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肝血管瘤的CT影像特征,提高CT对肝血管瘤诊断准确率.方法:对52例肝血管瘤进行了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大多数肝血管瘤在CT上表现为肝内单发或多发圆形、椭圆形的低密度影,增强后动脉期明显环形强化,延迟期呈填充改变.结论:CT扫描是诊断肝血管瘤的一种有效而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张华  苗重昌  刘永保 《科技信息》2013,(15):473-474
目的:应用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探讨活体肝动脉解剖学分型及变异,为临床肝手术的顺利实施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通过16排螺旋CT对732例受试者行肝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以Michels分型标准进行解剖变异分型。结果:正常解剖型516例。肝动脉起源变异者217例,占29.6%。其中属于Michels分型中变异者有7种共132例,Ⅱ型53例,占7.2%,Ⅲ型39例,占5.3%,Ⅳ型8例,占1.1%,Ⅴ型14例,占1.9%,Ⅵ型4例,占0.5%,Ⅶ型1例,占0.1%,Ⅸ型14例,占1.9%;Michels分型以外者有95例,其中肝总动脉三分叉型40例,占5.5%,肝总动脉四分叉型2例,占0.3%,替代肝右动脉起自胃十二指肠动脉型21例,占2.9%,副肝右动脉起自胃十二指肠动脉型4例,占0.5%,替代肝右动脉起自腹腔干型12例,占1.6%,副肝右动脉起自腹腔干型1例,占0.1%,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共干型12例,占1.6%,肝总动脉起自腹主动脉型3例,占0.4%。多种变异共存11例,占1.5%。结论:肝动脉解剖变异复杂,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有必要列为介入治疗、外科手术尤其肝移植前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胆石性肠梗阻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胆石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与CT表现。结果:所有病例均见肠梗阻征象与肠腔内迷走结石(异位结石),4例有胆系积气,3例可见胆囊变形,胆囊周边脂肪模糊,2例有少量腹水。结论:根据CT表现,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可作出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李江波 《科技信息》2009,(14):334-334
目的:初步研究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成像方法。材料与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扫描机,采用对比剂团注示踪自动触发扫描技术,对临床疑诊冠心病的患者36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在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探讨形成高质量冠脉图像的最佳成像方法。结果:36例共108支冠状动脉中,图像质量优者84支(77.7%),良21支(19.4%),差3支(2.9%)。结论:心率的快慢与稳定是影响图像质量的最主要的因素;各种后处理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够清晰、直观、立体地显示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6.
张荃 《甘肃科技》2010,26(21):169-170
探讨螺旋CT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价值;回顾性分析36例螺旋CT扫描和临床资料完整的急性胰腺炎,全部病例均行螺旋CT平扫;水肿性胰腺炎27例,出血坏死性胰腺炎9例。其中2例死亡。按CT Balthazar分级:A级4例;B级11例;C级12例;D级5例;E级4例。螺旋CT在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动态观察和预后判断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中毒性脑病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收集急性中毒性脑病18例,回顾性分析其脑部CT表现特点.结果CT表现:脑水肿18例,脑实质密度减低,脑室及脑池受压变小,严重者全脑密度呈均一性减低;蛛网膜下隙出血14例,表现为后纵裂池及天幕等处条片状高密度影;脑内出血2例,呈斑片状高密度影.结论CT能够反映中毒性脑病的病变范围、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对临床及时正确诊治,减少后遗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加深对不同性质中耳炎的高分辨率CT表现的认识。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4例(55侧)中耳炎的资料,详细分析其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54例(55侧)中耳炎中,单纯胆脂瘤者15例(16侧),胆脂瘤伴肉芽者24例,单纯肉芽肿者14例,前两者在CT表现上相似;而单纯胆脂瘤和胆脂瘤伴肉芽者,在听小骨、鼓窦入口和外耳道破坏方面均显著多于单纯肉芽肿者(P<0.05)。中耳炎患者患侧乳突呈硬化型或板障型者53耳,占96.36%,而对侧乳突呈硬化型或板障型者32耳,占58.18%。结论:CT发现听小骨和鼓窦入口破坏多提示胆脂瘤;双侧乳突发育可不一致。  相似文献   

9.
