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索绪尔符号论中,“能指”仅仅局限于“音响形象”,但是,汉字这种语言符号,其“能指”不仅仅局限于“音响形象”,更是一种象征性语言符号,受中国人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具有独特的意象思维特征,使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和鉴赏在此基础上加强了审美意象的隐喻性和延伸性,并且得以升华。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中,后期新月派代表诗人林徽因的诗歌才华往往被她的爱情传奇所淹没,实际上她是一个具有现代性特征的女诗人,她的诗作清雅睿智,充满对生命的思考。由于生活范围所限,林徽因的诗作取材范围较狭窄,但是诗歌中所表现的意象却丰富而富有韵味,表达意象的不同类别也体现了其不同的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3.
杏花,是花之一种。在百花之中,它虽没有牡丹的富贵,梅花的清高,菊花的幽雅,但也还是别有一番风味。它有着姣容嬗变的色彩,有着沁人心脾的清香,有着生动活泼的姿态。同时由于时代的发展,历史的积淀,它更被人们赋予了特定的寓意。而本文则将从色、香、姿、韵四个方面来具体论述杏花的审美意象。  相似文献   

4.
华兹华斯的诗歌作品之所以具有常读常新的艺术魅力,正与其意象艺术直接相关。华兹华斯不仅讲究一切的感觉、感情与思想都以意象出之,并且讲究对意象本身的艺术化处理,让意象呈现出流动性、整体性、繁富性和连绵性,并以此开创出英国诗歌意象艺术的新格局。意象正是华兹华斯诗歌艺术的核心环节,也是毕其一生的其诗性、诗心、诗美之所在。  相似文献   

5.
意象的创造,贯穿于杜甫诗歌创作的全过程。本文旨在发掘杜甫诗歌中的马意象,通过勇马与袁马意象的分类。归纳分析其产生与形成的个性化、人格化象征,进一步探究杜诗中马意象形成的原因及审美特征。即自然美和德性美的历史传承以及异质同构的审美转换。最后,通过对这熔铸着深厚时代情绪与人际遭遇的个性化、人格化意象的分析,从中体察观照出诗人的理想人格与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6.
"意象"是创作主体和客体相融合的产物,是客体中寄寓了主体的主观情思的具体形象,是客体经过主体的艺术物化所产生的结果。李煜词中的意象运用丰富多彩,其中有"愁"意象、"梦"意象、"月"意象,这些意象的运用,有助于我们对李煜的词作深一层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典抒情诗回忆性意象的审美体验大致呈现出两种形态,一种是个体情感性的,一种是历史哲思性的。诗人把自己的回忆或历史性的体验凝结为审美意象,或刹那千古,让遥远的历史在诗中留下自己的某个截面;或将自己所经历的某一片刻复活、再现,敞亮于人们的视域之中,成为我们打开诗人心灵审美体验的窗口,透视诗人个体情感和宇宙历史悠远深邃的哲思的时空隧道。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诗歌鉴赏中意象分析的重要性,并以现代诗作鉴赏为例,探讨了意象分析的可能性与方法,指出意象分析的两个方面,即具体意象探究与意象群落的系统而整体的赏析,前者应注意意象构成的三种类型,后者要注重意象群落组合的关系与表现。  相似文献   

9.
从阐释“审美错觉性意象”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心理基础入手,解析“艺术再现”与“审美错觉性意象”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梳理和讨论了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月亮意象所蕴含的宇宙、天问意识 ,所寄托的文人逃避现实 ,隐逸山林、寻找精神家园的心象构成 ,以及所创造的苍凉凄清意境和温婉淡泊朦胧的物象等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1.
从翻译审美移情论角度谈诗歌翻译中意象再现的困难,初步探讨了如何在翻译审美移情论指导下再现诗歌翻译中的意象之美。  相似文献   

12.
建安诗歌中运用风这个外物景象较多,而且都着上了诗人强烈的悲凉慷慨之情,由此构成“悲风’’意象。建安诗歌的“悲风”意象具有抒情的多样性和形象性特征。这一意象的形成与建安时期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和审美追求密切相关。“悲风”意象是建安文学的特色之处,也是建安风骨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正> 崛起于20世纪初英美文坛上的意象派,倡导了西方现代主义文艺运动,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内,形成了巨大的影响。但是,意象派作为一个文学流派,其核心概念“意象”却如美本身一样,是一个灵活得让人难以把握的美学术语。人们在运用“意象”理论进行文艺研究和分析作品时,往往众说纷纭而大多失之偏颇。笔者认为,要想挖掘这一文艺美学理论研究的难题,须回到雄踞同期世界美学峰巅的中国古典美学。  相似文献   

14.
意象是渗透着诗人的主观感受的客观物象。由于诗人的感受不同,因而意象也表现了不同的形态,这些形态通过组合和流动得以实现。意象的不同形态使诗歌意蕴无穷而形式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5.
郑平 《韶关学院学报》2009,30(10):23-26
意象概念用于文学领域始于六朝,此后以意象论诗渐成传统。在创作实践中,意象艺术主要表现于意象结构手法.诸如并置、叠印、融合、喻示等。这些手法又使诗歌整体产生了影像美、简约美、含蓄美等审美效应,增强了感染力。  相似文献   

16.
阮籍诗歌意象繁富,或流利婉转,或恢宏空旷,含蓄蕴藉,气象万千。大凡江河湖海、日月星辰、鸟鱼虫草、风霜云气,无不收来眼底,藏在心中,表现了阮籍善于捕捉、利用自然界物象的超凡创作能力。  相似文献   

17.
论藏族装饰图案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藏族装饰图案艺术历史悠久,题材丰富,造型独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特征,是藏族人民艺术思维和审美体验的物化形式。对藏族装饰图案分类、美感形式、色彩等审美特征的探索,既有助于其在现代装饰设计领域的运用,也有利于对藏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播。  相似文献   

18.
阮籍诗歌意象繁富,或流利婉转,或恢宏空旷,含蓄蕴藉,气象万千.大凡江河湖海、日月星辰、鸟鱼虫草、风霜云气,无不收来眼底,藏在心中,表现了阮籍善于捕捉、利用自然界物象的超凡创作能力.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当代回族小说中“月亮-水-土地”等反复出现的审美意象,指出在霍达、张承志、石舒清等回族作家笔下,这些审美意象独具深层意蕴,在不同语境中展现出复杂内涵,由此凸显出回族作家在理解本民族的文化状态、生存方式、精神信仰时所具有的审美理想和风格追求。  相似文献   

20.
有唐一代,自始至终都有大大小小不同程度的战争发生。开始,是初唐李渊父子为统一全国而进行的战争;其后。是烽火燃遍北中国的安史之乱;再后,是藩镇割据以及平藩战争;最后,是唐末农民起义与唐王朝镇压义军的战争;还有安史之乱以后,边疆少数民族对唐朝的侵扰。在唐代战争题材诗歌中,月是一个突出的意象,呈现出丰富的内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