明确有简称的术语有:航空燃料空气炸弹(fuel-air bomb)→航燃气弹;航空杀伤爆破炸弹(fragmentation demolition bomb)→航杀爆弹;战争时期(Wartime)→战时;……等等。“防空地下室”没有简称。由于在某些书籍或文章中使用频率很高而嫌其烦琐,故常被简化为“地下室”。这种简化是不合理的,但它确在提醒人们注意:术语要尽量短。简称既要名实相符又要遵重人们的习惯。例如,航空炸弹可以简称为航弹或炸弹。从汉语命名原则来看,它们都有合理的一面和不足之处。在此情况下,就要看人们习惯和已有文件的用法了。由于《辞海》、《现代汉语词典》、《航空炸弹术语、符号》等均取炸弹为简称,再结合考虑多数人的习惯,因此简称为炸弹较为合理。三、正确理解和处理概念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看,所有概念之间都有联系。不过,有的联系密切,其间相隔的层次很少,有的则相反。通常,视前者为有联系的概念,视后者为无联系的概念。例如,视防毒面具与动荷载无联系,视武器、航爆弹、制导炸弹为有联系。图1有联系的概念是成族出现的,其间有确定的关系。术语之多像海洋。如能正确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将不会迷航,而能看清每个术语所处的位置。作为术语的编写者,理解它们的联系尤为重要。理解了之后,可以正确取舍、编排和下定义。否则,编写的术语便可能出现过多、遗漏或排序不当的现象。例如,航空炸弹(简称炸弹)的子概念可有百余个,其中主用炸弹的子概念也有数十个。这些子概念,有些是基本的,有些是基本子概念组合而成的。一般来说,后者可以不必一一列出。主用炸弹的诸子概念的关系见图1。图中显示了对主用炸弹按三种分类原则所分得的9个子概念。实际上,第一种分类中还有一些子概念。为阐述简便,现以这9个子概念为例。这9个子概念便是基本的子概念。它们之中的每一个与母概念主用炸弹之间是从属关系;同一分类标准下诸子概念之间为全异关系;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子概念之间为交叉关系。具有交叉关系的子概念可组合成新的子概念,例如制导航爆弹、低阻航爆弹、低阻制导航爆弹……等等共44个。可以看出,前9个概念是基础。它们的概念清楚了,后面44个概念自然就清楚了。在编写术语时,后面的44个一般没有必要列出。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子概念是对母概念分类而得来的;2.一个概念可根据需要用多个标准分类,但每次分类必须而且只能用一个标准;3.母概念与子概念之间为从属关系;同一分类标准下的子概念之间为全异关系;不同标准下的子概念之间为交叉关系。母概念与其上位及同级概念之间,子概念与其下位及同级概念之间又重复上述关系。四、落实标准化的措施1.有固定的组织主管军事术语标准化工作术语标准化工作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基础工作,需要持续、有计划地抓紧实施才易见效。术语学已是一门学科,不深入学习和钻研便难以胜任这项工作。目前,国际、国家均已有术语标准化组织。军内亦应有相应的组织持续抓紧这项工作,才能确定和落实各种措施。2.有计划地展开研究和加速军用术语标准的编写工作除术语学原理以外,有许多具体问题也急需研究。已经出版的书籍中,概念不清、自相矛盾、同义异名等现象屡见不鲜。例如,常规武器、工事、野战工事、阵地工程等都缺少统一而正确的定义。我国已出版的军用术语标准还极少,有待加速编写。3.加强国内、国际的经验交流目前,国际术语标准化组织“ISO/TC37”和“Infoterm”已经作出了大量工作,并曾派人来华作报告。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和全国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也已经和正在开展这方面工作。军事领域应密切与上述组织联系,以加速军事术语标准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7.
“标准化工作将把人们从繁琐的日常工作中解脱出来 ,也就是说 ,把人们从对人类智能的滥用中解放出来”。———欧根·维斯特的预言  相似文献   

8.
统一科技术语是一个国家发展科学技术所必须的基础条件之一。当前,审定与统一我国科技术语,对于“四化”建设,特别是科学技术现代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开展我国科技名词术语的审定与统一工作,首先就应研究什么是术语(term),术语有哪些特性。近年来我国已有一些学者对此进行了探讨〔1-23〕,我们这里也想就此问题谈一点粗浅看法。一.“术语”一词的定义对于什么是术语,说法很多,但大体上可分为从语言学角度和从术语学角度两个方面对术语一词进行定义.从语言学角度对术语进行的解释有:1.术语是“各门学科中的专门用语。每一术语都有严格规定的意义”〔24〕。2.“术语是科学技术中的特殊用语,属于行业语的范畴”〔25〕。3.术语“指在某一学科领域中有专门意义的词项”〔26〕。4.术语是“在专业语言中具有精确的单一意义的词,即使出现在习惯用语中,也与其专业方面的用法相同”〔27〕。5.“术语是某一特定专业中使用的单义词,即使出现在其他专业的用语中或日常语言中,它基本上仍能保持其专业意义”〔18〕。6.“术语是词,它在专业与科学领域中用作具有一定意义的系统地约束的标记”〔27〕从术语学角度对术语一词进行的定义有:1.“所谓术语在本质上就是索绪尔(F.de Saussure)所定义的语言符号——由能指和所指组成的语言统一体”〔28〕。2.术语“为精确表达概念和表明特定对象而形成(采纳、借用等)的专用(科学、技术等)语言的词或词组”〔27〕。3.术语为“一致的、列举的专门名词或有一定结构的(分类学的)可定义名词,并毫无歧义地表达一个概念”〔27〕。4.术语为“精确地指明一个特殊科学概念的词或词组”〔27〕。5.术语是“表示一个概念的单词或词组”〔27〕。6.术语就是在一定的主题范围内(某一学科),为标示一个特定的专门的概念而确定的一个单词或词组(一般术语和复合术语)”〔1〕。7.“科学技术术语是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语言符号”〔2〕。8.“科技名词术语是科学概念的语言符号”〔16〕。9.“术语系由能指与所指组成的语言符号”〔28〕。10.“术语是概念的名称”〔29〕。以上列举的这些定义或解释,对什么是术语,从语言特性或科学内涵角度做了阐述,它们彼此有相同之处,也存在着很大差异。虽然有的不见得贴切,如认为“精确地表达概念”,则不符实际,但都可称之为一家之谈。我们认为,根据术语学理论,术语则是给概念订的名,所以术语一词的中文简明表达应为:术语是概念的命名。二.术语一词的公式表达加拿大术语学家隆多(Gay Rondeau)教授在其所著《术语学概论》〔28〕一书中,把术语与名称、概念间关系用一公式表达,即:就是说术语是与概念和名称两者有关的词。用上述表达式可以把术语与概念和名称三方面形象地表示出来。但正如苏联科学院科技术语委员会主席西弗洛夫(V.V.Siforov)教授指出的,这一表达会产生歧义,可能会使人误解为是一个商,即术语等于名称被概念除。也会使人误解为术语与概念成反比。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我们仿照数学上函数的一般表达式,对上述表达式做些修改,提出如下形式:T=D(N)即术语T等于由概念N确定的名称D。三.关于术语的特性术语具有哪些特性?以什么标准来审定术语?关于这个问题,学者们已开展不少研究,我委员会办公室制订的名词审定细则对此亦有论述,但这些文献见解不尽相同〔1,4,5,12,21,28〕。我们认为我国科技术语的订名应体现:科学性、系统性、单义性、简明性、中文特性和国际性;在审定科技术语时,还要考虑其现实性。1.科学性就是从科学概念出发,准确反映所指事物特征,根据概念的全部特征来掌握事物的内涵,借以做出确切的定义和订出“名符其义”的术语。在我国浩如烟海的科技术语中,无论是由我国自己创造的术语如石油、火箭、印刷、天于、地支、二十四节气等,还是意译外国的科技术语,如激光、衍射、电视、电脑等,大都从“名符其义”出发,即从其本身科学概念出发,也就是从其科学性出发,来订名的。科学性这一条是科技术语订名的总原则,在订新的术语名和审定旧的术语时,都应认真贯彻这一条。2.系统性就是在一个学科、以至相关领域中,术语不是孤立的、随机的,而是一个合乎分类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这就是说术语的系统性包括三个方面:(1)学科概念体系,即分类框架;(2)术语订名的逻辑相关性;(3)术语的构词能力。每个学科在收词、审定和公布时,都应首先注意到术语的分类框架问题,否则就不好确定所收的词是不是基本词和是否收得全面〔30〕。而且如分类不当的话,可能会导致各部分收词重复,以及有的术语不知放在哪部分为好等问题。电子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分五个专业组收词:即:第一组通信及电子系统;第二组电子元件、材料与仪器;第三组电子物理与器件;第四组电子学基础理论;第五组共用技术与交叉、边缘科学。这样分类虽也能覆盖全部电子学术语领域,但我们觉得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系统性不够强,未按学科概念体系来分;二是各部分术语有重复,不便统一安排。鉴于此,我们建议电子学名词术语应按从基础理论到元、器件与材料、工艺,再到整机、应用,这样的顺序适当划分和编排各子学科,并按相关概念排列各子学科中的术语。3.单义性就是术语是单一的、专用的,理论上讲任何一个概念只能有一个专门固定的术语,即“一词一义”,这样才能确切表达意思,避免发生歧义。以前国民党时期度量衡局把长度、重量和面积单位都叫公分,就是违反术语单义性的明显例子〔31〕。