122例外伤性急性硬膜下积液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深对外伤性急性硬膜下积液(ATSH)的认识和提高其早期确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ATSH的CT表现、演变过程及其转归情况。CT扫描均用轴位平扫。结果:本组ATSH122例186处,少量积液89例;迟发性积液145处;积液位于额颞部或(和)大脑镰旁前上部114例;复合性积液101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72例、脑挫裂伤61例);103例经保守治疗痊愈,3例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5例经手术治愈;早期漏诊25例。结论:大脑镰旁前上部是ATSH的好发部位之一;少量的ATSH早期可漏诊,积液不在损伤相关的部位及扫描未包全额顶部层面是早期漏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蒲竞  王玉斌  崔兰兰 《甘肃科技》2011,27(17):171-174
胃癌已成为人类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及病死率仍在迅速增长.MSCT是临床术前评估进展期胃癌分期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但对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检测存在局限性,也难以准确判断有无远处转移灶,而正电子发射断层与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and computer tom...  相似文献   

11.
 图像特征提取是图像识别、图像数据挖掘、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等工作的基础,是模式识别和分类中的关键问题。本文运用灰度直方图法提取新疆地方性肝包虫CT图像特征,对图像进行尺寸归一、去噪和增强的预处理,并对灰度直方图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用最大类间距法获取图像分类的主要特征,同时使用判别分析法对特征的分类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灰度直方图法提取的特征在统计分析中存在差异,且提高图像分类的准确率,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对肝包虫病CT图像进行分类和检索。  相似文献   

12.
肝包虫病是新疆常见的寄生虫病,严重危及人类健康。目前,医院常采用CT影像技术对该病进行诊断。肝包虫CT图像有其特有的病理特征,图像的灰度分布存在不均匀性和边界模糊性,且不同的包虫囊肿类型,其CT图像表现各异。本文针对该病的CT影像特征,提出一种同时对肝脏及包虫病灶进行分割的迭代算法。在每一步迭代过程中,算法分为初始分割和优化分割两个步骤:首先,在CT切片图像中确定位于正常肝脏及包虫病灶区的种子点,根据种子点的位置,利用Gauss概率模型拟合不同区域的灰度分布,并结合Bayes分类算法对肝脏及病灶区同时进行初始分割;然后,利用基于先验形状力场的活动轮廓模型算法优化初始分割结果,从而获得精确的肝脏及病灶区的边界。为了验证该算法的有效性,将算法对不同病人的CT切片图像进行分割实验,并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将算法的分割结果与医师手动分割结果进行对比评估,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在分割肝脏的同时准确地提取包虫病灶区。  相似文献   

13.
董波  付淑花 《江西科学》2005,23(4):421-423,429
为探讨肝脏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的临床特点和诊治。回顾性分析总结10多年来高校教工查体并收治的33例肝脏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的临床资料。共行各种肝脏叶段切除术17例,未发生并发症和手术死亡。全面了解肝脏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的临床表现,做好各种术前检查(如B超、CT、MRI、AFP),结合病史综合分析。有助于明确诊断及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SCT、高场MR对肝转移瘤(Hepatic Metastases,HMs)介入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21例HMs行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前先行MSCT、高场MRI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及血管重建。结果MRI于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各期对病灶的检出率均高于MSCT,尤其增强扫描对直径〈1cm的病灶检出更显著高于MSCT(P〈0.05)。血管重建显示情况:所有病例通过MSCTA均能显示3级以下肝动脉,与DSA完全相符;MRA成功显示16例,余5例由于患者呼吸配合欠佳而使血管显示不理想。所有病例通过MSCTA均能显示4级以下门静脉肝内分支;MRA成功显示13例,3例显影较淡而不能清晰显示4级以下门静脉肝内分支,余5例由于患者呼吸配合欠佳而使血管显示不理想。DSA肝动脉造影可间接显示门静脉,但3级以下肝内分支大都显示不清。结论MSCT、高场MR的综合应用能提高HMs的检出率,通过快速的动态增强扫描能重建出高质量的肝动脉及门静脉血管像,且较DSA在诊断方面具有易操作性和非创性的优势,从而为合理制定HMs介入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19例肺腺鳞癌的影像诊断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腺鳞癌的影像表现与病理学的关系.