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量词"把"由动词"把"发展而来,名量词"把"又分为个体量词、集合量词,集合量词"把"在汉代出现,个体量词"把"在唐代时代出现,文章通过对两种量词"把"在不同朝代的发展演变,讨论了它们各自的发展脉络、呈现出的不同的用法和特点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汉语名量结构状况的历时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古时期的"名.量"式结构是作为描写性质而非计算性质的"名.一.量"结构的省略形式。在汉语从古到今的演变过程中,名量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功能逐渐分化,且产生了新的用法,最终词汇化为仅用于表总称的名量式合成词。  相似文献   

3.
一种语言结构的形成和选择常常与语体密切相关,近年来汉语口语新兴“海了去了”这一说法,由此探讨了汉语“x了去了”结构的产生、发展和使用情况。“x了去了”结构中的“去了”具有强大的动态夸张功能,使表达简洁传神、生动诙谐,富有表现力。  相似文献   

4.
文章考察"个"和"枚"、"只"和"头"、"根"与"条"三对量词的演变,探究汉语量词发展的机理.并指出"个"取代"枚"的三个原因:第一,"枚"比较实在的称量对象制约了"枚"的泛化;第二,"枚"的名词意义始终没有彻底地消失,制约了"枚"的泛化.第三,"枚"的指形性比"个"强,制约了"枚"的进一步迁移.而"个"称量对象扩大,本义[名词意义]完全消失,成为一个专职量词,迅速取代"枚".  相似文献   

5.
象“文”、“史”、“哲”常常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一样,“语”、“修”、“逻”也是经常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 在实际运用中,语言结构的任何片段,小自字词,大到篇章,能与修辞、逻辑截然分开的事例,恐怕是很难找到的。 但是,尽管凡是有语言的地方都有修辞,修辞却又不等同于语法、逻辑,它们都各有其内在的规律,彼此不容混淆。 人们常说:“逻辑,指的是人们思维的规律,它管的是对不对的问题;语法,指的是语言  相似文献   

6.
汉语成语在结构上有明显的意合特征,这种意合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弹性的句法结构;二是灵活的词语搭配;三是简练的意象组合。  相似文献   

7.
谈金元时期的“名量词+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金元时期的白话文献中经常可以看到名量词带词缀“儿”的句子。如:谢天降儿点儿甘雨,把我救醒。(戏文①·小孙屠)李三娘、刘知远两口儿谁为相守。(刘知远诸宫调②)  相似文献   

8.
"陌生化"这一概念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是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一文中指出来的。本文主要是从大量文学作品中存在的"呆傻语"来分析这种言语会造成文学作品中的一种陌生化的效果的原因及产生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9.
10.
量词是汉藏语系的语言特色,英语没有量词却有表量结构,量词问题是翻译中的难点之一。汉译"一量名结构"由于受英语表量结构的影响,经常过量使用,因而导致部分欧化现象。翻译是对母语补充、丰富的有效途径,但历史上汉语曾出现过度欧化、欧而不化等问题。目前,汉译"一量名结构"具有恶性欧化表现,具体表现为"过量使用"和"功能不当"。  相似文献   

11.
壮语的名量词极为丰富,按其用法不同,可分为性别量词,类别量词,级别量词三大类。类别和用法的多样性,决定了壮语名量词意义的复杂性,不同类别的名量词、甚至同一类别的某一名量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达的意义都不一样。因此,由名量词与名词构成的“量名”结构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时表示数词“一”的意义,即表示“量名数‘一’”★,有时则不表示“一”的意义。下面我们以壮语来宾话的“量名”结构的情况为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我国不同地区企业规模结构变化的分析,从一个侧面论证了忽视中小企业发展是制约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并提出了加快中西部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正>汉语、傣语、苗语的“个”有一个相同的发展过程:即先从名词的性状标志发展为计量词,又从计量词产生了泛量词,最后泛量词发展为结构助词“的”“个”字结构。一、性状类名词——这三种语言的一些名词都带有性状标志来表示通称汉语的性状标志在名词后,如:马匹、布疋、车辆、船只、书本、粪堆、麦垛、草棵、花朵、纸张、银两、笔杆等。傣语和苗语的性状标志都在名词的前面。  相似文献   

14.
林珊华 《科技资讯》2006,(36):250-251
委婉语是一种语言现象,笔者试图通过利奇的礼貌原则来解释其存在的理论基础,并对委婉语的其他功能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近义量词"对、双、副"在语义上既有共同之处,又有所不同,怎样区别它们的不同,至今还没有一种明确而适用的研究结果.通过引进了语义特征分析法,从它们与名词的搭配角度作了一番细致全面地探索.并进而总结出了运用"对、双、副"时的语义特征选择要求,有利于语言教学及对外汉语教学的科学化、明确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汉语中“一+量词+名词”这一短语结构的特点进行了研究,探索了这一结构的使用和发展变化,特别地分析了在这一结构形式中其量词的不同含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广义的文化修辞学角度,探讨了现代汉语名词对"有界"事物的表达。针对汉语的个体名词有一部分的所指是"同质"事物的事实,认为汉语的个体名词所指事物的"有界"与"无界"性质不适合用"同质"与"异质"标准来区分,但可以靠个体量词对事物空间外形的"定型"特征来区分,并认为对现代汉语名词所指事物的"有界"与"无界"性质判断,更适合采取事物的外形是否"定型"的"定形"标准。这种"定形"标准能充分反映出汉语名词特有的形式标签"量词"所具有的表形特征与汉语名词特有的个体量词这一形式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汉语的名词是属于所指事物在汉语社会的认知中"外形突显"的事物类型;同时,这种"定形"标准与有可数与不可数名词之分的语言所适合采取的"同质/异质"这样的"定性"标准,具有语言类型学意义上的互补性。文章认为,汉语名词所表现出的在事物空间"有界"、"无界"方面偏向外形的认知特征,反映的其实是汉语社会对事物的概念思维判断上的"具象性"文化特征;这种来自语义范畴这个语言最底层也是最终决定性方面的反映,较之语言的其他层面诸如文字、词汇、句法结构等,更具有深层隐秘性与真实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文章根据历代诗家对诗词的论述,结合中学语文教材系统地论述了诗词的阅读与鉴赏。  相似文献   

19.
现如今,文字的作用日益凸显,全世界都在追寻一股"汉字风"。初中语文之于小学的启蒙阶段与高中的提高阶段之间,其重要作用不可谓不高,因此,先将几点简单思考撰写如下,不当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0.
羽毛球竞赛规则已由原来的发球得分制改为每球得分制,作者通过担任国际羽毛球赛事裁判工作的亲身经历、调研,就新赛制将会对羽毛球运动的发展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从中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