但有些时候要求各学科的所有术语都一词一义是难能做到的,必要时可允许同一概念在不同学科有不同术语。例如高分子、大分子;电势、电位;电子计算机、电脑;淬火、猝灭等。这样做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精神,不但不影响统一,而且有利于统一,否则硬性规定各学科都叫一个术语很难行得通,倒不利于术语统一和审定的术语的权威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第37委员会秘书加林斯基(Ch.Galinsky)先生亦主张这样〔32〕。4.简明性是指术语简单明了,尽可能简短,但又不应简化到人们不好看懂。我国老一辈科学家在术语的订名上很注意这点,真是“一词之立,旬月踌躇”。如熵、点阵、阻尼、电话等术语就是范例。在这个意义下,我们认为半导体中的碰撞雪崩渡越时间二极管简化订为崩越二极管为好,俘获等离子雪崩触发渡越二极管简化订为俘越二极管为好,场效应晶体管宜简化订为场效晶体管或场效管,因为这样简化也很清楚明了。而金属一氧化物一半导体则不宜简化为金氧半,因为不易被人理解,且易误解。5.中文特性是指术语订名要体现汉语表意文字特点,要“望文生义”,一看有中国味〔20〕。而且符合汉字发展规律。要采用通用汉字,不要用生僻字和造新字。基于此,我们认为“激光”这个术语就比“莱塞”好,“电话”就比“德律风”好,“化学”比“舍密”好,“电动机”比“马达”好,“电子管”比“真空管”好,“收音机”比“无线电”好。现代通用汉字已能完全表达各种科学概念、承载各种科学信息,没有必要造新字,否则汉字不是愈来愈简化,而是愈来愈多、愈复杂,增加使用者的负担,不利于发展科技、文化事业。现代汉语多向双音节词发展,术语订名时也要充分发挥这一点。如“彩色电视机”这一术语,有趋势变成“彩电”,“电子计算机”被“电脑”代替(或并存),“用户电报”(电报挂号)变为“电传”等。6.国际性就是指术语订名要尽可能采用国际通用的术语和符号,由中文译成的外文要与外文术语的本来概念一致,这样才有利于国际学术交流、发展我国科学事业和发展国际贸易。这里我们想特别强调一点,就是有些国际上通行的缩略语,我们可直接采用来作为我国科技术语,勿需一定要订成复杂的汉名(有的很不好定名)。如D NA(脱氧核糖核酸),MOS(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T(计算机断层成像),CAD(计算机辅助设计),BASIC(语言),FORTRAN(语言)等。为了避免有人不认识,可在文章开头处括号注出其中文全名,以后就直接用缩写词。当然,这样的缩写术语不宜太多,只应选用一些用途广泛的,否则会违背我国科技术语订名的其他特性,而难被人们所接受。7.在审定现有的科技术语时,除了应考虑上面几项术语应具有的特性之外,还要考虑到它的现实性,即考虑其使用情况。如该术语确属“名不符义”,而又使用时间不长、范围不广,则可按上述几点对其“正名”,重新订出新名。而如该术语虽不太“名符其义”,但已使用很久,应用范围很广,大家都已用惯了,即已“约定俗成”了,则应继续延用,而不宜轻易改动,否则会不利统一、引起新的混乱。“熊猫”、“机器人”、“机械运动”等术语就属此例。当今信息时代新概念层出不穷,为概念订名的术语也会不断向前发展,与此同时,术语的特性和术语的审定,都要不断地深入、发展和提高。所以我们认为要以发展、变化的眼光来观察和研究术语及其特性问题,即要用唯物、辩证的方法来探索术语学中的问题,从而使我国术语学研究不断开拓前进,越来越兴旺、发达。  相似文献   

9.
10.
跳水术语     
  相似文献   

11.
TERMIUM术语库     
一、委任加拿大政府术语库建立于1974年。那是在内阁令国务秘书部翻译署负责“整个联邦政府部门和向加拿大国会汇报工作的所有政府机关所用的英、法术语的核实和标准化”之后,建立的。完成此项委任任务,当时尤其需要组织和促进术语学研究项目,建立一个目的在于增进各领域翻译工作效率的术语库,以及发展与加拿大国内和国外的语言研究和标准化中心之间的合作关系。遵循1983年内阁作出的决定,翻译署的任务扩展到包括负责促进使用两种官方语言。此术语库现在已被认为是在私营部门和公众中促进使用英、法两种语言,及在技术和其他领域内鼓励使用恰当的法语术语的一种工具。二、背景本署的最初数据库来源于两个方面:蒙特利尔大学的计算机化术语库中的15万件记录和历年来本署翻译人员积累的几十万件术语记录。1975年年底,国务秘书部获得了经五年研究出来的蒙特利尔大学术语库(TER-MIUM)。它原先主要是作为一种翻译工具而创立的,所以最适合本署的需要。1977年1月,当软件的必要适应工作一经完成(产生第二代TERMIUM),此系统即被转移到渥太华的能源矿产部的一个计算机中心。取消了重复记录,筛选掉不准确资料,并合并了关于相同概念的记录。到1980年12月底,此术语库已拥有60万件记录,全部可以联机使用。不久迹象表明,由于第二代系统的技术可能性的局限,国内外TERMIUM用户网的扩大,从而需要一个新的系统。因此,从1982到1985年,国务秘书部发展了它自己的第三代系统,采用的是BASIS软件包与可用项目单和彩色图形的Telidon工艺相连的办法。为了确保术语库需要和便利用户存取资料,还购置了一部计算机。数据转换到新系统后,术语库存取的总记录数为83万5千件,大约代表2百万个术语。三、结构这第三代的发展结果,使得加拿大政府术语库改名为TERMIUM术语库。选用这个更具有吸引力和能更好地围绕术语库进行宣传的新名字,是使TERMIUM数据库能越来越为更多人们所利用而迈出的第一步。TERMIUM术语库现在是由四个语言数据收集系统和一个文件数据库组成。1.术语数据收集系统这个数据收集系统包含英、法两种语言的术语记录,它又分为三个文件存储器。1)单概念文件存储器保留校对的记录,这些记录提供的数据足够完整而能证实输入术语的等同性。2)主文件存储器保留校对的记录,优先保留单概念记录,储有不够完整而不能完全证实输入术语等同性的术语资料。3)工作文件存储器分成可储有多概念、不完整或未校对的记录的一些隔室。2.多语言数据收集系统这个数据收集系统主要是为本署多种语言服务局使用及与其他语言数据库交流资料而建立的,它又分为三个文件存储器。记录中必须包含成对的术语词,其中一个必须是英文或法文,而另一个是德文或西班牙文(后者是现在收编到TERMIUM中的两种外国语)。术语及其等同词大部分是由多种语言服务局的翻译人员提供的。3.专有名称数据收集系统这个数据收集系统储有输入专有名称的记录。最普通的例子是组织、委员会、规划和地方的名称,商号名称以及条例、规章和文件的正式题称。4.翻译问题数据收集系统这个数据收集系统储有关于翻译(诸如措词、格言和谚语)和语言(诸如词或短语的意义、词法、句法和文体)方面各种问题的记录。5.文件数据库TERMIUM术语库中的这个数据库是用来对出现于术语记录中的源码进行联机译码,并给用户提供来自储于UTLAS(多伦多大学图书馆自动系统)中的约二万五千件完整的书目的参考资料和文件定位。四、实施支持TERMIUM术语库这个系统得以实施的,涉及许多要做的事情和物力问题。这些是:1.筛选最初用系统方式筛选此数据库,可是现在是在项目的承办过程中筛选记录,以满足特定用户的需要。术语学家在每项指派的研究任务开始时,先查询术语库,把他们查到的录在记录上,此记录在装入时就替换掉已成为多余的入口。因此,这种筛选是一种行进过程,它与术语库提供的最佳服务需要相一致。2.数据分类对各种各样项目的广泛研究证明,文件分类法用到术语上是不适合的。因此翻译署选用了TERMIUM分类法。它是蒙特利尔大学术语库创立的,并且特别是为术语数据分类而研究出来的。此三级分类法以字母表的字母为基础,每个字母构成一个类的标题。26个类构成这个分类系统的基础,包括生成术语的主要活动领域(如医学、管理等)。每类又可分为26个部分,代表主要活动的次领域,每部分又可分为26个节或特定的次领域。这样,NCE节(眼外科)属于NC部分(外科),这个部分又是N类(医学)的一个次部分。这个分类工具是为了便于从术语库检索各种专业数据而设计的。从理论上讲,这个分类法为多至19,500个节的创造提供了可能性。内部分级结构使人可以检索很有限的子集数据(例如眼外科),也可检索很大的子集数据(如像医学领域)。五、术语库的操作TERMIUM术语库操作是依靠通过一系列终端与本库连接的术语学家和专家网,也依靠已适应了经过处理的术语信息类型的数据输入和查询方法。1.研究人员网研究网包括大约一百位本署的术语学家,他们的工作方法是以全世界公认的术语学研究原则为基础。其他参加人员有本署的各翻译组和本署外的术语库用户雇用的术语学家、翻译和编辑。各术语科经常地收到全网内用户的研究请求单。这些请求单随后转交给专门研究该课题领域的术语学家,并且将研究结果储入TERMIUM。此外,从网的各点用户收到的数据则装入术语库,使人人都能获益,即使某些研究结果可能仅仅是尝试性的。2.终端网为了使全署的翻译人员,联邦雇员和署外各种范畴的用户都能从数据库进行存取,TERMIUM术语库的扩展计划要求尽可能安装最大数目的终端。除了联邦政府部门和机关以外,外界的用户有省政府,国内和国际组织、市政府、大学、研究机构和私营公司。根据1986年7月的资料,有279个终端在工作。终端联接请求单是根据需要并按照上面概述的合作原则加以审查的。术语库的固定开支(发展系统、研究和数据处理)全部由翻译署承担。用户负责操作费用,即终端购置或租赁、电话线路的使用和计算工作时间的费用。有些终端直接与计算机连接,而其他的则通过电话相接。所以几乎可能使用任何类型的终端,字处理机或微计算机来查询术语库。术语库的终端也可以用来查询其他数据库(如可从加拿大国内或国外的其他组织得到的计算机化术语进行存取)。3.记录术语记录包含各种各样的信息块,其中有基本的数据元,诸如每种语言的入口名词术语、上下文或定义、来源、主题领域、作者和日期。此记录对所属的数据采集及其术语的任何有价值注释也有所指明。这些记录的输出格式可以是连续的(先是一种语言,然后是另一种),或是并行的(两种语言位置并排),这取决于用户的愿望。用户也可决定所接收的信息数量;例如,他(她)可希望看到全部记录或只是用两种语言的入口术语。某些记录可能含有图形,用以支持某个特定名词术语。这些计算机图形只有在用户恰当配备终端时才能使用。