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王见乐 《科技信息》2007,(36):302-302,332
本文主要介绍在电力系统中,对电压稳定性的影响因素。首先分析了电压稳定性遭受破坏的机理,按照系统中影响电压稳定性的设备(同步电机、变压器、新型无功补偿器、并联电容器以及负荷等)分别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特高压直流输电(ultra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简称UHVDC)已在电力系统广泛应用.针对哈—郑UHVDC线路送端无功储备不足导致换流站直流功率波动的问题,提出在送端安装大容量新型调相机,将其作为动态无功补偿设备.分析大容量新型调相机运行机理及无功功率特性.建立UHVDC数学模型,分析得到影响直流功率波动的因素,提出改善功率波动的方法.在Simulink平台上搭建哈—郑UHVDC线路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大容量新型调相机能降低送、受端有功功率波动的幅度,缩短故障发生后功率恢复的时间,为系统提供无功功率支撑.  相似文献   

3.
以隐极同步电机为例,从同步电机的动态方程出发,结合同步电机的稳态条件,导出了考虑电枢电阻时隐极同步电机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电磁转矩计算公式.利用Matlab7.1/Simulink6.3提供的强大绘图功能和丰富的电力系统仿真分析工具箱,实现了电枢电阻对隐极同步电机特性影响的仿真分析,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相吻合.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光伏电池的分析,应用Matlab/simlink仿真软件工具,建立了光伏电池的数学模型和仿真模型.基于此模型,针对光伏发电系统效率低的问题,研究了在额定条件下光伏发电最大功率跟踪问题.分别对最大功率跟踪控制的两种方法PID控制与改进扰动法控制进行了仿真,并分析了这两种方法各自的优缺点.仿真结果表明,PID控制的振荡小,而改进扰动法的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5.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TMSP430单片机控制的光伏并同发电模拟装置,该装置采用16位单片机MSP430F2417作为控制核心,由MSP430F2417单片机产生的SPWM波控制的电压型全桥式电路构成DC--AC电路,转换后电压利用工频隔离变压器进行升压。测试结果表明,该装置功能强大,性能指标优良,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设计以STC12系列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对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电压进行变换控制,并控制充电的方式,在基于对铅酸蓄电池损耗最小的情况下以最快的速度对铅酸蓄电池充电。从而高效的利用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功率和铅酸蓄电池容量,减少设备的投资。  相似文献   

7.
为提升光伏发电的就地消纳能力,弥补电动汽车有线充电存在的弊端,通过提出一种含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直流微网拓扑结构,研究了由光伏直接向电动汽车供电的控制方法。该拓扑以光伏发电系统为基础,新增了以蓄电池、超级电容器组成的混合储能模块,光伏系统在为充电站自身负荷供电的同时,向电动汽车供电,对系统中各部分进行优化并提出相应控制策略。Simulink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混合储能模块可有效平抑光伏输出功率的波动;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方式可提高电动汽车充电效果;在保证电动汽车稳定充电的基础上促进了光伏消纳。验证了所提拓扑的可行性与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我国制造业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平行数据,应用固定效应回归技术对股权结构对债务期限结构选择的影响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债务期限存在着倒U形关系;国有股比例、流通股比例和管理层持股比例的确影响了我国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的选择,但影响的程度不大。  相似文献   

9.
针对大量分布于电网末梢的传统户用式光伏逆变器大多不带动态无功补偿的功能,对实现以单位功率因数发电和对负载的动态无功补偿的双重功能户用光伏逆变器的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利用二阶广义积分器来重构两相正交向量后,通过瞬时无功功率理论检测负载电流得到所需的无功电流分量。由功率控制环节得到并网的有功电流分量,将负载上的无功电流分量和功率控制环节得到的有功电流分量进行合成得到电流内环的参考电流。电流内环使用PI和重复控制并联的策略,这样可以在保证稳态性能的同时利用PI控制增强系统动态性能。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具有双重功能,即在实现户用光伏逆变器以单位功率因数并网发电的同时,能够对负载的动态进行无功补偿。  相似文献   

10.
《杭州科技》2009,(3):19-20
由于全球光伏市场容量的预期扩张,全球光伏产业在2009~2013年期间的平均年增长率估计为20%~30%。而且,随着太阳能发电成本的持续下降到与国家电网售价相同(即等价点),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前景还将大大好于预期。  相似文献   

