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血红蛋白H(HbH)病是我国南方常见的一种血红蛋白病,在缺失型HbH病患者的细胞中,4个α珠蛋白基因缺失3个,因此α珠蛋白链的合成严重减少,β珠蛋白链的合成便相对过剩,结果多余的β链聚合成血红蛋白H  相似文献   

2.
解倩  雷双银  曲超  吴昊  刘影茹  黄萍  滕曙智 《科学通报》2022,(21):2492-2508
地中海贫血是β-珠蛋白基因(HBB)点突变或缺失引起的单基因遗传病,患者产生溶血性贫血,其生存主要依赖于反复输血及去铁治疗,最终导致多器官受损、衰竭,给个人、家庭和国家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蓬勃发展,可能治愈基因突变性疾病的基因治疗应运而生,其中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凭其靶向特异性、经济性等优势备受关注,并已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以及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如今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修复人多能干细胞HBB基因、诱导胎儿血红蛋白(HbF)合成或抑制α-珠蛋白基因(HBA基因)表达是治愈β-地中海贫血的三大可行性策略,相关临床试验已相继开展.本文就CRISPR/Cas9系统的研究进展、作用机制以及在治疗β-地中海贫血的最新研究与应用进行综述,涉及细胞实验、动物模型、临床试验等内容,并介绍了CRISPR/Cas9系统衍生的新型基因编辑工具碱基编辑器在该领域的研究应用,为促进β-地中海贫血从基础研究转向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3.
梁植权 《科学通报》1981,26(8):511-511
近二十年来,异常血红蛋白的研究受到医学、遗传学、人类学等方面的高度重视。世界卫生组织已把血红蛋白病(包括地中海贫血)列为世界六大疾病之一。据统计,至今已发现异常血红蛋白变种约三百五十种。本文报告一例新型血红蛋白,并定名为血红蛋白——双峰(Hb Shuangfeng)。患者邓××,男,24岁,汉族,某部战士,祖籍湖南省人。因溶血性贫血先后两次入院检查治疗。碱  相似文献   

4.
揭开血红蛋白之奥秘孙家明译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对似是而非的问题非常感兴趣,他们最近又回到了探索生命最深奥的秘密上来:红血球是怎样将氧送到组织内的又是怎样将二氧比碳带出来的这个问题。现在,科学家们在今年3月21日的帕然》杂志上报道.他们已解开了这一对矛盾...  相似文献   

5.
曾溢滔 《科学通报》1974,19(8):380-380
1960年Scott等发现一种致家族性Heinz小体贫血症的异常血红蛋白。由于这类血红蛋白具有自动解离沉淀,容易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或者对热不稳定等特性,因此称为不稳定血红蛋白。我们在上海曾发现一个患遗传性不稳定血红蛋白病的家系,本文对此病的遗传及血红蛋白的研究结果作一简要报道。患者自幼有红棕色尿,巩膜轻度黄染,脾  相似文献   

6.
《科学通报》2011,56(31):2628-2628
包头医学院血红蛋白研究室的秦文斌教授, 经过30 年的研究, 发现了“血红蛋白A2 现象”, 并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其发生机制. 他的第一篇文章发表在1981 年中文版《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报》. 有关发生机制的研究成果, 分别发表在1991 年《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研究进展》和2010 年Electrophoresis 杂志. 在此基础上他又发现了红细胞血红蛋白的电泳“再释放”, 证明它更具显著的理论和临床实践意义,文章发表在2009 年Electrophoresis 杂志. 他在《中国科学: 生命科学》2011 年第8 期发表的“活体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电泳释放”全面报道了上述一系列发现, 为后人血红蛋白的研究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7.
刘庆辉 《科学通报》1994,39(22):2101-2101
血红蛋白E(Hb E)是我国常见的异常血红蛋白病,它是由β-珠蛋白基因第26位编码子的G→A点突变引起.因Hb E与β-地中海贫血症状相似,又称之为地中海贫血样综合征;它也常与β-地中海贫血复合存在,危害严重.利用转基因动物技术研究真核基因表达调控已取得重要进展.已发现β-珠蛋白基因簇和α-珠蛋白基因簇上游区的DNase Ⅰ敏感区能明显提高珠蛋白基因的表达水平.其中β-基因簇的HS-2和α-基因簇的HS-40具有典型的增强子作用.  相似文献   