没有配备这种终端的用户,可以从翻译署术语局取得这些图形的硬拷贝。4.查询TERMIUM术语库主要是为了解决翻译上的需要而设计的,即为个别查询的术语词条(与全部词汇相对)提供立即答复。为此,提供了一种直接通讯方式,该方式能使用户按键输入一个术语词或一组术语词,并立即在显示屏上看到、或打印出一个或多个记录。也可借助脱机打印而存取数据。这样虽然较费时间,但可使用户以计算机列表形式得到两种语言词汇表或以主题领域、创作者或这些的组合所检索出的大量记录。每个用户有一个用户姓名、口令和个人简介,以确定让他(她)如何查询TER-MIUM。此系统所显示的一系列项目单,使用户既迅速又容易地获得答复。假如所请求查询的术语词是术语库中没有的复合单元,可以对这个术语词的一部分进行寻索,或可查询计算机化索引,找出有关的术语词或字母拼法与之不同的术语词。此外,可以通过电话信息服务(SVP)查询TERMIUM,即没有终端设备的用户可用打电话方法(或有时书面交来),查询术语词。5.术语学和〔1〕这个词还没出现时,他就已经是术语学者了,加拿大电台的术语卡片是在蒙特利尔术语库上最先使用的,自1970年10月1日开始,Robert Dubuc和他的小组与大学计算中心Jean-Francois Grégoie的小组紧密合作,日积月累地整理了术语词汇卡片和设计了为处理、储存、及发行这些卡片的“术语”系统。为了保证相邻步骤的统一性和保证术语研究的方法正确,Robert Dubuc对上述处理的每一步骤都进行细致地记录、描叙和解释。这种方法是体现和听从了科学界人士的意见和批评后精心制作的,同时也体现了Robert Dubuc对待工作谦虚朴实,循序渐进的深厚功底,也就是在这方法的基础上,他在蒙特利尔大学翻译学院进行了教学工作,并且把这种方法贯穿在整个“术语实用手册”这本书之中。今天他把这本手册介绍给他的同事们,他的学生们,甚至可以说呈献给整个法语区的人们。在这方面不能忘记的是由国际法语学会协助出版了这手册。这著作是献给人们最珍贵的礼物,并给Robert Dubuc锦上添花。这也使得所有在蒙特利尔大学术语库的合作者们,所有使用法语,保护法语和为它争光,为它做出加拿大人贡献的人感到由衷的高兴。我不试图解释那些令我们信服的学者们在对待术语学和词典学之间所提出的不同看法,而在这手册里,Robert Dubuc用他的经验承担了这项工作。尽管如此,强调一下这个推动我们建成美洲第一个术语库的原因,也就是翻译人员迫切需要它的这个事实,不是没有用的。术语学面临的问题,不是词典学要解决的问题,而在词典学里,一些概念的定义是有唯一答案的。事实上,所有的在用两种语言工作时所考虑到的词,它们之间并不能总是正确的一一相互对应,既使它们的词义是相符合的,也不能把它与它所处的上下文割裂开来,必须联贯起来看,才能正确地确定词义。这就是Robert Dubuc为什么能成功地提出用“比较术语学”这个词来阐述这项研究工作的原因。为了给翻译人员在给定文章中必须翻译的用语提供合适的词汇,术语学工作者不得不做这项研究工作。在使用两种语言和多种语言的情况下的语言研究工作,既使有时情况是能互相适用的,人们总能清楚地把它们区别开,而它与在使用单一语言情况下“用于命名任务级别和设想的专门体系研究”的方法有很大的差别。Robert Dubuc是第一个研究建立这种方法和步骤的“比较术语学研究者”和第一个把它记载在清晰、条理的优秀著作之中的人,这不仅对那些打算从事这个职业的人有帮助,就连对不管他们有什么样经验的翻译人员也会是有收益的。对作家们也不例外,手册将给他们提供保障,使他们明白了在他们自己还不知道的情况下做了术语学工作,也使他们明白了当他们的“语句”研究工作愈来愈感到困难时,术语学工作者能给予他们以可贵的协助,使得他们能有更多的时间来细心考虑他们的文笔,这样将保障他们避免出现大量的挫折。著名的词典学家,小Robert词典的秘书长Alain Rey先生建议用明确的条文把从事术语工作的专家称为“术语编辑家”,而不是“术语学者”。无论是从Robert Dubuc所具有的才干来看,还是他的“术语实用手册”一书很好地符合了小罗贝尔词典第二条定义来看,术语编辑家Robert Dubuc对术语学做出了贡献。这是因为他不满足于做卡片,而是高瞻远瞩地论述了编写这些卡片的原则和方法。正是由于他,现在这个新职业有了它的规范章程。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术语是知识传播、技术传递、科技文化交流、贸易往来的工具,存在于社会生活和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术语标准化,简而言之就是运用标准化的手段,通过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明确其内涵与外延,反映出其本质特征,进而为概念选择或寻求最适当的术语,力求达到术语的精确性和单义性,即一词一义(避免多义词)、一义一词(避免同义词),从而避免信息交流过程的歧义与误解。术语标准化通常是各专业领域实现标准化的前提和基础。术语数据库(又称术语库)是利用计算机和数据库技术对术语信息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工具,是计算机辅助术语工作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利用术语库可以全面、迅速、准确地从大量术语数据中提取所需的信息;可以发现库中所存术语的多义性、歧义性,排除数据的冗余性、不一致性,进而维护数据的正确性;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要求提供服务。面向概念的术语库,含有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是标准化工作的支持工具;多语种术语库是翻译工作、语言研究与教学、科技文化交流、经济贸易往来所需要的;而向知识型的术语库(有时又称概念库)又是专家系统、知识库系统、机器翻译系统、以至于人工智能的实现所必不可缺的。因此,术语库的研究与开发,对科技、教育、出版、贸易、语言研究、标准化管理,以及国际间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交流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二、术语库研究与开发工作的若干特点1.基础性。术语库的研究与开发是术语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术语信息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工具,术语标准化工作的基础性特征决定了术语库研究与开发工作的基础性。2.综合性。术语学是涉及到语言学、逻辑学、本体论、信息科学、科学分类法和各种具体学科及专业领域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术语库的研究与开发更涉及到计算机科学和技术、情报学、管理科学以及电信技术、数据存储技术、数据库技术等。3.紧迫性。现代社会的信息量与日俱增,新概念、新术语大量涌现,以手工方式对大量的术语进行分类编目处理、分析研究以及检索已经越来越困难。根据ISO/TC37文件,国际标准化组织已发布国际术语标准大约300个,正在制订过程的国际术语标准草案(DIS)国际术语标准建议草案(DP)合计大约200个。我国现已发布国家术语标准600余个,所含术语词条10多万条,并且在其他非术语标准中也包含了大量的术语词条。这样大量的术语,若没有一个国家级标准化术语库进行管理,极易出现各种问题,给标准化管理工作带来困难。4.复杂性。一般来说,术语库中的数据有以下特点:(1)数据量大。通常每条术语及其定义需占用计算机存储容量的上千字节;(2)数据类目多。比较完善一些的术语库的数据类目通常有数十项甚至上百项;(3)数据类型复杂。有些定义中含有图形(片)、公式、复杂的符号等计算机较难处理的数据类型;(4)数据关系多样。例如概念间的属种关系,整体与部分关系;术语间的同义、反义、近义关系,行话与方言的限定关系等,既有一一对应关系,又有一对多关系,还有多对多关系。设计术语库的数据结构,记录或字段间的拼链是非常复杂的工作。5.艰巨性。术语库的研究与开发难度大,且综合性强,涉及多种学科以及高新技术,其中一些技术至今在世界上仍处于开发阶段。例如,大数量汉字处理问题,简繁汉字及日本、南朝鲜所用汉字的兼容处理问题;图形(片)、符号、公式处理问题;数据库标准化与术语库专用软件的开发问题;批量数据输入输出技术(如光电识别、语音识别);异机种联网等。大型多功能术语库的开发必需具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据有关资料,国外几家大中型(含10万或10万条以上术语)术语库,仅术语库应用软件的开发一项就都耗资十万美元以上。财力、物力的不足,使得大型术语库的开发在经济不发达国家受到限制。6.社会效益显著。无论各行各业都有术语,无论是在行业内部,还是在各行业之间,以至于国际间的政治、经济和技术方面的交流,想要尽力避免歧义和误解,都必须进行术语标准化工作,而术语库的开发有利于促进术语标准化工作的顺利进行。毋庸赘言,术语库的建立具有明显和现实的社会效益。7.经济效益长远。信息交流是技术进步的基础,术语标准化、术语库的建设又是信息交流所不可缺少的。同时,术语库的研究又涉及到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一些经济上极具开发价值的领域,对电子辞典、知识库系统、专家系统、机器翻译系统等具有商品价值的实用计算机系统的研制具有推动和促进作用,因此,它具有潜含和长远的经济效益。三、国外术语库概况及问题分析术语学是本世纪三十年代刚刚形成的一个新兴学科。术语库的研究与开发则在六十年代刚刚开始。六十年代末,欧洲共同体翻译公司希望利用计算机为翻译人员迅速地提供多语种术语。欧共体的重要文件需使用英、法、德、荷兰、丹麦、葡萄牙、希腊等多种语言,建立多语种术语库可以为翻译人员迅速查询新术语提供方便,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欧共体以上几种官方语言文件中的术语协调和统一。