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周而复,敏锐的历史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促使他从"历史真实"的文学本质论出发,形成了以"主题发展论"为标准的作品内容观,以"典型规律论"为特点的作品创作观,以"语言唯一论"为追求的作品本体论,从而在文学的本质与创作规律、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等多方面形成了以"真实"为核心的现实主义文艺观。  相似文献   

2.
文章简明地提出文学风格的定义,认为“文学风格就是作家创作个性与具体话语情境造成的相对稳定的整体话语特色。”此定义较过去的有所不同,并对形成文学风格的内在动因、外在表现以及风格的特性一一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叶朝红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12):174-177
鲁迅受其秉性特质、文学态度、生命哲学等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克制"叙事风格.这一叙事风格在其作品中有多种表现手法,例如使用长标点、短句、冷色调词汇、转折词、反语等等."克制"的叙事风格对其作品也产生了深刻影响."克制"叙事造就了鲁迅独特的"含泪的笑"的语言艺术,形成了作品中"难以言说的情感",塑造了独特典型的人物形象,带来了独特诗意的创造.  相似文献   

4.
"空白"在中国古代的很多作品中都含蓄地传达着作品的思想,西方接受美学中伊瑟尔最早提出了"空白点"一词,实际上是指"空白"给文学作品带来的含蓄美。欧美现当代文学理论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中将作品比作镜子,反映的是现实生活、现实社会,而作者则是灯,作者的创作、作者的灵魂将灯点亮,没有灯,镜子便不能反映。陈英雄通过写实般的镜头记录、质朴的台词处理、简单的情节架构、卑微的人物设置等质朴的"空白"表现之灯,含蓄地用《三轮车夫》这面"作品之镜"反映了越南生活的贫苦、黑暗等,完成了影片的"后殖民主义批判"。这面"空白"之灯同时为观众留下了足够的二度创造空间,读者的思想与影片充分交融,形成了自己的认识。《三轮车夫》这面明镜便将该片的意旨反映到了观众的思想深处。  相似文献   

5.
文学传播方式经历了口头传播、书面传播和网络传播三个阶段,每一种传播方式都规定了特定的创作方式和接受方式,在口头传播阶段,作品通过口耳相传,创作者与接受者形成了面对面的接触关系,文学活动具有密切的人际交流性质,作品简单质朴,在传播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变体。书面传播阶段,创作和接受都成为个体行为,作者有可能对作品进行精雕细琢,极大发挥了语言的潜能,形成个人的写作风格,文本在流传过程中虽然具有了较大稳定性,但读者的接受却体现出很大创造性。网络传播阶段,文学借助于网络广泛传播,扩大了文学的影响面,作者的写作和读者的接受都突破了传统文学体制的限制,体现出自由性和随意性,创造了特有网络文学文体——超文本。  相似文献   

6.
作家的个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同作品的联系也很复杂。不能仅仅从作家的道德水准来分析其文风的形成。以潘岳为例,他风格的形成根源于他分裂的个性。他庸俗的人生价值观决定了他作品境界的狭窄,而他高雅的审美趣味决定了他作品的精华部分。理解潘岳个性与文风的联系,对于理解西晋文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风格,原指作家、艺术家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创作个性和艺术特色。风格是作家、艺术家成熟的标志,风格形成之后,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语文教学的风格,主要是指语文教学的教学个性和特色,表现在选择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过程、讲课语言等方面。语文教学是否有风格?是否需要风格?我认为,每个语文教师在世界观、生活经历、文化修养、教学能力和个性特征方面都有差异,如果能在统一的目标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采用自己  相似文献   

8.
风格,是作家在创作中所表现的艺术特色,是作家长期的艺术追求的结晶。它标志着属于作家自己的鲜明的、独特的创作个性。这种创作个性,往往从作品的题材选择,主题提炼,形象塑造,结构安排,艺术语言的运用方面表现出来。鲜明独特的风格,是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之所在,也是作家成熟的标志。比较他们的风格,有助于散文创作的繁荣与发展。一、题材选择与主题提炼散文创作是一种最自由的文学形式,在题材选择上。“举凡国际国内的大事,社会家庭的细故,掀天之浪,一物之微,自己的一段经历,一丝感触,一撮悲欢,一星冥想,往日的凄惶,今…  相似文献   

