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浅论古代戏曲身份认同的现实本源施展与冲突——以李渔的古代戏曲身份认同为视角
引用本文:骆兵.浅论古代戏曲身份认同的现实本源施展与冲突——以李渔的古代戏曲身份认同为视角[J].井冈山学院学报,2014(3).
作者姓名:骆兵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学视域下古代戏曲身份认同研究”(项目编号:12BZW010);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古代戏曲身份认同研究”(项目编号:12YJA751042);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古代戏曲身份认同的现实本源施展与冲突研究”(项目编号:12WX12)
摘    要:戏曲是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由于封建统治阶级视戏曲为"小道"、"末技",常常依仗国家意志和法律手段对戏曲动辄排斥或者禁毁,使得戏曲难以登阶入室,跻身文学艺术大家庭的殿堂。自宋代以来,有识之士不遗余力地为戏曲呐喊、正名,戏曲身份认同的现实本源施展与冲突绵延不绝。其中,明末清初的李渔是戏曲身份认同的现实本源施展与冲突中的典型事例。李渔克服"穷骨"、"恶岁"、"砚田糊口"的生存困境,敢于直面戏曲身份认同的现实本源施展与冲突,为戏曲身份认同矢志不渝地贡献了毕生精力。古代戏曲身份认同为近世王国维为戏曲正名奠定了深厚的学理基础,创造了充分的条件。

关 键 词:戏曲  身份认同  李渔  贡献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