欧共体术语库——EURODICAUTOM于七十年代建成,该库存有25万条术语,17万5千条术语缩略词,每年更新术语1万条左右,并包含了以上除希腊语(因为是非拉丁字母的语言)外的所有语种。该库由欧共体提供财政支持。六七十年代建成的一些比较有影响的术语库有:法国标准化协会(AFNOR)的术语库——NORMATERM。该库主要用于标准化管理,最初是为编辑《国际标准化组织叙词表》提供资料。该库只收录法国国内和国际标准中的术语,存有2万多条术语,使用法语,提供英语对应词,每年新增术语约1000条。经费来自法国政府提供的财政支持和工业的赞助。加拿大政府的术语库——TERMIUM。该库主要用来满足对加拿大两种官方语言英语和法语术语进行核实和标准化。现存有术语大约300万条,包含90多万个记录,其中英、法两种语言的术语数据记录80万个,专名数据记录9万个,惯用法数据记录1万个,以及包含英、法、德、西班牙四语种对应词的数据记录3万个。加拿大政府提供全部财政开支。德国语言管理局的术语库——LEXIS。该库主要用于翻译目的,现存有上百万条术语,使用英、德、法、俄、波兰、荷兰、意大利七种语言,年更新/新增术语3万多条,经费由德国政府提供。德国西门子公司的术语库——TEAM。该库是出于公司生产和贸易的需要和用户的要求而建立的。现存有术语上百万条,使用德语、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荷兰语、阿拉伯语、葡萄牙语。年更新新增术语1万条,对外实行有偿服务,现已自付盈亏。瑞典技术术语中心的术语库——TERMDOK。该库主要用于标准化管理,只收录官方规定的标准化术语,对用户提供免费服务,现收有近十万条术语。据有关资料统计,截止到1977年,世界上共有术语库16个。术语库的研究与开发不断受到重视,1979年4月国际术语情报中心(Infoterm)为此召开了第一届国际专题学术会议,并出版了一本“术语数据库(Infoterm Series 5:Terminological Data Banks,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论文专集。八十年代,术语库得以迅速发展,ISO/TC371986年底统计,世界上有各类术语库46个,1989年再次统计时已达到74个。世界上术语库统计情况见小表:注1:国际组织的术语库有3个设在美国;2个设在法国;2个设在瑞士;1个设在意大利。注2:多国术语库中一个为欧洲——阿拉伯术语库,总部设在德国法兰克福;另一个为阿拉伯联盟教育、文化和科学组织的术语库,设在突尼斯。注3:地区性组织的术语库为:欧共体术语库,设在卢森堡;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术语库,设在法国巴黎。注4:以上所列术语库中,有少部分是正在开发中,例如中国机械科技情报所的机电工程术语库。八十年代建成的比较有影响的术语库有:前苏联技术情报、分类和编码研究院的术语库——ASITO。该库主要用于标准化管理,提高国民经济术语信息服务的效益,已收录标准化术语12万余条,年处理能力为1万条左右,含俄、英、法、德术语索引。该库使用两台大型计算机,有45个终端,工业部门和480余个科研、教育、出版、科技情报、图书馆等部门使用该库。丹麦术语库——DANTERM。该库建在哥本哈根经济学院,用于研究、教学和对外咨询,含有丹麦、英、法、德、西班牙等各种术语,已录入了从8000多篇论文中摘录的术语。德国夫浪和费研究院的术语库——GL0T。该库主要用于科学研究,使用德语,含有英语、法语术语对应词,并根据中-德科技合作协定,由我国学者为该库配加了国际标准ISO 2382《数据处理词汇》的中文(汉字)术语。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最近又有不少术语库在微机上建成。1989年11月下旬,国际术语情报中心又召开了“术语工作与高级微机的应用”专题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术语网通讯(TermNet News)出版了一期专刊,介绍了若干在微机上建成的术语库系统。据国际术语情报中心主任加林斯基先生介绍,现在世界上有各类术语库达200余个。根据对现有的统计数据的分析,现有的术语库大致可分为:政府或官方机构建立的,多用于管理目的,例如标准化管理、语言管理等;科研与情报部门建立的,多用于科学研究、科技交流、翻译等;大学或教育、文化机构建立的,多用于语言、翻译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对外咨询等;工业部门或企业公司建立的,多用科技交流、经济贸易和商业目的等。并且越是经济发达,技术先进,科技、教育、文化、贸易等发展的国家与地区,术语库的研究与开发就越受到重视。根据表1的统计,欧洲术语库占世界术语库总数的近70%,但是其中东欧、前苏联术语库仅占欧洲术语库总数的不到10%;亚洲术语库占世界术语库总数为不到10%,其中有半数又是建在日本。这可以从两方面来解释:一方面发达国家具有足够的经济技术实力来开发高质量、多功能的术语库;另一方面,这些国家对信息传递的数量、速度和质量有更高的要求,实践过程中,认识到了术语库研究与开发的重要性和迫切性。ISO/TC37最近又向ISO中央秘书处建议,建立国际标准化术语数据库。国际上术语库研究与开发工作进展很快,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1.兼容性差,库间信息资源共享困难。由于国际标准化组织在早些时候没有制订关于术语库开发方面的国际标准,因而,各国际组织、各国所建术语库在硬件、软件、数据项、数据格式等方面都有不小的差异,兼容性较差。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ISO/TC37的重视,正在着手制订有关标准,现已完成ISO 6156《术语/辞书编纂记录用磁带交换格式》、WD 11(工作草案)《计算机辅助术语工作—技术报告》、WD 15《计算机辅助术语工作和术语编目的数据元目录》;并提出新工作项目:NWI 16《面向翻译工作的术语编目》、NWI 18《术语工作文献管理》等。但是,在术语库标准化的国际活动中也还存在着一些分歧,例如,前苏联对ISO 6156的修订就提出了非常强硬的意见(ISO/TC37/SC3 N45,en)。2.质量层次不一,规模大小不一。现已建成的术语库有的含定义,有的不含定义;有的术语和定义选自权威性的标准、辞书,有的仅选自一般性的词典;大的库专业领域覆盖面广,词条数量大,语种包含多,用户遍及各行各业,小型库专业狭窄,词条数少,属于建库单位自建自用。各库之间的科学性、实用性、易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安全性等技术指标都无法比较与评价。3.重复开发,浪费现象严重。有的库最初设计未考虑到未来的发展,不得不经常变换计算机机型,重新开发软件。有些库换代频繁,加拿大的TERMIUM库建于1974年,现已开始运行第四代;苏联ASITO库第一代1981年开始使用,1985年就改用第二代;欧共体的EURODICAUTOM库一开始运行在IBM 370/158计算机上,以后又改用Siemens 7760计算机;瑞典技术术语中心的术语库TERMTOK一开始使用微机,随着数据量的增加,不得不改用DEC-10数字计算机,IR系统3RIP对话式数据库。4.中文(汉字)术语库的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目前世界上只有个别术语库含有少量的中文(汉字)术语,尤其是简繁汉字、日本和南朝鲜汉字兼容处理问题仍未真正解决。5.多语种术语库有待进一步完善。多语种术语库,尤其是含汉字术语库,无论在计算机技术方面,还是在建立各语种对应的术语概念分类体系方面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6.术语库的综合利用不够,经济效益不显著。利用术语库制作出版物、电子辞典,以及支持开发具有商品价值的机器翻译系统、专家系统、知识库系统等有待进一步研究。7.发展不平衡,经济不发达国家的术语库开发进展缓慢。在术语库研究与开发方面需要更多的交流与合作。四、国内术语库开发简况我国术语库研究与开发工作于1989年年初开始。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于1989年年初决定建立标准化术语库,拟收录国家术语标准、其他国家标准中的术语词条,IS0、IEC等国际组织的术语标准及标准中的术语词条,以及其他一些国家(如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日本、前苏联等)的标准化术语。现该库仍处于调研和试开发阶段。机电部机械科技情报所1989年开始建立机电工程术语库,规划收录五十万条术语,第一期工程拟收录专业术语25万条,分20几个门类,100多个专业。该库小型试验库在微机上完成,使用中国科技情报所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开发的Micro CDS/ISIS通用信息管理系统软件,该软件具有较强的数据库定义功能,能较方便地按用户需要定义数据库,每个数据库记录最多可有200个字段,其下还可以定义子字段,字段均为不定长,可重复;用户可根据需要设计录入工作单,对数据库记录进行追加、修改、编辑等操作;该软件具有多种检索(顺排全文本,倒排各种逻辑操作)功能,多种数据输出格式,可以方便地对数据库进行维护;该软件留有用户编程接口,用户可开发设计自己的应用程序,并与其衔接;该软件还支持光盘存储和IBM-PC局部网络,是一种比较适合于术语库开发用的软件。该术语库多语种处理采用信通公司和清华大学联合开发的QSML多语种处理系统软件,效果也不错。总之该库模拟库的开发是比较成功的。该库开发中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1.