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Brevibacillus laterosporus YMF3.00003菌株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摇瓶培养发酵液对所测的植物病原菌Cylindrocarpon didynum,C.destructans,Magnaporthe grisea,Rhizoctonia solani的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分别为81.5%,71.0%,60.7%和60.2%.确定了该菌株在20 L发酵罐中的发酵条件,绘制了生长曲线及得到了不同生长时期的抑菌率.其中,培养21 h时细胞数最多,达到5.1×109;25 h时发酵物对R.solani的抑菌率最高,达到90.5%.通过对几种吸附剂的筛选,确定用锯木屑作为吸附剂,将发酵终产物用锯木屑吸附,制成约2×1011g-1的菌剂.  相似文献   
2.
为了筛选对棉花轮纹病菌(Alternariaspp.)有抑菌效果的稀土配合物,本研究采用了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5-氨基水杨酸和7类水杨酸稀土配合物对棉花轮纹病菌的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抑菌效果基本上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7种水杨酸类稀土配合物的对棉花轮纹病菌的抑菌效果均高于5-氨基水杨酸,铽复合物抑菌效果最好,最差的为镱复合物.不同含药平板上菌落直径有显著差异,在含药平板上棉花轮纹病菌的菌丝变粗、隔膜间隔距离较短,菌丝顶端呈钝圆形,呈现出明显的受抑状态.  相似文献   
3.
土壤及其微生物对真菌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测试了云南省峨山、蒙自、弥勒、玉溪等地14份土样对4种生防菌(厚孢轮枝菌、淡紫拟青霉、粉红粘帚霉、贵州节丛孢),2种植物病原真菌(尖孢镰刀菌、水稻稻瘟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进行了其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抑菌作用普遍存在,但不同地区、类型、土壤对不同菌株间抑菌作用有很大的差异.其中以峨山烟地土样抑菌作用最强,对生防菌ZK7,IPC孢子萌发抑制率达82%和81.6%,玉溪烟地土样相对较弱,对ZK7,IPC抑制率达42%和57.4%.病原真菌对土壤抑菌作用的敏感性低于生防菌,其孢子萌发平均抑制率为31.1%,大大低于生防菌的57.3%.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与抑菌作用成正相关,微生物数量是影响抑菌作用的主要因素.从土壤中分离到的几种细菌发酵挥发性物质对真菌的抑菌作用超过土壤,其对生防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在64.2%~75.6%,明显高于对病原菌的抑制率(15.2%~20.4%).同一细菌培养液挥发性物质对真菌的抑菌不具普遍性,而具有选择性.  相似文献   
4.
斑蝥素对植物病原菌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斑蝥素对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500mg/L的斑蝥素溶液对所测的9种植物病原细菌均无抑制作用,对所测的8种植物病原真菌中的水稻纹枯病菌、棉花立枯病菌、蚕豆菌核病菌、油莱菌核病菌、苹果炭疽病菌、棉花枯萎病菌等6种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500mg/L的斑蝥素对水稻纹枯病菌、棉花立枯病菌、苹果炭疽病菌的生长抑制作用较强。以不同的斑蝥素提取物浓度处理水稻纹枯病菌,实验结果表明:斑蝥素抑制水稻纹枯病菌生长的战EC90=4.80mg/L,EC50=1.84mg/L,且10mg/L的斑蝥素对水稻纹枯病菌菌核萌发的抑制率为100%。  相似文献   
5.
对从厦门地区2种受感染作物上采集的病原菌株进行鉴定分析,为病害防治提供参考。从厦门市同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采集受感染的植物样本,平板分离纯化菌株,提取菌株的总DNA,然后用ITS1和ITS4引物PCR扩增,获得其ITS序列并测序。在Genbank进行比对,采用Paul~*4.0构建进化树。从花生和草莓的地上部分采集到相似菌株,PCR扩增得到的ITS序列相同,Genbank比对与进化分析结果均显示该株菌与已报道的Poitrasia circinans菌株在ITS序列上存在较高相似性。本研究得到的感染花生和草莓的菌株为同一株菌,属于Poitrasia circinans,命名为Poitrasia circinans hxfq.1,这也是福建省首次报道Poitrasia circinans感染作物。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林木与病原菌互作的分子机制研究成果丰硕,尤其是HIGS与CRISPR/Cas9等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林木病原菌关键致病基因的功能、病原菌基因组与转录组学、病原菌效应蛋白、林木抗病基因功能、林木抗病与生长平衡、林木抗病分子育种等多个层面研究的快速发展。从植物-病原菌分子互作的基本问题出发,综述了国内外林木-病原菌分子互作机制研究的进展与热点,包括病原菌侵入过程的信号网络及功能、病原菌活性氧解毒机制及效应蛋白的多种作用机制、林木与病原菌的组学研究进展、林木关键防御机制、林木与内生真菌及外生真菌互作机制等。基于目前的研究进展,对未来林木-病原菌分子互作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Zigzag”理论、“诱饵”假说这些新理论,高效的测序技术及分子操作等新技术, 效应蛋白及免疫受体互作等新方向的出现也预示着林木-病原菌互作研究开始迈入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