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俞敬元置身于新疆玛纳斯县兰州湾乡。他从70年代开始便从事农村题材的小说创作。他以乡村记录员的身份记录着乡村世界发生的真实感人的故事,小说飘逸着浓郁的泥土气息。夺文从作家的个人经历、艺术特征、创作手法等方面对其小说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題材、人物、形式等三个方面,论述了贾平凹乡村题材小说创作初期的特征:田园诗的艺术格调。  相似文献   

3.
陈应松主要从基层政权组织的涣散、干群关系的尖锐对立等方面审视乡村政治生态,同时却又对乡村干部无奈与尴尬的处境深表同情。这种创作姿态的矛盾与审美情感的芜杂成为他小说底层关怀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冉正万是贵州文坛近两年崛起的新秀 ,其创作以独特的视角去审视历史、审视乡村 ,对曾经熟悉的人、事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作品大多描写普通人物的艰难生活状态和复杂心理状态 ,把目光投向现实 ,摆脱了传统现实主义在揭示社会生活矛盾总要作出是非判断的模式 ,叙述行文中又保持一种内在的激情 ,为贵州文学带来一缕清风 ,显示出强劲的创作势头。  相似文献   

5.
翻译不是发生在真空中,译者做出的种种决定都必然要从一定程度上考虑到翻译的受众对象,即读者观照。从这一视角出发,考察某一时期的翻译活动,可以摆脱原著中心论的束缚,找到一条评价翻译得失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当代彝族女性作家阿蕾以其细腻的笔法,倾力表现农村彝族妇女的喜怒哀乐,揭示彝族女性的社会地位和人生命运,反思彝族传统的文化悲剧.她的小说语言风格独特,叙事结构多元,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浓郁,为彝汉双语小说创作提供了范本。  相似文献   

7.
作家写作时依赖于个人经验,会有一种确切、踏实的感觉,张爱玲童年、少年生活的不幸,给她造成了深重的心灵创伤,并对她后来的生活道路和文学创作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阐述了张爱玲小说创作中的人生阅历体验及其表现特色。  相似文献   

8.
写作是主体由内而外的倾吐、创造。心灵世界的自我观照在作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是以大千世界为观照对象 ,综合写作主体知、情、意等心理体验的一种内化过程。这个过程由观察而表象而感受三个阶段组成 ,具有情感性、意象性、顿悟性等特质 ,文章从铸塑人格精神、敏锐感触神经、活化想象思维、浑厚文化底蕴诸方面探析了激活写作主体自我观照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人们对鲁迅的动物题材小说评论甚少,本文就《免和猫》、《鸭的喜剧》的深刻蕴舍、超前性思考及艺术成就等方面,作了较为细致的探讨,以期引起人们的新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1930年前后,贾平凹乡村题材小说创作转向真实地反映沉重的现实,具有鲜明的批判性。这是贾平凹创作的重要转折,这对他以后创作的格调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商州初录》《商州又录》《商州》等作品,表明了贾平凹对他的创作母题的新认识、新开拓。作家用不同于以往的手法,从自然、社会、人生三个角度,描绘了具有鲜明主体意念的商州艺术世界,创作了独特的寻根文学。  相似文献   

12.
阎连科的乡村小说是他内心紧张的产物,是心灵世界自我搏丰与自我平衡的产物.前期,阎连科在启蒙与自我发现之间不断寻找平衡;后期,阎连科在艺术与现实之间寻找着自我的合理位置,这些内心世界丰富的活动内容都参与了他作品美学形态的建构.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题材小说真实地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由乡村进入城市这一流动群体的生存境遇和心路历程,而且他们的流动使得农民工题材小说深层触及了乡土中国现代性建构的价值困惑,准确地把握了乡土中国的现代性脉动。身份意识和性遭遇成为作者创作农民工题材小说有效的切入点,此种想象方式又表明着故事被叙述的逻辑起点——基于"向城求生"的现代性焦虑。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乡村小说的文化盲点主要存在于对极左专制路线的批判和对延续一个时代的激进政治思潮的反思方面。首先,这一阶段内的许多作品都将一个时代的偏颇与失误归咎于少数人的所作所为,而忽略了时代的偏颇与失误出现的历史必然性。其次,这一阶段内的许多作品在描写一个时代的狂热与荒谬时存在着概念化的倾向,作品没有完全揭示狂热与荒谬所包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及狂热与荒谬得以存在的女化依托。  相似文献   

15.
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地域特征和兴盛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两代的才子佳人小说,现有的主要有42部,其作者大多是江南才子,小说内容也大多写江南地区才子佳人的遇合故事,反映了作家对现实人生的强烈关注。江南历代传统的抒情风格,为才子佳人小说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给养,商业与城市的繁荣,则为这类小说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相似文献   

16.
赵树理乡村小说的文化视角,就是自觉地站在农民的立场、以农民代言人的姿态来看待与描写乡村。近年的部分现实主义乡村小说从多个方面体现了赵树理乡村小说这一文化视角,这些方面包括:作家作为"农民代言人"的身份立场、赵树理"问题小说"的创作传统以及鲜活的农民语言和喜剧的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17.
壮族作家谢树强以创作农村题材小说著称,他的小说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广西乡村的历史变革,塑造了一批具有典型性的农民形象。同时,他敏于发现、勇于揭露在改革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发挥文学的现实功用,以文学介入现实。此外,在小说艺术方面也进行了多种探索。  相似文献   

18.
陈炳熙的戏剧题材小说既涉及了陈炳熙难以忘怀的人生经历,又涉及了曾经一度辉煌的潍坊戏剧。读者既流连于“这些作品中所涵蕴的那份惆怅、伤感,那种无可奈何的情怀”,又沉思于这些作品孤寂的命运。  相似文献   

19.
黄晶 《科技信息》2013,(6):229-229,231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王安忆因为抒写上海而声名大噪。可王安忆却不是一个只写上海的小说家。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她小说中一直有一个和上海同样重要的"乡村世界"。乡村既是她小说最初的发源地,也是她理论反思和创作意识剖析的试验田。  相似文献   

20.
“乡村农化”是一种以乡村日常生活和乡村手工业、商业等产业被“农”化为农业附庸的社会现象。这一现象的产生有其特定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和居住模式原因,特定的自然资源条件、历史文化和居住格局导致乡村具有不同于城市地区的生活和生产模式。在农业生产的主导下,乡村生活和各种其他产业都成为一种为农业服务的产业,人们的思想也进而变得相对保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