根据其计划,建设该库过程中,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要耗费在对入库术语和定义的组织审定及外文对应词的选配上。2.这样大型的,多语种的术语库,还没有解决数据批量输入的问题,靠人工键盘录入无论是在术语库生成(需要大量数据的录入)阶段还是日常的数据维护与更新,都是比较困难的。3.许多机电工程方面的概念,其定义需要用图象(片)加以说明,如何开发图象(片)数据库,并解决与文字库的联接问题也是该库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4.现有的多语种处理软件还不十分理想,不能同时处理简繁汉字、日文、南朝鲜文中汉字,而且俄文处理是采用双字节,字母间隔大,比较难看,也需进一步完善。目前,机械情报所正在通过国际术语情报中心邀请国外有关专家对该库进行评估。此外国家语委语言应用研究所利用微机建立了一个含有二万条应用语言学术语的术语库。该库设有六个数据项,含术语的英文对应词;中国科技情报所周智佑研究员等利用微机建立了一个情报与文献标准术语库,收录了28项有关文献与情报国家标准中的术语约200条,该库设有10个数据项,配有英文对应词。以上两个库均使用dBASEⅢ软件,在IBM-PC微机上开发而成,属小、微型自建自用术语库。dBASEⅢ数据库软件是国内比较流行,并且汉化较好的一种软件,但也有一定局限,例如,可处理数据的容量小,处理速度慢;采用定长记录,空间浪费较大等,不十分适合大型多功能术语库的开发。目前,还有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化工部、地矿部等单位均表示了建术语库的意向。总的来看,我国术语库的研究与开发工作起点低、起步晚、进展慢,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经验,以及经济的实力,技术的保障等方面都与国际上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同时各有关建库单位对国际上的经验研究不够,缺乏足够的国际资料,而现有的资料又利用率不高。各单位分散开发,缺少必要的交流与合作。针对上述问题,全国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采取了以下措施:1.1990年3月成立了第三分委员会——计算机辅助术语工作分委员会。该分委会由术语学、辞书编纂学、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机器翻译等方面的专家组成,代表十多个单位,以加强该领域内的协调与合作。2.利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1989年以来组织各有关单位的专家和学者出国参加国际会议10多人次,邀请国外专家访华,组织报告会和座谈会近10次。3.报请国家技术监督局,申请加入国际术语网(TermNet),以获得完整的国际资料和更多地参与有关国际活动。4.决定搜索、整理现有的国际资料,翻译出版《计算机辅助术语工作译文集》。5.提出并制订一套建库国家标准,以对我国各单位建库工作进行标准化管理,保证建库质量以及未来各术语库间信息资源共享。五、术语库开发用系列国家标准的构想1.基础工作由于我国有许多单位已经开始建库工作,而在建库标准化方面并无直接可参照使用的国际标准,因此,我国建库国家标准的制订必须从两方面入手。其一,研究国外的经验与教训,从理论的高度分析考虑建库中的各种问题;其二,收集并综合国内各建库单位建库过程中的实践经验,使制订的标准适合我国术语库开发的实际需要。2.标准制订的三个阶段鉴于目前我国建库的进展状况,建库系列标准应分三步走。首先,在研究国外经验,相关的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制订《建立术语数据库的一般原则与方法》,解决建库过程应该考虑什么,必须注意那些问题,做那些工作。但是只提出原则性规定。因为在建库方面国内尚无成熟的经验,规定宜粗不宜细,要在各单位建库之前或之中搞好标准化原则与方法的协调。其次,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制订一部分特殊(具体)规定,解决建库工作应如何做的问题,例如制订:《术语数据库开发规范》;《术语数据库开发用文件编制指南》;《计算机辅助术语工作和术语编目的数据元目录》(参照ISO/TC37/WD 15);《对入库术语信息源、数据项、数据结构的基本要求》;《对术语库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要求》;《术语/辞书编纂记录用磁带交换格式》(参照ISO 6156);《术语库间数据交换的方法与技术要求》;最后,解决术语库建成后的检验、评价、管理、维护等方面的问题,例如制订:《术语库的审查与验收》;《术语库的运行与维护》;《计算机辅助术语工作的技术要求与评价》(参照ISO/TC37/WD 11)等。3.标准制订过程的协调在制订标准过程中,需吸收术语学、标准化学、辞书编纂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语言学、逻辑学、情报学、管理学以及各有关专业学科的专家参与,也要吸收各建库单位的代表参与,搞好标准化协调工作。4.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首先,向国外介绍我国正在开展的有关工作。在最近召开的有关国际会议,我们介绍了我国建库及建库国家标准制订方面的工作,引起了一些国际反响。ISO/TC37/SC 3以编号文件的形式分发了我国的有关资料:《建立术语数据库的基本规定》(国家标准草案讨论稿纲要,英文本)ISO/TC37/SC 3 No.73。《中国的术语标准化工作》(英文本)ISO/TC37/SC 3 No.74。其次,促请国外有关机构和个人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并向我们提供他们的经验。目前,我们已收到加拿大有关机构来信,希望我们提供我国建库标准草案的中文本,并表示愿意译成英文,法文后,与我国有关专家共同研究讨论。奥地利、加拿大、日本、德国、挪威等国的有关机构也向我国提供了他们建库方面的有关资料。最后,是加强与国外或国际有关机构的双边和多边合作。奥地利、前苏联、日本、加拿大等有关方面均有意向与我国在该领域内进行双边或多边交流与合作。六、我国术语库标准化工作的进展情况1.两项国家标准91年完成审定报批:《建立术语数据库的一般原则与方法》;《术语/辞书编纂记录用磁带交换格式》。2.已翻译有关国际文件:ISO 6156《术语/辞书编纂记录中用磁带交换格式》;ISO/TC37/WD 11《计算机辅助术语工作——技术报告》;ISO/TC37/WD 15《计算机辅助术语工作和术语编目的数据元目录》;ISO 1087《术语学词汇》;ISO/DP 10241《国际术语标准的制订与编排》;ISO/TC37/WD 10《概念体系(发展与表述)》;ISO/TC37/WD 860《概念和术语的国际协调》;Infoterm 8-87 en《奥地利标准的术语数据库》;Infoterm 11-8 en《计算机辅助术语文献工作与知识传播——发展中国家的术语工作和知识管理》;Infoterm 12-87 en《术语数据库的分类体系》等。3.有关专家撰写论文及背景材料,例如:冯志伟《国外术语库研制概况》;安树兰、姜树森《ISO 6156参考资料——书目信息磁带交换格式》等。4.两项新国家标准项目已列入计划,落实经费:《术语数据库开发规范》,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所负责起草,制订期为1991-1993年;《计算机辅助术语工作的技术要求与评价》,国家语委负责起草,制订期为1991-1994年。七、《建立术语数据库的一般原则与方法》国家标准草案基本框架《建立术语数据库的一般原则与方法》国家标准草案的主要内容有:1.术语库开发的宏观管理建议分为三级:国家级标准化术语库;部委行业术语库;基层术语库。分别提出管理要求。2.术语库类型及其结构描述类型划分为:面向概念型、面向翻译型、面向特定领域型和其他特殊用途型四类。结构划分为:信息源、输入端人机接口、术语库主计算机系统、术语库中处理的数据、输出端人机接口、库间(机-机)接口、用户等若干功能块。分别提出技术要求和管理要求。3.质量控制对构成术语库系统的各功能部分提出质量要求,对术语库系统在质量、性能、功能、效益费用比、兼容性等方面规定了若干基本要求。4.过程控制对建库过程规定了若干阶段及基本要求。5.生成和使用对术语库生成和使用的有关方面,例如数据输入、检索、排序、输出、更新等规定了一些基本要求。6.维护与管理简述了维护与管理的几个方面及基本要求。7.信息资源共享简述了库间信息资源共享的几个层次和基本要求。八、《术语与辞书条目的记录交换用磁带格式》国家标准草案的基本内容该标准草案提供了术语与辞书条目数据在磁带上的组织和标识方法,为单语种和多语种术语与辞书条目数据的交换规定了一种通用的格式。该标准还包括四个附录:附录A是经国内著名语言学、术语学专家研究确定的“汉语术语库推荐用术语数据项及其标识符”;附录B为“ISO 6156规定的术语数据项及其标识符”;附录C是“信息交换说明书”示样;附录D是相关的国际标准目录。该标准不仅为我国各单位术语库间磁带交换提供了统一格式,而且还为国际上术语库间涉及到汉语术语与辞书条目数据的交换提供了依据。九、结语术语数据库的开发,建库标准的制订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两项工作,要搞好这两项工作,需要各有关学科领域的专家,各有关单位积极配合,要吸收借鉴国外的经验,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我们迫切需要进一步与国内外专家学者一道研讨术语库的研究与开发,及其标准化工作中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3.