方法:收集10年来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经手术切除及病理证实的19例肺腺鳞癌患者的胸片及CT检查结果.19例有胸片,9例行胸部CT检查.结果:手术治疗8例.取出36个淋巴结均阳性.放、化疗11例.在镜下按两种肿瘤的任何一种必须占全部肿瘤的20%以上的标准诊断.本组按瘤内腺癌含量〈40%,40%~60%,〉60%分3组,结果〈40%6例,40%-60%8例,〉60%5例.影像学表现为周围型10例,中央型9例.单发18例,多发1例,9例中央型腺鳞癌合并肺不张大小平均4.50~6.60cm,10例周围型腺鳞癌肿块大小平均4.10~5.10cm.结论:据报道发病率大约占10%,发病率与分型标准、取材多少有关.认为瘤内腺癌成份与影像学所表现的肿瘤分型、部位、形态、大小、边缘、密度无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征象评价支气管肺癌侵犯纵隔结构的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支气管肺癌97例,对14种(共750个)纵隔结构的CT表现与手术、纤维支气管镜及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记录原发肿瘤与纵隔结构的接触程度,判断该纵隔结构是否扭曲及是否有气管、支气管腔内肿瘤等。结果:以肿瘤与纵隔接触角大于0°(CT分级3~6级)为CT阳性征象,CT评估纵隔结构侵犯敏感度为72.5%,阳性预测值为80.6%;以肿瘤与纵隔结构接触角大于90°(CT分级4~6级)为CT阳性征象,CT评估纵隔结构侵犯的敏感性为47.5%,阳性预测值为82.6%;以纵隔结构与肿瘤接触角大于180°(CT分级5~6级)为阳性CT征象,病理结果为全部受累,其中结构扭曲占7/40,管腔内肿瘤侵犯占2/40。结论:CT检查对于发现支气管肺癌纵隔侵犯有重要价值,改进CT扫描技术并制定特定判断标准有助于提高CT对支气管肺癌纵隔侵犯的阳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与仿真肠镜在结肠占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SIEMENS SOMATOM耐层螺旋CT对81例患者行一次屏气全结肠容积扫描,并利用工作站进行后处理以获取CT仿真肠镜(CTVC),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阴影成像(SSD)和透明显示(Raysum)图像,并结合原始横断面等图像进行分析,并与结肠镜或术后病理对照。结果CTVC检出16例结肠镜检查为正常中的15例、误诊为结肠息肉1例,CTVC检出结直肠癌37例,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3.75%;术前T分期敏感度和阳性诊断准确度分别为100%和89.2%;N分期敏感度和阳性诊断准确度分别为80%和70%。CTVC检出28例56枚结直肠息肉中51枚,敏感度为91.07%,特异度为93.75%。结论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仿真内镜对结直肠占位病变的诊断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闭合性肠及肠系膜钝性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9年2月经我院外科证实为肠及肠系膜损伤病人的cT表现、术前cT报告及手术记录。结果术前cT准确诊断肠及肠系膜损伤19例,1例漏诊,无误诊;肠及肠系膜cT表现为肠壁增厚9例、肠系膜渗出13例、游离气体11例、腹膜后及腹膜腔积液20例。结论肠及肠系膜损伤有其区别于腹腔实质性脏器的损伤cT表现,及时的CT检查对腹部闭合性外伤治疗方法的选择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论文通过2,6-吡啶二甲酸与二甲基二氯化锡的反应,合成了两个新型的有机锡化合物[M2Sn(2,6-C5H3N(COO)2)]3(1)和[M%Sn(2,6-C5H3N(COO)2)]2(MeOH)2(2)。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核磁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锡原子的几何构型都为畸变的五角双锥。化合物(1)是一个具有环状鲒构的三锡杖的化合物。化合物(2)却是一个具有梯形结构的二聚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鲎试验在诊断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中的应用价值及抗菌素用药方案.方法 连续收集2008年2月至2013年12月138例肝硬化腹水的住院患者,其中22例合并有SBP,按腹水的鲎试验反应结果分组:腹水鲎试验阴性组SBP发生率为2.9%,弱阳性组(+~++)SBP发生率为12.3%,强阳性组(++~++++)SBP发生率为34.2%,三组间两两比较;鲎试验阳性103例,按单双日随机分两组(A组60例,B组43例)分别选用不同抗生素治疗方案.结果 弱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强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强阳性组与弱阳性组比较,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0.05);鲎试验阳性103例,A、B两组不同抗菌素治疗方案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05).结论 鲎试验强阳性可以作为腹水感染的诊断指标;腹水内毒素疗效与不同抗菌素用药方案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