8.
显微拉曼光谱法定量检测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平丽  孟耀勇  肖军  廖昱博 《科学通报》2012,(14):1222-1226
采用显微拉曼光谱技术对不同饱和度碳氧血红蛋白(HbCO)进行测定,通过偏最小二乘法(PLS)和间隔偏最小二乘法(IPLS)建立模型,得出线性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经过筛选变量信息所建立的间隔偏最小二乘模型(IPLS),当血红蛋白系列样品中碳氧血红蛋白含量为0~100%时,线性相关系数的平方为0.99,检测限为5.37%,完全能满足临床和法医学上CO中毒程度的检测.此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直接、对样品无损等优点,有望成为检测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血红蛋白病普查期间,在广西省武鸣县的一名中国壮族男子中发现了一种快速血红蛋白,家系中有七名成员发现有同样的异常血红蛋白区带。先证者体健,无临床症状及血液学异常。通过醋纤膜电泳测得病人溶血液中的异常血红蛋白含量为19.4%。应用8M尿素的CM纤维素柱层析分离珠  相似文献   

10.
李伟 《世界科学》2004,(6):29-29,27
一群血气方刚的系谱学者的工作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他们在一些微生物中发现了目前已知的血红蛋白的最早祖先原种——两种荷氧蛋白,这使得科学家们能更近距离地研究利用氧气的最早生命形式。  相似文献   

11.
曾溢滔 《科学通报》1985,30(13):1039-1039
通过血红蛋白病普查,我们在四川重庆一个家庭的四名成员中发现了一种慢速和不稳定的血红蛋白变型,并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一名妇女中发现了另一种快速和轻度不稳定的血红蛋白变型。采用SM尿素的CM-22柱层析法从二名先证者的珠蛋  相似文献   

12.
曾溢滔 《科学通报》1979,24(9):428-428
全世界迄今发现的异常血红蛋白达270多种,化学结构分析证明大多数属于肽链上的单个氨基酸替代;国内也发现多种异常血红蛋白,但尚未作化学结构分析。本文介绍应用指纹法(fingerprinting)和肽段氨基酸层析法对国内发现的一种异常血红蛋白进行化学结构分析,证明它是血红蛋白S(HbS)。  相似文献   

13.
陈松森 《科学通报》1981,26(19):1216-1216
最近我们在广西天等县一位10岁壮族男孩血液中同时发现两种异常血红蛋白,一种为快速,另一种为慢速,它们的相对含量分别为9.27%和27.3%。血液学检查结果显示正常。家系调查发现其父携带有慢速成分,其母携带有快速成分,说明先证者的两种异常血红蛋白基因分别来自其父和母,为双重杂合子。肽链电泳结果表明,快速成分为α-链变异体,慢速成分为β-链变异体。用本实验室方法分离  相似文献   

14.
以3-氨基苯硼酸为单体,通过化学沉积的方法在L-半胱氨酸修饰过的金膜表面合成了针对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的分子印迹聚合物膜(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film,MIF),并作为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SPR)的识别单元.优化模板Hb同单体的比例,并对该条件下制备的MIF表面形貌及厚度进行表征.优化MIF吸附条件,实验结果表明MIF修饰的SPR传感器对Hb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吸附能力,该条件下所能检测到的Hb最低浓度值为0.005 mg/mL.选择性和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MIF对牛血清蛋白、溶菌酶和卵清蛋白具有良好的选择效果,同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尿液配制Hb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该传感器在较为复杂的环境中对Hb仍具有良好的响应.  相似文献   