双语术语对齐库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重要资源,对于跨语言信息检索、机器翻译等多语言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双语术语对通常是通过人工翻译或从双语平行语料中自动提取获得的。然而,人工翻译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且耗时耗力,而特定领域的双语平行语料也很难具有较大规模。但是同一领域中各种语言的单语术语库却较易获得。为此,提出一种基于两种不同语言的单语术语库自动实现术语对齐,以构建双语术语对照表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多个在线机器翻译引擎通过投票机制生成目标端“伪”术语,然后利用目标端“伪”术语从目标端术语库中检索得到目标端术语候选集合,最后采用基于mBERT的语义匹配算法对目标端候选集合进行重排序,从而获得最终的双语术语对。计算机科学、土木工程和医学三个领域的中英文双语术语对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提高双语术语抽取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术语学介绍     
[编者按]:一九八六年初,丹麦的哥本哈根经济学院H.Picht教授给我们寄来了“术语学入门”(TERMINOLOGY:AN INTRODUCTION)一书(作者是H.Picht和J.Draskau)。此书是一九八五年三月在英国萨里(Surrey)大学的语言和国际关系研究系举行培训课程的教材。它是早期(一九七八年和一九八三年)术语学培训课程教材的发展。此书内容较为丰富,包含了语言、概念、概念体系、术语学、术语库、标准化、信息文献及术语工作组织机构等的基本理论和目前概况,共十二部分。作者热情而全面地介绍了术语学这门新兴学科。由于本期刊的篇幅以及我们的水平有限,在本文中,我会卢慧筠同志节选了其中部分章节,翻译整理出来介绍给大家。可能的话,以后对该书陆续再向大家介绍。一、普通语言、专业语言和术语学什么是普通语言、专业语言?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术语学在专业语言中占据什么地位?这是本文关心的问题。1.普通语言和专业语言当我们阅读文章时,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句法、词汇(包括普通语言词汇和专业语言词汇)和认识论方面(阅读者的专业知识水平)等因素有关。专业语言是一种经过加工整理,并为专门目的使用的语言。在各类文章中,各种不同专业化程度的专业语言,起着专家间交换信息的作用。在内行的专家之间,使用最高水平的专业语言。而对于一般的通知或介绍一些有兴趣的信息,就尽可能用最经济、准确、不含糊的词汇,即可使用最低水平的专业语言。专业化水平不是绝对的。选择较高级或较低级的专业化水平,不仅受专业领域的抽象程度或主题的影响,还受发、收信息双方的知识背景和知识专长的影响。不论是高级或低级的专业化水平,特别是在低级的专业化水平,普通语言和专业语言,虽然为了适当的目的,可被表述为分立的变异,但它们不构成一个对立面。霍夫曼(Hoffman)想象普通语言为一个“库”。在这库里,划出专业语言的各个区域。这是普通语言基地。在这基地内,允许外国形式的“新”内容输入。正如自然科学术语学、法定语言等有关的专业语言单元。普通语言具有独立的实体。专业语言的存在是与普通语言有关的。这两者服从动态相接:普通语言单元的概念经过术语化(它得到新的专门的内容)成为专业语言;通过命名化的专业语言术语,丰富了普通语言(它不是新的)。在这些双向过程中,比喻起了显著作用。例如,“计算机的记忆”,专业语言采用与人类学科不相矛盾的特征。这种在普通语言里,由各种专业区域派生出来的隐喻词汇是很多的。还有一些从技术语言中派生出来的表述,积累成普通语言,而大多数语言的使用者是不知道它们的词源的。许多这种表述进入普通语言库,失去它们原有专业的意义和精确的表示。老的专业语言单元在新的专业领域的语言中可以重新起用和重新部署。例如“log”(计程仪)由航海专业进入到数据库的文章中(1ogin,注册,1ogouf注销等等)。在普通语言句法发展方面,一定程度上,专业语言影响也是明显的。在不合适的语境中,或在夸大的情况下,专业语言的派生复合词提供大量拙劣的模仿品。其中许多在库中占有永久的位置。在不久将来,会有更多这类词产生,微妙地改变了普通语言的全面特点。广告和宣传工具提供了这类新词的丰富来源。为了适应专业语言的存在和不断地发展,在专业领域内的交流,要求经济和精确是合理的。实现这些目的,通常需要发展新词,用新的含义和组合来部署现存的条目和组成。相反,在一种语言变异中,只有通过准确的应用,才能证明所描述的这种变异(它是作为专业变异的一种)是正确的。人们企图用抽象化程度和专业化程度对给定文章作分析并描述它的专业语言。抽象化程度可定义为抽象对具体事物之比。它依赖于实际作用和语境(即语言环境),包括认识论因素。一个专业领域内同样的题目可以用不同的抽象度来讨论。抽象度习惯地与名词语义类型相联系:用名词的名词性文体(特别是抽象名词)更多地影响抽象性的程度。不仅是名词,还有动词和通常的句法关系,特别是动词—名词和名词—名词的关系抽象性的词不必定具备明确的单个词汇意义。专门化的程度反映了会话交流者的预知水平。按定义,普通语言具有零级专门化程度。如果给定的文章被定为“A”(抽象性)级和“S”(专门化)级,那么在各种文章中,经常分析同义词、一词多义或同音(形)异义词,它将可以辨别专门化程度的高低。很明显,“A”和“S”级的估定靠主观因素作出,部分地依靠词汇条目的选取和出现频率。虽然这些条目又会招致无休止争议的风险,但这见解还是有用的。它显示出任何打算建立专业语言和普通语言区别的客观标准所遇到的困难。2.语言的作用任何语言的最初作用是在语言社团内进行交流。每一个社会(它可以组成或不组成一个语言社团)包含许多社会阶层。所有存在的如分类学和社会学的分类范畴都构成语言社团的普通语言。这些分类都受语言、词汇、文法和语义的变异影响。另外,语言学鉴别是直接与社会阶层相联系的。这些影响因素包括年令,教育(水平和专业程度)、兴趣或爱好、专业范围等。譬如军人、罪犯、吸毒成癖的人和学生等,也都具有某些语言特点。与这些群体的对话称之为有关的专门语言。这就是专业语言的社会面貌。专业语言具有单一性功能特点。它唯一地被用在一个专业社会范围,并且仅为一个目的服务,即在某个群体有关的特殊紧急事务中,起基本对话作用。使用某种专业语言的人是有限的。专业语言仅是整个语言社会中的一个分支。它通常由使用者自发地产生。它的存在不构成整个语言社会连续存在的必要条件。因为专业语言变异的产生与消失,服从于专业表述方式的需要。它的存在与不存在不明显地影响社团中普通语言实体。然而,专业语言变异的获得,不能被认为在任何情况中都是自发的过程。考虑到专业和消遣之间的复杂关系,这些可以很容易用专业捕鱼和捕鱼爱好的比较,或者用军队专业语言—军事用语的产生来解释。3.分类方式及其关系对于专业语言,可作出以下分类:其中“1”:在专业培训课程中产生的专业语言,通常是下意识的。它构成专业交流的媒介,对专业人员是基本的。“2”:局限意义的专业语言是最佳的,即使以社会的观点看也是合适的。在专业语言中,命令语句起着果断的作用。由此可看出,专业语言的变异在专业领域内起着交换信息的作用。这种作用在社会的正常活动中是不可忽视的。对许多专业团体是必不可少的。而术语学是专业语言的一部分。语言的“标准化”唯一地归结于专业语言的变异,特别是它们的术语。例如在飞行领域内对话的标准化,飞行员在请求起飞、降落的个人说明等。在术语学中,标准化是通俗和可接受的现象,在交流中消除含糊性。同时,考虑经济和财政的因素,标准化通常产生于工业部门的专业需要。这些标准化类型包含内容(概念)和语言学(术语)的关系。强调标准化不应使语言僵化,在有规律的时间间隔内,即2-5年之内要修改一次,以保证动态的现代化进程。普通语言、专业语言和术语的关系可用图清楚地表示出来:在语言整体中,普通语言和专业语言分别覆盖整个区域。专业语言的一部分组成专门词汇,就是术语的领域。术语学还与其它非语言学科如逻辑学(哲学)、认识论、信息与文献分类和查找等广泛的课题领域交叉。二、现代术语学在最近的几代人中,一直努力寻找一般的或专门的词典来系统地组织和表述人们的知识。术语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设想是最近数十年的事。在自然科学的发展中,要求用越来越高的专业化程度来描述和书写概念和现象。也就是说所用的词要保证专业交流。为了表述一研究分支的概念内涵,迫使找出语言符号的公共界限或产生新的语言符号。这样才有可能使理论进一步发展,并使其在实际中得到应用。早在十六世纪就有人创立术语学的一些原则。清楚地识别概念、术语及术语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它们的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面。一个学科分支的哲学理论水平必须与语言表达水平相适应。如果没有这些平衡,则形成交流障碍或阻止进一步发展。这些障碍发生在一个学科和一种语言内,更多的出现在由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过程中。十九世纪科学发展和实际应用方面的努力都是显著的。这情况导致对术语学迫切需要。对知识编排条理化的同时,事物的标准化也相应发展了。如货车的标准尺寸,螺纹的定型等。物质标准化也产生语言的实现问题,亦即术语问题。为了保证学术交流,特别是在以不同语言的同行专家间的相互交流,国际化也成为事实。值得注意的是:在电工领域内已努力做到定义上和语言上的清晰性。国际组织IEC(国际电工委员会)具有明显的术语学意识。在这组织之下的一个委员会,受托于组织和规划专业领域的术语任务。它的研究提供了不仅是编篡、定义词典过程的见识,还有某些基本术语学原则发展的见识。一九三八年打破了传统的词典学的原则的第一版本著作出现了,作为排列顺序的字母系统被概念的分类所代替。现在概念、甚至术语构成词典学内容的中心。在自然科学及其应用领域之外的学科,也存在着类似的交流问题。例如逻辑学方面,自然语言对复杂而抽象的思想的表述也是不够充分严格的。专家们认识到交流工具不充分适用,因此在他们的专业前提下,创造合理的语言。在这些中语言学家起的作用很小。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贸易和工业的发展,在荷兰和说德语的一些国家建立商业学院。他们的课程除了传统的商学外,还设立了“商业语言”。这些对语言教师出现了新问题,实习和训练不需要他们了。这表明仅有语言知识是不够的。