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地方知识"的历史性漂移--文学人类学知识观思考
引用本文:沈茜."地方知识"的历史性漂移--文学人类学知识观思考[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02-104.
作者姓名:沈茜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贵州,贵阳,550001
摘    要:化人类学初创的出发点似乎是希望通过这门学科建构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类化模式,但这种以欧洲明为核心的理论基点一开始就注定了它不可能在平等的化平台上与其他明进行对话,以致把自己推向无法摆脱的悖论中。当探源性思维被移植到中国后,中国化人类学以及学人类学学们研究和写作的深层意识形态背景仍然沿袭的是19世纪西方化人类学理论中普同主义的知识观取向,在面对中国化的地方知识时,不知不觉中成为自证西方中心的“他”。从历史和实践的角度认识人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在实践的语境中去反映人类化变迁的真实面貌。去审视人类存在的多元形态,这应该是中国学人类学的当代形象。

关 键 词:文化人类学  漂移  文学人类学  多元形态
文章编号:1001-733X(2005)04-0102-03
修稿时间:2005年6月6日

The Histonc Drift of Local Knowledge--The Thought of Knouledge View of Literary Anthropotogy
SHEN Qian.The Histonc Drift of Local Knowledge--The Thought of Knouledge View of Literary Anthropotogy[J].Journal of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2005(4):102-104.
Authors:SHEN Qian
Abstract:
Keywords:Culture Anthropology  drift  Literary Anthropology  pluralism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