11.
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光伏发电并网系统中的两级式单相全桥并网逆变器为研究对象,介绍了该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并详细阐述了逆变器主电路关键参数的计算,驱动电路、采样电路与过零点检测电路的设计,并网控制策略及DSP相关控制环节的软件设计,最后给出样机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系统各硬件电路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有功功率自动控制是光伏并网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文章对大型并网光伏电站有功功率控制策略进行分析,针对江苏电网新能源消纳特点设立考虑有功功率变化的自由发电模式;对有功功率控制能力试验相关标准进行研究,给出各项指标测试方法,利用江苏某光伏电站进行实测验证;通过有功设定值控制试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析,得到不同可用发电功率测算方式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  相似文献   

13.
基于自抗扰控制的光伏并网功率调节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光伏并网功率调节(PVPC)系统是将光伏并网发电和有源电力滤波合为一体的综合系统,它易受电网扰动和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将自抗扰技术应用到PVPC系统的控制中,把系统模型中的不确定因素与外部扰动统一视为系统的未知干扰。通过扩张状态观测器对扰动进行动态观测,然后利用非线性状态误差反馈控制律进行补偿,使系统的控制律与系统内部的参数和未知扰动无关,而仅与系统的给定输入和输出有关,免去了对负载电流谐波和无功的检测,使系统控制过程得以简化。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自抗扰控制器能取得预期的控制效果,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和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4.
为使光伏并网逆变器能够实时跟踪电网电压,需要对逆变器实施一种合理的同步控制.常用的无差拍控制具有瞬时响应快、精度高等特点,但是其自身鲁棒性差,难以抑制非线性负载干扰信号的扰动,重复控制可以精确跟踪电网波形,有效抑制谐波,缺点是控制指令总会滞后一个周期输出,动态响应慢.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复合同步控制策略,建立了仿真模型,并在仿真软件Matlab/Simulink下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相比常用的控制方法精度高、稳定.它即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又完善了输出波形,并且可以有效抑制非线性干扰信号的扰动.证明了新型复合同步控制策略在光伏并网逆变器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光伏系统在电网电压跌落时可能产生过流、过压的情况,在传统双闭环控制策略的基础上,采用无功控制与Crowbar电路相结合的方法对光伏系统进行控制,使系统具有低电压穿越的能力。采用有功、无功电流协调分配的无功控制,不但能够解决电网电压发生跌落时的过流问题,而且能够根据电网电压跌落幅值,利用光伏电站自身的无功补偿特性向电网提供一定的无功功率;Crowbar保护电路则能够保证直流侧电压在安全范围内。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一种光伏独立发电控制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爬山法实现了光伏系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和铅酸蓄电池充电控制,并用单极性SPWM调制方法对逆变器进行控制.实验结果表明,本系统更充分地利用了光伏阵列的输出功率,缩短了过充阶段时间,提高了充电效率,克服了大多数光伏系统中蓄电池欠充的缺陷,延长了铅酸蓄电池的使用寿命.所采用的单极性调制相比于双极性调制,在输出同样幅值基波电压时,最小谐波频率为载波频率的2倍,且谐波幅值较低,从而使输出端滤波器的设计更加容易.  相似文献   

17.
在强耦合、高精度控制等场合下,传统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基于VSG的逆变器并网时会存在动态响应速度慢、抗干扰能力差的问题,由此提出基于VSG的新型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策略,将线性自抗扰控制与重复控制相结合作为电压外环控制,电流内环仍采用PI控制,其中线性自抗扰控制抗干扰能力强,且加快了基于VSG的逆变器并网动态响应速度,重复控制提高双闭环控制跟踪精度。首先详细分析基于VSG的逆变器并网系统数学模型;其次进行线性自抗扰控制与重复控制的设计;最后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下搭建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在功率扰动与三相短路故障工况下,所提控制策略加快了基于VSG的逆变器并网动态响应速度,且抗干扰能力强,跟踪精度高,验证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对太阳能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获得输出功率,目前普遍采用太阳跟踪式的光伏发电方式.介绍了常见的太阳跟踪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基本原理、结构及其实现.  相似文献   

19.
光伏并网发电具有集成度高、使用方便、清洁无污染等优点,是光伏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设计的单相光伏并网发电系统采用两级式拓扑结构,前级采用Boost直流变换器结构,用扰动观测法进行最大功率点跟踪,后级用全桥逆变电路将直流电逆变为交流电.最后,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模、仿真,仿真结果基本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