另外,经济语言产生了。它的目的是作出专业知识和语言的综合产物。它有两方面值得提及的。其一是强烈地与传统的语言学相联系,导致了许多不可能解决的问题。其二是从现代语言出发,检验了语言的作用并研究了商业目的和应用的定义。强调术语学和非术语学元素的辨别;专业语言和非专业语言单元的辨别;及从概念体系框架上对概念的考虑。它自认为是应用语言。它可被认为是以普通语言为一方,以专业语言和术语学为另一方的第一次直接接触。在术语学的实践和理论发展上,Wüster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第一个提出术语学的理论工作。他把语言学理论运用到技术语言中,使它适合于专业语言的特征。通过他在专业领域和语言学上的专长,他有可能把术语学中专业知识和语言知识这两个主要单元联接在一个系统中,并证明组成了另一个单元,如哲学单元。ISA37技术委员会的术语学原则的阐述和标准化是Wüster的贡献。可毫不夸张地称他为ISO/TC 37的先驱者。他检验了术语学上的推荐原则。如“机械工具”,这本现代词典表现了TC 37工作基础的现代思想。它那不长的序言提供了起源和发展的很好描述,并且是作为(术语学)标志的理论著作。近20年来,欧洲语言的发展及对专业语言的兴趣不断增长,导致了语言学和术语学的密切合作。今天专业语言和作为专业语言基础部分的术语学,被认为是应用语言的研究领域。由于在各种学科之间出现了必要的学科交叉,它影响了一般术语理论的各组成部分。Wüster后来的工作中,把术语学放在语言学和其它学科分支的边缘区域,这位置强调了术语学不被认为是纯科学(以经典的话说)。术语学的一般理论组成是什么呢?传统的语言学科包括语义学、词典学、词汇学。这些构成普通语言学科。然而不加适当的修改,不能应用到专业语言上去。为了解决专业语言的问题,必须考虑来自其它学科的因素。首先,来自逻辑学(广泛含意的是来自哲学),与概念相关的理性知识和感性知识。术语学的成分和结构,概念的特征、定义和交叉概念关系及在概念体系中它们的应用,都来自逻辑学。其次,术语学和分类学之间有紧密关系。分类学在概念关系及概念体系上起着特定作用,它系统地表述了术语学工作。情报和文献的扩展领域构成了术语学的另一部分,它们的关系是双边的。情报和文献需要精确定义构成的术语来作为分类和汇编词汇的工具。术语学用同样的工具做工作,用它作学科的基础结构,进一步开发和改造它成为真正的概念体系。专业语言的另一特点是概念和术语的标准化。这是语言自由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交流的需要所受的限制。最后,科学和它的实际应用的不断发展,各个分支学科都有自己的方法、语言表达工具及在术语学整个理论上的影响。把各分支学科集中为一整体,不便于研究。这些只能部分地依靠交叉学科的处理,部分依靠从事术语工作的能力来解决。虽然相同基本单元识别不麻烦。但在一方面或一种形式,各部门的态度和学术思想上,要求术语学理论实现一个基本的识别标准还为期很远。维也纳(Viennese)学院的工作建立在Wüster工作的基础上。他的工作成功地使语言学和科学和谐地结合起来。苏联的工作与它有很多类似,但它们关于概念的观点不同,包含在马列主义语言实践中。苏联特别重要一点是走向标准化。北欧国家原则性的重点是在经验研究及应用上,加以修改适合于Wüster的工作。北欧国家对标准化的考虑是很实际的,仅考虑在基本和密切有关的地方。以我的观点,所有一切都倾向于作出一个完整的形式。承认存在不同的观点,它们不是全部都具有学术基础。还设有对各种流派彻底地对照研究,虽然有一些本身是有价值的研究工作,对照性的研究正在进行中。第三世界对术语学上的要求是不可忽视的。在那里正致力于造出一个用天然语言并为专业交流的有效工具。在非洲和南美,讨论会组织加强了与阿拉伯世界和远东(中国)的接触。这个趋势表示,这些语言在将来会影响术语学理论的发展。要用新的知识丰富它,并改正许多错误的理解。目前术语学工作的进展表现在两方面。其一,在术语学工作中,要采用公共的基本原则的要求不断增长。系统的术语学描述的要求在增长(即系统地按排专业词典)。这些迫使术语学家和字典学家更彻底地检验概念、专业领域的定义和学科领域概念之间的关系等。其二,计算机对数据库的贡献出现了。目前,用于术语库的计算机首先是术语学数据的贮存单元。机器允许很快实现、改正和修改。但贮存不是最后结果,它将成为术语学家的工具,方便地执行他的任务,加快处理,使它更经济。三、术语数据库术语数据库的开发始于60年代。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及电子学数据处理的巨大发展,术语学理论的进步,现在术语库有了飞跃发展。但要牢记的是,术语库不能代替术语学家的辛勤智力劳动,还有许多问题有待去解决。现代术语词典工作就是附加计算机的术语词典编辑。术语数据库是为词典学和术语词典学开拓新的远景的设备。它缩小了词典学工作者所受的限制。术语库起源的专业环境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库。主要为翻译服务而开始的术语库,如慕尼黑的西门子术语库、欧洲共同体的术语库(EURODICAUTOM)、EEC术语库等。有些库与语言规划紧密相连,特别是与术语学的发展紧密相连的术语库,如魁北克术语库。贮存首批主要术语的术语库,它精心制作规划,经过不断完善,陆续以书的形式出版。这是瑞士技术术语中心的TERMDOK术语库。附属在高等教育的大学和学院的术语库,含有明显的研究成份。这是德累斯顿和哥本哈根的术语库。还有一些术语库是贮存标准化术语的,它通常与标准化机构联在一起。术语库已有了巨大进展,但仍存在着大量不能被忽略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还没能适当解决。1.对数据库之间的合作、联网的工作认识得很早,但事实证明要达到实际合作模式的一致是非常困难的。每个库的发展都有其独立性,都有很大的内存。都有各自的财政来源,对接受咨询要承担一定的保险金。如西门子库,由参加合作协会的合作者精心制作术语库存,根据队列系统,作出共同靠拢的处理。照此,德国的主要工业术语被一起送进一个库。在北欧各库的合作中,实现合作所采纳的方法主要一点是承担术语库的分类系统和信息单元的统一系统。这使得不同数量的信息单元纪录,都可组成可比较的信息单元。这样直接交换就可能实现了。2.术语库联网的条件。这问题涉及到术语库的分类和术语数据的形式。术语库的分类主要是按专业领域或分支领域来分,由它们组成大量的术语单元。这样的分类使咨询按专业课题进行,可能提供正确的回答。几个库的统一分类意味着库存可在库之间交换,而不要再行分类,也就是不要人为的干涉。在许多库里,特别是按库的目的分类那些大的库,不同的分类是在一个适当的时期内使用的。对大量的术语数据再作统一分类,设想是很容易的,但至今还没证明是可能的。术语数据格式像分类一样。通过格式,信息的独立条目群被排成一个专门的序列,并且这些条目相互描述,每个信息的单个条目保留自身的单一,不和其它的掺杂。再则,通过格式的兼容性,术语数据的有效交换才成为可能。这不是只靠分类就能达到的。S. Hvalkof研究了6个术语库的格式,她发现在一个术语单元上单个信息条目有很大的不同。这意味着从A库到B库格式的交换和转移不是立即可行的。根据这情况,NORD-TERM AG2制定一个分类学,通过在一个术语单元上信息单个条目的一致类型,使得交换和转移到另一个格式成为可能。3.术语库存的保管。明确地说,一个有翻译倾向的术语库,在它对翻译者真正有帮助之前,必须具有随意处理的广阔的库存。或者至少在某个专业上,库存必须充分广阔。然后对接受的咨询,承担一个满意的保险金额。库存的质量,如果可能,必须胜过传统的词典库存。有些库,贮存了足够多的术语数据后,就会发现有不服从质量管理的单元,就会出现好的、坏的数据混合了。信息的价值就要受到怀疑。我们很易想到再作精心的处理和修整是值得的。库存还要不断地增加,它必须服从于当前各种可与标准化比较的检验。这一点是最困难也是最昂贵的。必须单个地研究专业领域,检验当前的有效性、正确性、完整性。这是个费时间的工作。要求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基本上是术语学的工作。四、术语学的培训培训术语学家的工作从四十和五十年代开始,就有一些断断续续的讲课活动。七十年代Wüster教授提出了有关术语学理论的第一个课程。七十年代中,人们已认识到,要在术语学工作上作出大的进展,必须立即扩大对术语学人员的培训工作。在术语学工作质量和数量上可观的改进,只有通过他们成员的专业资历的提高来达到。在这迫切的需要下,制定了培训计划。但通常只取简短介绍和消息报导形式。七十年代末,术语学培训领域明确包括语言学、非语言学两方面与专业培训结合的术语学课程,及为翻译个人和组织的术语学课程两部分。术语学培训会遇到很大困难。因术语学是一门相对年轻的学科,它与其它学科有广泛的交叉。没有一门学科本身能提供术语学问题的答案。因此一个完整的过程是必要的,它包含研究和教育两方面。在建立一个教学课程时,要考虑来参加培训的人员的不同专业背景和他们的需要。如语言学家,他们不了解专业语言。专业领域的专家,缺乏语言知识训练。标准化专家,只把重点放在标准化上等等。每一类型的人在不同场合都有其弱点。作为术语学家,必须克服这些弱点。作为一个术语学的教师必须具备以下的知识和经验:1.全面掌握一般术语学理论和熟知最近的研究成果。熟知各种学派思想,他们的特点和差别。为了满足这些要求,对逻辑学和本体论、语言学、分类和文献、翻译理论等知识范围的基本原则要了解和掌握。2.因为术语学是专业语言的一部分,术语学教师应知道一些这方面的最近研究和各学派的情况。3.信息和文献是术语学工作的工具,起领导作用。教师应具备这方面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并适当地高于大学的水平。4.教师应了解词典学的系统性,术语库的建立,计算机和现代附件的使用。5.标准化在术语学中占重要地位。教师应精通国家级和国际水平的基本原则和标准化方法。其它级的标准也应考虑。6.具有不同水平术语学工作的学术机构的知识。7.具有实际的术语工作经验。术语学培训的内容可包括以下几点:(1)介绍“专业语言”。(2)划出术语学的应用范围,确定术语研究的目的和目标。(3)介绍“概念”的性质,包括各种观点的主要评论。分析概念特征,它们的类型和分类。定义的形式、结构、类型,优点和局限,以及不完全定义,辅助定义等等。概念的关系,在概念系统中的不同类型和它们的作用,概念体系的结构、类型和作用。(4)术语。术语的一般要求;与一个知识分支或一种语言有关联的术语形式特点;新词的产生;术语学中的同义、多义、同音异义词。这些因素在概念表达中都要考虑到。(5)词典学。不同类型词典的分析,区别其优缺点。术语库的介绍。(6)文献。术语学文献的划分。有关术语的表述和释意问题。(7)术语学理论的发展、标准化、语言规划,各种水平的术语工作的机构介绍。