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术语系统的本体论研究——费尔伯教授致顾孟洁先生的函
摘    要:亲爱的顾先生:……读到您在北京国际术语学大会上所发表的文章中有关哲学问题,尤其是本体论问题的论述,我感到由衷地高兴。在这方面,您在您的文章中讨论了我在术语学的基本原理方面所写的一篇文章中的三个观点,该文章发表在《Infoterm》杂志第6期,第74页。这些观点是:①现实中不存在概念,②客体世界不同程度地独立存在,③个别客体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首先,我想提出的是,这些观点受到了实证主义哲学观点的影响。在Wüster时代,实证主义的哲学观点在科学家和工程师们中间是很流行的。我从Wüster那里借鉴了实证主义的模式。在上面所提到的在北京举行的大会上,Mr.Galinski宣读了我的文章,从该篇文章中,您可能已经注意到了客体—概念—术语(object-concept-symbol)的新模式。这种模式是很复杂的,并且要建立在哲学研究的基础之上,尤其是要建立在维也纳哲学派别(丕里克、卡尔纳普、维特根斯坦以及其他人)和Bochenski(鲍亨斯基)这类认识论专家以及其他哲学家的结论之上。这类哲学研究的成果是一系列出版物,如《Infoterm》第2期中第3-90页,德文的《术语学基本原理和知识工程、理论基础》以及您所提出的术语学研究人员应详细探讨本体论问题,以便获取稳固的结论,这一点我完全赞同。因此,这一问题应在新的哲学进展和旧的哲学结论的指引下得到持续不断的研究,以便使它们成为术语学的原理。有关上面提到的三个观点,我想作一些说明:①现实是用在与思维世界相对的可由感觉来感知的客体世界的意义上的。实证主义者把实证事实(马赫)当作唯一的存在。②这是一个物自体(Ego-objective)世界的二重性表述在哲学上的心理历程。这种模式至今仍在心理学、认识论以及其它领域内使用。从认识论的观点来看(Bochenski),概念既可以是主观的,也可以是客观的,命题也是这样。主观的概念和命题是精神现象的本质,概念和命题的内容则是客观的。语言并不是照原样直接描述,而是按照我们所想象的客观的概念的形式进行描述。因此,我们把思维的本质(概念、逻辑命题)归因于客体的本质及其复杂性。我们的见解离不开客体,客体可以是实存的(可感知的),也可以是想象中的(思维)。如果我们以table-John-Jack为例,我们就会看到下面的情况:John所感知的桌子是一个个体,他给这个个体一个概念,该概念就是主观的,而概念的内容(特性组)则是客观的。通过声音、文字或图画的方式,把这一概念传递给Jack,对Jack而言,John的概念的内容就是一个客体。在John的记忆中,他的有关桌子的思维概念的内容就被贮存在一个想象的客体中了。客体世界是由思维的本性所形成的人类的理性构筑成的,它不是由亚里士多德所说的人类的理性来描绘的。客体世界的构成是理性的创造行为。理性形成概念,并把概念归于客体。这种概念将因人而异,并且要依赖于个人的智力的、心理的、专业的特征。如果没有契约,那么有多少人就会有多少种观点。因此,学校教育以一种可接受的专家的观点不同程度地引导了一种统一的观点,这种观点才是真正的思维。③按照爱因斯坦的观点,物质是不存在的,所存在的只是能量场。这种能量可以是连续的(波),也可以是不连续的(微粒)。因此,我们有必要区分想象中的(思维)和实存的(可感知的)客体。“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字眼是过时了的。在Wüster生活的最后10年中,他忙于搜集有关的哲学文献,并把它作为术语学原理的一个更好的基础。由于这个原因,他深入细致地研究了逻辑学和本体论的文章。对我而言,看到您在波普尔三个世界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了术语学的这一模式,这是非常有意义的。您可能知道,波普尔出生在维也纳,在他移居国外之前,他作为一个哲学家工作在维也纳哲学派别的侧畔。您的模式与我们所提出的模式是一致的,并不矛盾。我们的模式涉及到客体世界、思维世界和术语世界的三者统一,这一般是对术语学和知识工程而言的。在具体情况下,对术语学而言,它是与客体-概念-术语相对应的,即对应于客体的概念,对应于概念的术语和物体(直接对个别物体的命名,还没形成概念)。我们的模式是非常具体的,它详细描述了它要涉及的成份,它是建立在维也纳派的要素-结构-行为(element-structure-play)三体的基础之上的(自由组合)。因此,它详细描述了客体、概念和术语世界中的实体。如果把要素引入术语学,那么概念就是思维的要素,它是由特性构筑而成的;在知识工程中,命题就是概念链。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只有对应于两个世界的模式,即概念世界和客体世界。