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借助城市首位度指数、城市规模基尼系数、城市等级规模分布不平衡指数、位序-规模法则模型及相关分析法,对东北地区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演变及机制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城市体系中首位城市沈阳在发展的同时其他等级城市发展势头也很强劲;各规模等级城市人口总体处于均匀分布状态;城市规模分布日益均衡;城市规模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指向性;影响城市等级规模结构演变的因子主要有经济因素、交通因素、政策因素、自然因素,四大因素通过作用城市数量、城市规模、城市结构等方面,最终影响城市等级规模结构的演变.  相似文献   

2.
中原城市群地区城市规模结构与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分形理论对中原城市群地区的城市等级规模结构和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中原城市群城市体系的优化对策,并指出研究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3.
以长三角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以1990、1995、2000、2005和2010年五期土地利用现状遥感监测数据和2010-2014年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网格化统计方法、局部空间统计(LISA)方法、城市扩张动态度指标和地理探测器方法,比较研究了两个城市群地区城市扩张的时空特征和驱动力机制.研究表明:(1)长三角地区城市快速扩张期主要在2000-2005年和2005-2010年后期两个阶段,在2000-2005年长三角地区城市扩张净增面积(2 759km2)、净扩张率(36.63%)、年均扩张率(7.33%)均达到最高.而中原城市群地区主要在前期三个阶段(1990-1995年、1995-2000年、2000-2005年)出现快速扩张,在前两个阶段其城市扩张净率和动态度均高于长三角地区.(2)长三角地区城市扩张过程呈现出"点-轴-波式循环"模式,中原城市群则以传统自然的"点-轴-网"模式扩张.长三角地区在四个城市扩张阶段中,都出现了显著的城市扩张空间热点区域,并且随着扩张阶段的不同,扩张热点区域动态转移,而中原城市群城市扩张却未出现空间集聚现象,并没有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异质特征.(3)长三角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城市扩张均受到经济因素、人口规模、居民收入、产业结构、交通以及地理要素等因素影响,两者不同的是:经济因素是长三角城市群城市扩张的主要驱动力,而中原城市群城市扩张的主导因素却是人口因素.  相似文献   

4.
从分形理论在城市规模结构研究中的应用入手,以Hausdorff维数为依据,通过Zipf公式对东北地区三大城市群规模结构进行了分维测算.结果表明东北城市群具有分形特征,三个城市群人口分布比较均衡,首位城市规模不是很突出,中小城市发育比较成熟.最后基于分形理论的测算与分析结果,提出了城市群城市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近20年来中原城市群城市规模结构的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首位律、基尼系数及位序-规模分布律的方法对中原城市群1986,1993,2000,2004年4个时间段的城市体系规模级别进行了分析处理,结果显示,中原城市群的城市首位度不够,离散化程度日益明显,城市规模结构达不到位序-规模分布的理想状态,但有逐渐改善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城市群是优化城市化布局和整合区域资源的重要空间组织形式,对推动城镇空间结构合理化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将2016年发布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中确定的42个区(县)市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城市首位度、位序-规模法则等方法,研究成渝城市群的城市规模分布规律,运用数理统计软件spss,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一系列结论。结果表明:成渝城市群作为中西部地区的城市群,属于典型的双核首位分布城市,成都、重庆作为城市群的两极,吸引了大量人口迁移,大城市的聚集效应明显,两极的发展良好,城镇化率均远远超过四川省平均水平。四川其他城市发展较为落后,城市规模不大,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是制定区域城市发展政策的重要依据.方法 利用分维值的变化对陕西省城市体系规模结构进行分析,探讨了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现状.结果 ①城市体系等级规模分布严重不均衡,满足首位型分布特征,首位城市的垄断性太强,中小城市的规模与高等级城市相差太大,并且存在城市规模等级的断层现象,②城市体系等级差异有减少的趋势.结论 继续强化首位城市的作用,加快宝鸡、成阳迈入特大城市的步伐,扩大中小城市的规模,提高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运用城市首位度、分形等理论和方法,对武汉城市圈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优化武汉城市圈等级结构的对策措施,以期实现武汉城市圈的持续、稳定、快速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运用综合评价法、耦合协调度以及障碍度模型,探究长三角城市群2010—2020年城市韧性、旅游发展水平及两者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对障碍因素进行诊断识别。结果表明:(1)2010—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城市韧性和旅游发展水平均波动上升,空间上呈现“东部高、南北西三面低”的分布格局;(2)长三角城市群城市韧性系统与旅游发展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从2010年的0.311增加至2019年的0.404(最高峰)后回落为0.367,协调等级从濒临失调跃升为初级协调后回退为濒临失调阶段,空间上城际差异显著;(3)2010—2020年城市韧性与旅游发展各准则层障碍度结构相对稳定,城市韧性系统中社会韧性为主导障碍,旅游发展系统中旅游效益为主导障碍。最后,在厘清城市韧性与旅游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识别两个系统障碍因子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措施以期实现城市群城市韧性与旅游产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运用SPSS统计方法,通过综合城市力、首位比、区位商、产业集中度、出口依存度等指标的计算、比较、分析,概括了金华城市群组织结构的主要特征.指出全域城市逐步离心化,县域城镇趋于极化,从单核心城市群向多核心组团式发展是金华城市群现阶段演化的基本路径.通过分析认为,产业集群、全球化、财税省直管县是驱动金华城市群演化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1.
以2003年~2014年广西入境旅游人数作为衡量入境旅游等级规模的重要指标,采用赫芬达尔指数、绝对集中指数和首位度指数、位序——规模法则研究了广西入境旅游等级规模结构的演化特征.研究表明: 1) 广西入境旅游等级规模结构虽处在优化进程中,但仍处于演进过程中的初级阶段.2) 广西入境旅游目的地和入境旅游市场等级规模结构都属于典型的首位度分布,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格局,等级规模体系发育不完善.3) 广西入境旅游目的地等级规模结构相对稳定,其演化进程优于入境旅游市场等级规模结构的演化.  相似文献   

