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7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29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46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69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考察荔枝壳对废水中Cr(VI)的吸附性能,用电镜对荔枝壳进行表征,并考察了p H、吸附剂用量、时间和温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荔枝壳表面粗糙、凹凸不平,对Cr(VI)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在温度25℃下,震荡吸附3 h,荔枝壳对Cr(VI)去除率可达91.5%。荔枝壳对Cr(VI)吸附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方程。  相似文献   
2.
纳米TiO2在生产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大量进入水环境,并影响到其他传统污染物质(如氨氮)的迁移转化.氨氮在沉积物上的吸附和解吸附是水环境中氮素循环的关键过程之一.本研究测定了受纳米TiO2污染沉积物、常规TiO2污染沉积物和未受TiO2污染沉积物的零电荷点,并通过氨氮吸附热力学和吸附动力学实验,研究了纳米TiO2对沉积物吸附氨氮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1)研究中的三组沉积物与NH4+-N之间没有静电吸引力;(2)修改后的Freundlich和修改后的Langmuir模型对氨氮吸附的拟合效果都比较好,且后者拟合度更高;(3)纳米TiO2的添加降低了氨氮的吸附—解吸平衡浓度,减小了沉积物向上覆水中释放氨氮的趋势;(4)抛物线扩散模型能较好地拟合三组沉积物吸附氨氮的动力学过程,结果显示纳米TiO2对沉积物吸附氨氮的动力学特征(快慢)没有影响,但增强了沉积物吸附氨氮的强度.  相似文献   
3.
以H2O2为助剂,对氯化镧溶液通过喷雾热解法制备氢氧化镧的工艺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热力学分析获得了H2O2与氯化镧反应的起始温度为288℃,并进一步研究了热解温度、氯化镧溶液质量浓度、H2O2添加量及载气压力对氢氧化镧转化率的影响.通过氯含量测定,XRD及SEM分析,获得了优化的工艺条件为:热解温度600℃,氯化镧溶液质量浓度400 g/L,H2O2加入量5%,载气压力0.4 MPa,在此条件下得到了转化率为99.96%的碎片状La(OH)3.  相似文献   
4.
碳纳米管是各方面性能优异的新型纳米材料,其吸附性能优于活性炭.采用化学共沉淀方法制备磁性MWCNTs.利用红外光谱和Zeta电位对磁性MWCNTs和MWCNTs进行表征分析.吸附实验探讨pH值、温度等因素对磁性MWCNTs吸附罗红霉素的影响,采用准一、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Langmuir等温线方程拟合曲线,分析吸附质可能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磁性MWCNTs对罗红霉素最佳吸附pH值为1,罗红霉素的最大吸附量为39.6 mg/g.用准一、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线方程能较好地拟合罗红霉素吸附过程,相关系数均在0.95以上.标准吸附焓变△Ho为9.284 kJ/mol,吸附自由能变△G在-60.812 ~-58.640 kJ/mol之间,△S>0,吸附是自发的吸热过程.  相似文献   
5.
热力学第三定律与经典理想气体模型的适用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经典理想气体与热力学第三定律不相容,在低温情况下,应考虑到量子效应的简并性,经典理想气体概念已不再适用.虽然绝对零度不能达到,但可用物理方法无限趋近它,目前的量级已达pK.  相似文献   
6.
吡啶改性凹凸棒废渣对亚甲基蓝废水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氧化二苯甲酰为引发剂,以吡啶为单体改性凹凸棒废渣处理亚甲基蓝废水,研究吸附剂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机理以及动力学和热力学吸附性质.在实验范围内,废渣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可以用Langmuir吸附等温线描述,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计算结果△G0<0,△H0<0,△S0<0,说明此吸附是一个自发、放热、熵减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为确定双机重联内燃机车通过隧道的热力学最低速度,选择分析具有典型特征的库尔勒一鱼儿沟段的路线,从热力学角度对双机重联内燃机车通过隧道时的最低速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保证进柴油机空气污染度不大于10%,及隧道最高温度不超过50℃的前提下,双机重联内燃机车通过隧道时的最低速度为6 m/s.  相似文献   
8.
用静态失重法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4种松香基双季铵盐缓蚀剂:二(N-脱氢枞基-N,N-二甲基)-N,N-′(1,4-亚丁基)溴化二铵(DDMBDAB)、二(N-脱氢枞基-N,N-二甲基)-N,N-′(1,6-亚己基)溴化二铵(DDMHDAB)、二(N-脱氢枞基-N,N-二甲基)-N,N-′(1,3-(2-羟基)亚丙基)氯化二铵(DDMHPDAC)、二(N-脱氢枞基-N,N-二甲基)-N,N′-对二亚甲苯基溴化二铵(DDMXDAB)在HCl介质中对碳钢的缓蚀性能和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在1.0 mol.L-1HCl溶液中4种松香基双季铵盐对碳钢的缓蚀性能优异,在碳钢表面上的吸附过程为放热过程,属于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9.
Recent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rmodynamic and kinetic databases of micro-soldering alloys,which were constructed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Thermo-Calc and DICTRA software,was presented.Especially,a thermodynamic tool, ADAMIS(alloy database for micro-solders) was developed by combining the thermodynamic databases of micro-solders with Pandat,a multi-component phase diagram calculation software program.ADAMIS contains 11 elements,namely,Ag,Al,Au,Bi,Cu, In,Ni,Sb,Sn,Zn and Pb,and can handle all c...  相似文献   
10.
The dyeing behavior of cationic dyes to acrylic fiber with self-made low temperature dyeing accelerant was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dyeing,the acrylic yarn was dyed with Cationic Turquoise Blue X-GB at 85℃ in the presence of accelerant and absence of accelerant,respectively.The influence of low temperature dyeing accelerant on the dyeing mechanism of acrylic fiber dyed with cationic dye was analyzed through kinetics and thermodynamics study.The results show that adding dyeing accelerant can heighten the equilibrium dye-uptake,dyeing rate constants,diffusion coefficients,and shorten half-dyeing time for acrylic fiber dyed with cationic dyes.Furthermore,the partition coefficient,the standard affinity,and the dye saturation value also increased in the dyeing at 85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