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公众科学素养的抽样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公众科学素养的抽样调查APublicSurveyofthe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LiteracyinChina¥//姚昆仑(中国科协普及部,副研究员北京100081)李象益(中国科协普及部,教授北京100081)张仲...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研究为政府科普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以Miller提出的三维模型为理论依据,设计了调查方案并开展问卷调查,从科学术语和科学基本观点、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3个维度测度了宝鸡市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结果 2009年宝鸡市公众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为3.38%.结论 公众科学素养在性别、年龄、城乡、文化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并提出了提升公众科学素养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视野下,科学素养作为一项基本公民素质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认真思考了2010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提出全民族科技素质是科技创新的基础、科技普及是科技创新的基础性工作等论点。  相似文献   

4.
中国公众科学素养研究2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自1989年即开始进行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在过去的20年时间内,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率先组织进行规模有限的调查,到今天通过精心设计的"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观测网"、由一大批经过培训的遍布全国的调查员进行的定期研究,不仅为了解中国公众对科学技术的理解和态度的变化提供了大量数据.而且引发了教育界、科技界、哲学界、社会学界、新闻媒体及科技决策部门、科研管理机构等各部门、各领域的讨论,同时,在中国科普界形成了通过社会学和统计学方法进行精确研究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新疆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报告是在新疆客什、伊宁、昌吉三地所作,按照国际通行的“三个理解”标准(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对社会的影响)影响问卷调查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一) 21世纪是以知识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时代,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集中表现和主要标志,对社会生产、生活和人的思维方式的影响越来越大,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源泉.世界各国以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为主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最终必然体现为国民科学素质的竞争.一个国家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仅要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拥有优势,而且要下大气力提高国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增强公众对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能力,并转化为全社会的创新能力.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相对不足,物质资本也不雄厚,惟有人才是可以不断挖掘和利用的巨大潜在资源.只有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才能实现科技和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迅速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因此,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是事关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百年大计,是我国在本世纪中叶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加强科普工作,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具有现实的根本性和基础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由国家科技部、科技日报社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主办的2003年中国公众最关注的十件科技大事评选活动,评选出了2003年中国公众最关注的十件科技大事。  相似文献   

8.
9.
《苏南科技开发》2007,(7):75-76
《2004中国科普报告》对“第五次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做了这样的综合描述:公众科学素养水平在逐步增长;与发达国家(欧盟15国、美国和日本)相比仍处于落后地位;公众科学素养发展状况不平衡;迷信程度依然严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公众科学技术素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众的科学技术素养作为民族文化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天的世界上尤其值得注意。在国外,不少政府研究机构和科学技术团体已建立逐年进行全国性抽样调查的规范,以了解公众科学技术素养的现实情况,并研讨相应的对策。在一些国家,如美国、日本,更是将有关公众科学技术素养的统计指标纳入了国家科学技术指标体系的范畴。  相似文献   

11.
公共图书馆与公众科学素养的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公共图书馆科技图书借阅现状,以及在培育公众科学素养方面公共图书馆的优势和应取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1.中国早期蝾螈两栖类化石研究 本研究前期已较成功地运用全信息系统分析方法对蝾螈类的进化历史作了新的解译(Gao and Shubin.2001:Nature,410:574-577),在世界上引起较强的反响(如:Carroll.2001.Nature,410:534-536;Rist.2002:Discover Special Issue:49).  相似文献   

13.
公众科学素养测评与职业差异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0年开始,我国先后共进行了8次全国公众科学素养测评,测评方法一直采用美国的米勒体系。米勒体系作为世界各国科学素养测评的重要工具,已经沿用近三十年。随着科学素养研究的深入,各国学者不断对米勒体系提出修正性改良意见,甚至采用激进性拒绝态度。我国也套用“米勒模型”开展国内测评,但生搬硬套产生了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李星  张莉  崔春玲 《科技资讯》2014,12(21):185-186
一个国家或一个省市公众科学素养水平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或一个省市发展的实力和潜力.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省份,河北省公众科学素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同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这对全省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相关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分析了河北省公众科学素养的基本现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同时就如何提升公众科学素养路径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创新科技》2004,(5):20
<正> 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2003年度"公众关注的10位中国科技人物"评选活动在北京结束。根据公众投票的结果,当选的10位中国科技人物分别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志;原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叶欣;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杰出女科学家奖的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中  相似文献   

16.
2003年中国机械工业成功地克服了“非典”疫情和原材料大幅提价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取得了历史上少有的良好业绩。展望2004年,我国机械工业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有望再创佳绩。  相似文献   

17.
章针对我国公众基本科学素养普遍不高的现实,强调了要让公众理解科学的重要性和科技工作的历史责任,并围绕如何有效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解析阻碍我国公众科学素养提升的原因,探究了新媒体时代可通过强化新媒体的科技传播责任;提升公众的媒介素养;进行校园科学教育改革;建立完善的科普体系;构建共享的科学研究氛围;加强公众科学素养的理论研究等以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9.
《安庆科技》2007,(1):24-24
中国科普研究所5日发布的第六次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公众对科学新发现、新技术的应用和医学新进展等科技发展信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面对2003年,我们能够有哪些判断和期待?可以预见,2003年IT市场需求不可能有明显的高涨,IT方面的投资也不会真正敞开钱袋,重大的技术创新也很难不期而遇。而市场竞争必然进一步加剧,“入世”一年多,国外公司初步完成政策消化,进入实质性的发力阶段,因此国内的弟兄们想过上红火的日子,可能难度会进一步加大。作为全球第六大IT市场,中国一枝独秀也难掩自己还是一口小池塘。因此,在与互联网实验室的同仁们多次探讨以后,初步有了一点共识:那就是2003年不求暴发,但求大家都好好活下去。略微具体一点,大概有以下十点基本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