15.
王毅刚  黄芳  蔡荣  钱程  刘新垣 《科学通报》2007,52(10):1107-1115
与其他病毒载体相比, 腺相关病毒(adenovirus-associated virus, AAV)由于具有宿主范围广、病原性低和携带的治疗基因表达期长等优势而成为目前最有前景的基因转移载体之一. 然而, 在临床基因治疗过程中, AAV具有广泛的宿主范围同时也导致缺乏组织或细胞特异性, 对靶细胞的基因转染效率不高, 同时也缺乏安全性. 因此, 提高重组AAV (rAAV)的靶向能力对于基因治疗成功与否非常关键. 目前, 各种不同血清型AAVs的分离、鉴定、应用以及rAAV制备技术的发展使得rAAV载体可用于更多的临床基因治疗实验. 而且, 当前针对rAAV载体各种靶向策略的研究也显示了很好的基因治疗应用前景. 这些靶向策略主要包括转录靶向、受体靶向、共价偶联靶向、各种不同血清型AAV的应用以及基因重组靶向策略等. 本文就近年来基于rAAV载体的各种靶向策略的进展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16.
癌症的靶向基因-病毒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肿瘤的单纯基因治疗或单纯肿瘤特异性增殖病毒治疗,都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都无重大突破.本文提出一种癌症的靶向基因-病毒治疗新策略(targeting gene-virotherapy of cancer),即将基因治疗与病毒治疗各自的优点结合起来,取得的疗效比上述任何单一的治疗都好.实验所用的载体是改造过的腺病毒ZD55或hTERT-Adv,但单用一个基因还不足以完全消灭实验动物的肿瘤,因此进一步采用双基因治疗方案,即targeting dual gene-virotherapy of cancer.如果两个基因选择恰当,当它们有协同效应或互补作用时,如Trail与K5,Trail与Smac,则基本可以全部消灭实验动物所荷肿瘤.此外,要取得癌症治疗的好结果,靶向性也很重要,故一种新的双靶向病毒调控-双基因的癌症治疗策略被创造出来,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申请了专利.无肠腺病毒为第三代腺病毒载体,它容量大,可克隆入很大的基因,又无免疫原性,可长期使用,如将前面各种良好肿瘤治疗策略结合运用到无肠腺病毒载体中,一定会构建出最好的肿瘤治疗方案,会使肿瘤治疗取得极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遗传工程师们创造了第一批携带有编码人类血红蛋白基因的猪,血红蛋白在血红细胞中具有输氧的功能。对猪进行转基因工程的DNX公司的研究人员们认为,这项成果有助于科学家们创造出一种安全可靠廉价的人血代用品。在本周的加利福尼亚举行的世界细胞和组织培养研讨会上,DNX公司的约翰·洛根提供的三条转基因猪的资料表明,这些猪中的血红蛋白有20%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相同。洛根设计出一种简单的方法,让血红细胞开口,  相似文献   

18.
连少辉 《科学通报》1984,29(10):633-633
血红蛋白M是导致遗传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一种异常血红蛋白。据现已报道的有五种血红蛋白M,本文研究的是在我国上海发现的血红蛋白M,通过一级结构分析表明,它是属于HbMlwat[α_(87)(F8)His→Tyr]。这个异常血红蛋白的α链第87位的组氨酸被酪氨酸所替代,其血红素中的铁原子处于三价状态,形成高铁血红蛋白故不能与氧分子结合,因而不能进行正常生理活动,使患者呈青紫症状,对此已有较多的研究,但未见对这分子进行毫微秒荧  相似文献   

19.
科学家研制出混合血红蛋白人们一直想在水下能多呆会儿,当然在目前情况下是办不到的。但是,鳄鱼却行,这些厚皮的爬行动物在水下可呆一小时以上。鳄鱼在水下呼吸时,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积聚,溶解并形成碳酸氢离子。这些离子和血红蛋白──携氧的红血细胞组分──结合,导...  相似文献   

20.
视网膜退行性疾病是主要的致盲疾病之一,患者的视觉功能会逐渐丧失直至失明。临床常见的视网膜退行性疾病主要包括视网膜色素变性、年龄相关的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营养不良等。随着基因治疗、干细胞和新材料等技术的发展,临床上出现了一系列针对不同类型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方法和理念。文章系统梳理了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特征,介绍了药物治疗、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以及视觉假体在视网膜退行性疾病临床治疗上的最新应用,以期为视网膜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