术语世界属于客体世界。术语是客体。术语是代表另一个客体或概念、并对它们加以描述的特殊客体,只是由于实际的原因才把他们区分开来。对您的文章的评述:术语系统的本体论界说一章,既很有意义又清晰明了。它描述了一个认识论的模式,该模式可以与Wüster的四领域模式(客体-概念-术语概念-术语)相结合。所有的术语学产物都是精神的产物,并且同时也是客体。这是与我们的相应模式相连结的纽带。概念“现实(reality)”和“存在(being)”分别使用在不同的模式下。基本问题是:在可感知的客体世界和人类思维世界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可感知的客体是客体世界的一个整体,而不是客体世界的一个片断——即个体。对一些哲学家而言,这才是实在的东西。客体是如同唯心主义哲学家们所说的精神世界的理念的影象吗?这个问题引起了有关宇宙的实在性的争论。对一些人而言,宇宙是理念;对另一些人而言,宇宙则是物质。在术语学的实际工作中,一个能存活的答案就是一个指定的模式。也就是说,思维的要素通过人的理性与一个客体或客体组相对应。思维是否是实存(real),客体是影象还是vice versa(客观存在的东西),这要由其哲学观点来决定。对一个主体而言是实存,对一个社会而言并不一定就是实存。概念的离散现象一章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因为人类的理性是通过要素来构筑客体世界的(特征与性质相对应),所以有必要进行约定。个别概念的形成正象您所说的那样,依赖于个人的心理素质、文化素质和受教育程度。关于您的结论,我作以下评价:三个世界(客体-概念-术语)是通过约定而相互关联的,这种约定要由具有丰富经验的、受过教育的个人来决定,以便最终能为部分社会以至整个社会所接受。因此,术语学的工作应是术语学委员会的特权,它所达成的结论应比个人得到的结论更易于为人接受。有关我们所讨论的问题的主体专家的知识和语言专家的知识应统一起来,以获取较好的结论。如果我们所采用的方法和原理是建立在完好的哲学观点的基础上的,那么,结论就能获得成功,它能得以更好地传播。无疑,这对本体论的研究、尤其是对客体论(有关客体的理论)的研究将是受益匪浅的。不同的模式可以用来描述不同的实际情形。因此,有关术语学理论的本体论方面的探讨,应当继续寻求在给定情形下的最好的模式。由于这个原因,有关本体论模式的分析、比较和讨论应当开始了。在我看来,W2与W1 和W3相互作用,并在W2中统一起来,这样所构成的Sub W2模式清楚地描述了人类的精神境界。进一步而言,可以说有一个思维的能量场,其中个人的理性是这一能量场的压缩。这一模式是与爱因斯坦的物质观相对应的,即物质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是能量场,微粒是能量场的局部压缩。飘忽不定的能量压缩,因此会失去个性,并变成下面的场。这与客体理论有些联系。这种被称为集体理论场的东西将会解释心理学的东方哲学(佛教、印度教、道教及其它)中所出现的许多现象。一个overself的设想,与我们所提到的思维的能量场相类似,它有助于解决许多问题。人类的lower self被淹没在客体世界之中了(物自体的二重性)。这种二重情况只会出现在lower self的情形下,而不会出现在overself情形下,overself和lower self是无意识地相连的。科学是lower self的场,智慧是overself的场。二者之间可以架起一座人为之桥。目前,我正在写作一本书来探讨科学和智慧在术语学理论和知识工程方面所产生的哲学影响。在第三个计划中,道家(老子)的智慧起着主要作用。我已开始研究象老子、孔子、孟子以及其他一些在我早年的学生生涯中所了解的中国哲学家了。我们应当继续探讨有益的和具有实用价值的术语学模式。我们也许会找到一些相互关联的模式来作为术语学研究的基础。……(顾汝亮 译)


Terminology System and Ontology
H.Felber. Terminology System and Ontology[J]. 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erms Journal, 1993, 0(1): 24
Authors:H.Felber
Affiliation:H.Felber,(Trans. by Gu RuLiang)
Abstract:
Keywords: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技术语》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技术语》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