12.
基于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2010—2020年的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空间自相关、地理探测器等模型对城市韧性与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协调水平、空间集聚特征及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城市韧性与土地利用效益均呈逐年上升的变化趋势,但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差异。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逐年攀升,多处良性耦合阶段,协调类型以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初级协调和中级协调为主;耦合协调度在东西方向上一直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南北方向上则由“中部突出、南北部塌陷”向“中部高、南部次之、北部最低”的空间分异格局演变。耦合协调度的空间集聚效应不强,且局部区域的空间异质性随时间的变化程度不大;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调控能力和劳动力要素是影响两个系统协调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其中政府调控能力同其他因素的交互作用力最强。城市韧性与土地利用效益的关联性研究有助于为长三角城市群统筹抓好风险防控和土地集约利用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并为中国其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关经验。  相似文献   

13.
郁鸿胜 《华东科技》2007,(11):42-47
进入21世纪的中国,在大力倡导科学发展观的今天,我们每天居住的地方到底应当发展成怎样的现代城市?什么才是评价一个城市的恰当标准?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质量和规模是衡量城镇化发展水平的两个方面,二者发展的时空错位是当前中国城镇化发展所面临的重要矛盾.文章选取长三角城市群26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线性加权综合法对2009—2019年城镇化质量与规模进行综合测度,通过泰尔系数、标准差椭圆模型和空间重叠性、空间错位指数及空间回归模型探究其时空格局、错位程度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1) 研究时段内,城镇化水平由“规模驱动”转向“质量驱动”,其变化取决于中低水平城市数量的替变转移上;随时间维度变化,城镇化质量提高显著,内部差异逐步缩小;城镇化规模内部差异扩大,规模结构不合理现象有所突显.2) 空间分布上:城镇化质量始终以中水平地区为主,高水平地区不断增加,低水平地区持续减少;城镇化规模始终保持“中部凸起”的分布格局,中等规模城市逐渐取代了小规模城市,成为区域主导的城镇化规模类型.3) 城镇化质量与规模空间错位:长三角城市群城镇化质量与规模存在明显的空间错位,且城镇化质量与规模的空间错位现象主要由小部分城市的不匹配造成的.4)城镇化质量与规模的空间错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人均GDP、每万居民拥有公共交通车辆、人口城镇化率、土地城镇化率和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对空间错位指数有显著影响,其中人均GDP和土地城镇化率对空间错位指数贡献最大,其他因素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2013年长江三角洲(下称“长三角”)城市群扩容为例,采用2004~2017年地级市面板数据,利用合成控制法实证分析了城市群扩容能否带动区域经济增长这一问题。实证结果表明:一方面,在短期内长三角城市群的扩容促进了原位地区的进一步发展,抑制了新进地区的发展;另一方面,长三角城市群的扩容对新进地区发展呈现倒U型负向冲击,随着新进地区积极融入城市群,城市群的周边地区发展出现较大的负向冲击。结合研究结果,本研究认为城市群的发展要从整体布局,明确各城市的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城市群周边城市的发展要警惕来自城市群发展的回流效应,以减小城市群发展带来的负向冲击。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城市规模结构及其分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秀芬  王发曾 《河南科学》2009,27(10):1319-1324
选取1986,1991,1996,2001和2006年山东省17个地级市城市人口规模的资料,运用城市首位律、城市金字塔理论及位序-规模法则分析了山东省城市人口规模的变化,继而运用分形理论阐释了位序-规模曲线.结果显示,首位城市济南人口规模尚有可观的发展潜力,山东省城市体系属于典型的"双核心"结构;城市规模结构已从传统"金字塔形"向"纺锤形"转变;城市规模由分散趋于集中,人口分布趋向均衡,城市体系发育日益成熟;分形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长三角港口群与城市群协调发展水平,构建了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发展质量和港口群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引力模型测算港口群内各港口对于城市群的辐射能力,在此基础上使用耦合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衡量长三角港口群—城市群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并测度了港口群各港口间协调发展水平用于分析港口竞合策略对于港口群—城市群系统协调...  相似文献   

18.
基于双重异质性视角,分析2007—2020年长三角41个城市经济韧性的演化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研究表明:长三角城市群不同阶段的经济韧性空间差异显著,且冷热点聚集区域出现了组团式动态转换;面对外来冲击时,固定投资、产业多样化、国企对经济韧性解释力较强,而出口贸易解释力波动较大;在结构调整期时,固定投资对经济韧性支撑作用减弱,三产占比、财政支撑、技术创新及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加速了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中长期经济韧性;政府通过塑造产业结构及改善技术等要素错配程度影响经济韧性。  相似文献   

19.
城市等级规模分布是城市等级体系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一区域城市等级规模分布有助于认识城市发展所处的阶段。运用统计数据,进行了定量分析和线性回归拟合,发现山西省城市规模呈位序型分布,但却处于低水平均衡状态,在深入分析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河南省城市体系的人口数据提出在分形结构退化民政部下利用单对数型Lorenz曲线计算城市规模分布的Gini系数的方法之一:首先借助式∑kP(k)=A+Blink计算待定系数A、B然后云G=(A-B-BlnN-50)/50算出Gini系数G值,文章以实例说明了计算G值的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