(8)实习。术语学培训的形式:(1)全面完整的学习课程。在这种形式中,学生立即了解各方面问题以及术语学所承担课程常规部分的特征。第一阶段,如有可能,在专业语言研究开始时举行一个入门讨论会,甚至在这之前,要求学生提交一份专业语言翻译问题的材料。用这种方法,把学生很好地装备起来。他们第一次工作所遇到术语学问题很敏感,以后他们再碰到这类问题不会无准备了,会很自由地解决它。第二阶段称之为术语学的“学徒”阶段。这阶段包含考虑术语学作为专业语言研究的单元和组成部分的各种不同章节。2-4期“学徒”期建立术语学研究的基础。第三阶段作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在更长的学习班上进行。这些学习班以某些专门的术语问题或其它问题为研究课题。第四阶段是在培训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工作做准备。(2)作为专业培训附设的术语学课程。在所有的专业培训中,不论它是什么水平,都采用适当的术语,并且有意无意地用本国语言表达。最近有几个专业培训中心提供任意种类的完整的术语学部分。这些部分列入课程中,采用选修课程形式,也是最受欢迎的内容。对已在术语学上工作的人进行术语教学的目的是使这些专家了解自己的专业语言,更好更正确地使用它,以便进一步做好交流。通过问题的判断,对术语学活动作出更有效的贡献,如做好标准化工作。这类术语学课程更仔细地考虑到有关领域内术语形式的专业特征。这理论可用一般的简化的术语描述。(3)对具有大学毕业程度者的术语培训。这些人包括具有词典编辑经验的,至今按照他们的直观和经验知识工作的人、标准化专家、标准委员会的专家、文献分类家等。他们主要弱点是缺乏理论知识。在安排课程前,仔细考虑对初始水平的估计。课程的成功决定规划和具体处理,要求理论和实践做出最佳安排。(卢慧筠摘译自H.Picht and J.Draskau著“Terminology:An Introduction”一书)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亲爱的顾先生:……读到您在北京国际术语学大会上所发表的文章中有关哲学问题,尤其是本体论问题的论述,我感到由衷地高兴。在这方面,您在您的文章中讨论了我在术语学的基本原理方面所写的一篇文章中的三个观点,该文章发表在《Infoterm》杂志第6期,第74页。这些观点是:①现实中不存在概念,②客体世界不同程度地独立存在,③个别客体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首先,我想提出的是,这些观点受到了实证主义哲学观点的影响。在Wüster时代,实证主义的哲学观点在科学家和工程师们中间是很流行的。我从Wüster那里借鉴了实证主义的模式。在上面所提到的在北京举行的大会上,Mr.Galinski宣读了我的文章,从该篇文章中,您可能已经注意到了客体—概念—术语(object-concept-symbol)的新模式。这种模式是很复杂的,并且要建立在哲学研究的基础之上,尤其是要建立在维也纳哲学派别(丕里克、卡尔纳普、维特根斯坦以及其他人)和Bochenski(鲍亨斯基)这类认识论专家以及其他哲学家的结论之上。这类哲学研究的成果是一系列出版物,如《Infoterm》第2期中第3-90页,德文的《术语学基本原理和知识工程、理论基础》以及您所提出的术语学研究人员应详细探讨本体论问题,以便获取稳固的结论,这一点我完全赞同。因此,这一问题应在新的哲学进展和旧的哲学结论的指引下得到持续不断的研究,以便使它们成为术语学的原理。有关上面提到的三个观点,我想作一些说明:①现实是用在与思维世界相对的可由感觉来感知的客体世界的意义上的。实证主义者把实证事实(马赫)当作唯一的存在。②这是一个物自体(Ego-objective)世界的二重性表述在哲学上的心理历程。这种模式至今仍在心理学、认识论以及其它领域内使用。从认识论的观点来看(Bochenski),概念既可以是主观的,也可以是客观的,命题也是这样。主观的概念和命题是精神现象的本质,概念和命题的内容则是客观的。语言并不是照原样直接描述,而是按照我们所想象的客观的概念的形式进行描述。因此,我们把思维的本质(概念、逻辑命题)归因于客体的本质及其复杂性。我们的见解离不开客体,客体可以是实存的(可感知的),也可以是想象中的(思维)。如果我们以table-John-Jack为例,我们就会看到下面的情况:John所感知的桌子是一个个体,他给这个个体一个概念,该概念就是主观的,而概念的内容(特性组)则是客观的。通过声音、文字或图画的方式,把这一概念传递给Jack,对Jack而言,John的概念的内容就是一个客体。在John的记忆中,他的有关桌子的思维概念的内容就被贮存在一个想象的客体中了。客体世界是由思维的本性所形成的人类的理性构筑成的,它不是由亚里士多德所说的人类的理性来描绘的。客体世界的构成是理性的创造行为。理性形成概念,并把概念归于客体。这种概念将因人而异,并且要依赖于个人的智力的、心理的、专业的特征。如果没有契约,那么有多少人就会有多少种观点。因此,学校教育以一种可接受的专家的观点不同程度地引导了一种统一的观点,这种观点才是真正的思维。③按照爱因斯坦的观点,物质是不存在的,所存在的只是能量场。这种能量可以是连续的(波),也可以是不连续的(微粒)。因此,我们有必要区分想象中的(思维)和实存的(可感知的)客体。“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字眼是过时了的。在Wüster生活的最后10年中,他忙于搜集有关的哲学文献,并把它作为术语学原理的一个更好的基础。由于这个原因,他深入细致地研究了逻辑学和本体论的文章。对我而言,看到您在波普尔三个世界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了术语学的这一模式,这是非常有意义的。您可能知道,波普尔出生在维也纳,在他移居国外之前,他作为一个哲学家工作在维也纳哲学派别的侧畔。您的模式与我们所提出的模式是一致的,并不矛盾。我们的模式涉及到客体世界、思维世界和术语世界的三者统一,这一般是对术语学和知识工程而言的。在具体情况下,对术语学而言,它是与客体-概念-术语相对应的,即对应于客体的概念,对应于概念的术语和物体(直接对个别物体的命名,还没形成概念)。我们的模式是非常具体的,它详细描述了它要涉及的成份,它是建立在维也纳派的要素-结构-行为(element-structure-play)三体的基础之上的(自由组合)。因此,它详细描述了客体、概念和术语世界中的实体。如果把要素引入术语学,那么概念就是思维的要素,它是由特性构筑而成的;在知识工程中,命题就是概念链。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只有对应于两个世界的模式,即概念世界和客体世界。术语世界属于客体世界。术语是客体。术语是代表另一个客体或概念、并对它们加以描述的特殊客体,只是由于实际的原因才把他们区分开来。对您的文章的评述:术语系统的本体论界说一章,既很有意义又清晰明了。它描述了一个认识论的模式,该模式可以与Wüster的四领域模式(客体-概念-术语概念-术语)相结合。所有的术语学产物都是精神的产物,并且同时也是客体。这是与我们的相应模式相连结的纽带。概念“现实(reality)”和“存在(being)”分别使用在不同的模式下。基本问题是:在可感知的客体世界和人类思维世界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可感知的客体是客体世界的一个整体,而不是客体世界的一个片断——即个体。对一些哲学家而言,这才是实在的东西。客体是如同唯心主义哲学家们所说的精神世界的理念的影象吗?这个问题引起了有关宇宙的实在性的争论。对一些人而言,宇宙是理念;对另一些人而言,宇宙则是物质。在术语学的实际工作中,一个能存活的答案就是一个指定的模式。也就是说,思维的要素通过人的理性与一个客体或客体组相对应。思维是否是实存(real),客体是影象还是vice versa(客观存在的东西),这要由其哲学观点来决定。对一个主体而言是实存,对一个社会而言并不一定就是实存。概念的离散现象一章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因为人类的理性是通过要素来构筑客体世界的(特征与性质相对应),所以有必要进行约定。个别概念的形成正象您所说的那样,依赖于个人的心理素质、文化素质和受教育程度。关于您的结论,我作以下评价:三个世界(客体-概念-术语)是通过约定而相互关联的,这种约定要由具有丰富经验的、受过教育的个人来决定,以便最终能为部分社会以至整个社会所接受。因此,术语学的工作应是术语学委员会的特权,它所达成的结论应比个人得到的结论更易于为人接受。有关我们所讨论的问题的主体专家的知识和语言专家的知识应统一起来,以获取较好的结论。如果我们所采用的方法和原理是建立在完好的哲学观点的基础上的,那么,结论就能获得成功,它能得以更好地传播。无疑,这对本体论的研究、尤其是对客体论(有关客体的理论)的研究将是受益匪浅的。不同的模式可以用来描述不同的实际情形。因此,有关术语学理论的本体论方面的探讨,应当继续寻求在给定情形下的最好的模式。由于这个原因,有关本体论模式的分析、比较和讨论应当开始了。在我看来,W2与W1 和W3相互作用,并在W2中统一起来,这样所构成的Sub W2模式清楚地描述了人类的精神境界。进一步而言,可以说有一个思维的能量场,其中个人的理性是这一能量场的压缩。这一模式是与爱因斯坦的物质观相对应的,即物质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是能量场,微粒是能量场的局部压缩。飘忽不定的能量压缩,因此会失去个性,并变成下面的场。这与客体理论有些联系。这种被称为集体理论场的东西将会解释心理学的东方哲学(佛教、印度教、道教及其它)中所出现的许多现象。一个overself的设想,与我们所提到的思维的能量场相类似,它有助于解决许多问题。人类的lower self被淹没在客体世界之中了(物自体的二重性)。这种二重情况只会出现在lower self的情形下,而不会出现在overself情形下,overself和lower self是无意识地相连的。科学是lower self的场,智慧是overself的场。二者之间可以架起一座人为之桥。目前,我正在写作一本书来探讨科学和智慧在术语学理论和知识工程方面所产生的哲学影响。在第三个计划中,道家(老子)的智慧起着主要作用。我已开始研究象老子、孔子、孟子以及其他一些在我早年的学生生涯中所了解的中国哲学家了。我们应当继续探讨有益的和具有实用价值的术语学模式。我们也许会找到一些相互关联的模式来作为术语学研究的基础。……(顾汝亮 译)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