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冲绳海槽末次冰消期浮游有孔虫δ 13C的宽幅低值事件
引用本文:李铁刚,刘振夏,M.A.Hall,Y.Saito,S.Berne,苍树溪,程振波.冲绳海槽末次冰消期浮游有孔虫δ 13C的宽幅低值事件[J].科学通报,2002,47(4):298-301.
作者姓名:李铁刚  刘振夏  M.A.Hall  Y.Saito  S.Berne  苍树溪  程振波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71
2.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61
3. Godwin Institute for Quaternary Research.University of Cambridge, Cambridge CB2 3RS, UK
4. Geological Survey of Japan, Tsukuba 305-8567, Japan
5. French Oceanographic Institute, IFREMER, Plouzane 29280, France
基金项目:本工作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9736210,40176019),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G2000046703),中法海洋地质国际合作项目资助.
摘    要:赤道太平洋上升流区是影响全球冰期-间冰期CO2循环的重要区域.为验证末次冰消期热带低纬度太平洋表层水的δ13C宽幅低值事件的影响范围,对取自冲绳海槽中部的DGKS9603孔浮游有孔虫N.dutertrei和 G。ruberδ13C记录进行了分析.该孔浮游有孔虫δ13C记录表明在20~6 kaBP(cal)期间出现明显的变轻事件,年代跨度较大,约为14 ka,最大变幅为0.4 × 10-3,最轻值出现在15.7kaBP(cal)左右,与识别于热带太平洋及其边缘海的表层水δ13C低值事件具有非常好的可比性.由于浮游有孔虫特征属种分布特征和δ18O记录没有上升流作用及河流注入加强的证据,因此该孔所记录的浮游有孔虫δ13C的宽幅低值事件很可能是受到热带太平洋末次冰消期表层水的影响所致.该事件在冲绳海槽的识别为热带太平洋低纬度海区的水体演化在影响大区域乃至全球碳循环变化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提供了新的证据.

关 键 词:冲绳海槽  末次冰消期  浮游有孔虫δ^13C  宽幅值低事件
收稿时间:2001-08-31
修稿时间:2001年8月31日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