9.
歌唱是集音乐、声乐技巧和形体表演等诸多因素为一体,以表达作品思想内涵的综合艺术形式。就声乐教学中作品的艺术表现要素——文学内涵与意境,风格与韵味,声与情,作品分析与处理,舞台表演与形象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作为80年代后期兴起的"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池莉的作品是以对世俗人生的深切关注和"原生态"的展示为读者所知的。她的人生"烦恼三部曲"系列是这方面的突出代表,均是讲述繁琐家务事的烦恼故事。在新写实的浪潮过去之后,池莉的创作发生了许多转变,不断在自己的创作中注入新鲜的时代生活之流,以对人们的精神世界的探索来加强自己的创作深度,并在作品中响起了女性自己的声音,凸现了女性意识,还尝试着在作品中运用智性的反讽,从而逐步形成了属于自己的风格,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1.
王符《潜夫论》散文之"潜",即为一种含蓄、冷峻的散文风格。具体表现为其冷静理性的陈述句群、张弛有度的论述节奏、辛辣冷峻的嘲讽式叙写、"曲终奏雅"的结尾模式。王符这种散文风格的形成,既是其自身遭遇及个性使然,又是其接受儒家诗教温柔敦厚文学观念熏陶的结果,同时也是东汉中后期士人心态的一种折射。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田汉的创作概貌,创作个性、创作风格与美术特征,勾画了田汉的思想发展与艺术观的转变,分析了田汉的代表作品,阐释了田汉对中国话剧的杰出贡献及其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13.
自然主义与现代主义在人们的评价话语中总是存在着许多交叉和混同,本文就自然主义与现代主义的文学源头、创作精神以及文学理念等方面,在一个较大背景下,探讨了它们关系,旨在进一步寻觅它们的文学个性。  相似文献   

14.
郁达夫的创作风格在中国新文学史上独具特色。表现在:强烈的抒情色彩;露骨的坦率和大胆的自我暴露;忧郁感伤的格调。这种风格形成的原因:一是独特的生活经历造就的郁达夫的个性气质,二是中国传统文学对他的熏染,三是外国文学对他的影响,主要是借鉴了日本“私小说”的表现手法,在内容和题材上有所突破,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5.
李进祥是近几年崛起的宁夏回族作家,文化自觉使李进祥自文学创作开始就以民族化创作为基石,以咬定乡土不放松的执着追求着文学创作的至高境界,这也形成了他创作的文学风格。李进祥对回族文化和乡土风格不懈地坚持和捍守,成为他文学追求中不变的风格。  相似文献   

16.
其木格 《科技资讯》2012,(14):242-243
所谓的"二度创作"就是对声乐作品的再创作。对一首声乐作品而言,词曲作家仅仅完成了铺面的艺术表现,要把词曲作家的创作意图用声音和情感准确,传神表现出来,则要依靠表演者的"二度创作"。音乐欣赏者对作品及词曲作家创作意图的理解,正是通过表演者的创造性表演来完成的。因此表演者"二度创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那么如何做好"二度创作",首先要了解作品,把握内容;其次,要把握作品的风格;最后,提高修养,增长所需知识,实事求是,一切从演唱者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17.
作为构成文学文本第一要素的语言,在文学创作中应力求创新,形成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可以通过语词搭配“陌生化”、句式骈偶化、描写感觉化、风格幽默化等手段,达到创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在川端康成的文学世界里可以清晰地发现诸多的"佛教、禅宗"思想痕迹,佛禅成为川端文学作品的思想基础。川端康成将艺术的美感同深邃的佛禅思想相结合,利用艺术与宗教精神上相通的因素服务于自己的文学创作实践,形成他独特的人生态度和创作个性,表现出独特的东方审美韵味,提升了川端文学的艺术品格。  相似文献   

19.
莫言的人生经历使他的作品极具个性,莫言的小说运用了很多表现力极强的细节,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浓墨重彩的语言风格,给人以震撼力.他的作品创作追求真正的民间风格,而这点也成为莫言作品风格创作的主要思想和追求目标.莫言的作品正是具备这种独特的美丽,才会使其作品与读者之间产生如此大的共鸣.  相似文献   

20.
高志忠的文学研究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他在对明清宫廷文化持续观照和把握中提出了许多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通过对明清两朝宦官诗文创作、明代宫廷戏剧、明清宫廷生活习俗等方面的研究,扩展了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维度。高志忠的文学研究聚焦于历史与文学的互证,通过对作品文本的细致解剖彰显特定历史时期的作家思想与作品内涵,形成了具有个性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