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6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蒙产甘草中无机元素含量测定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AA67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公司)对乌拉尔甘草中14种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初步探讨了中药微量元素含量与临床应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作者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甘草属(Glycyrrhiza)八种植物花粉形态进行了详细观察和比较.本属花粉形态是单花粉类型;花粉粒为长球形或近园球形,极面观为三裂园形或钝园形;具3孔沟;花粉粒为中等大小(31·6~38·7μm);外壁分层明显;外壁纹饰为细网纹和网纹.用高速离心机对Gly-cyrrhiza uralensis和Glycyrrhiza glabra两种花粉进行破壁观察其外壁的内部结构.  相似文献   
3.
甘草高效根瘤菌菌株筛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水培法,研究了10株甘草根瘤菌对红皮和黄皮甘草的接种效果。结果表明:接种根瘤菌后的甘草各项生长性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综合地上干重、地下主根干重、根瘤数量及结瘤率等技术指标,筛选出不同甘草品种最佳匹配的根瘤菌菌株,即红皮甘草与菌株R367,黄皮甘草与菌株R172的亲合力最高, R367、R172为筛选的高效根瘤菌菌株。  相似文献   
4.
新疆野生甘草与栽培甘草的质量特征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比较新疆野生甘草与栽培甘草的质量差异,本文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全谱分析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二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野生甘草和栽培甘草在2θ值2°~30°低角度范围内指纹图谱无较大特征差异;野生甘草中主要化学成分和Fe、Mg、Ca三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均高于栽培甘草,且成份比例也不同——野生甘草中三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比例是1.00:6.67:107.84,而栽培甘草中为1.00:8.70:36.42。  相似文献   
5.
胀果甘草愈伤组织培养及甘草酸含量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将胀果甘草的根、胚轴、子叶分别接种到含有不同激素组合的MS培养基上 ,在光照或黑暗下培养 .将根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培养 .结果发现不同的激素组合对愈伤组织生长和甘草酸质量分数的影响是不同的 .首先 ,随着 2 ,4D质量浓度上升 ,愈伤组织生长状况下降 ,甘草酸质量分数却增多 ,2 ,4D质量浓度为 4 .0时愈伤组织中甘草酸质量分数比生药中的增加 18.9% .加入BA或KT后 ,甘草酸含量明显增多 ,结果显示愈伤组织的生长与甘草酸的质量分数不成正相关 .其次 ,光照培养的愈伤组织比黑暗培养的生长快 ,但甘草酸含量低于黑暗培养 .第三 ,悬浮培养条件下 ,离体根培养物产生大量须根 ,根培养物中甘草酸质量分数明显高于其他培养物 ,比生药增多 4 3.3% ,反映出不同培养物产生甘草酸的能力不同 ,其中以离体根更适于甘草酸的合成 .  相似文献   
6.
30种中草药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采用乙醇-三氯甲烷(2:1)作溶剂,对选定的30种中草药粉末进行提取,测定各种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用烘箱法和OSI法两种方法测定的结果表明厚朴、射干、芡实4种中草药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山楂、虎杖、白药子、千斤拔、八角在烘箱法测定中表现抗和戌一较强,而OSI法测定的抗氧化活性较弱;相反,诃子等在OSI法中表现抗氧化活性较强,而烘箱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较弱,射干的抗氧化活性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7.
甘草多糖GPS对病毒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从甘草残渣中分离得到了一种中性水溶性多糖-甘草多糖(GPS),并研究其对牛艾滋病病毒(BIV),腺病毒Ⅲ型(AdV III)和柯萨奇病毒(CBV3)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GPS和BIV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36.2%,GPS对AdV III和CBV3也有明显的抑制与直接灭活作用。  相似文献   
8.
用RP-HPLC法同时测定甘草中的甘草酸和甘草次酸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建立了以RP-HPLC法同时测定甘草中的甘草酸和甘草次酸的方法.采用ODS色谱柱,甲醇-乙酸(φ=3.6%)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8mL/min,检测波长为254nm,柱温为室温.测得甘草酸的线性范围为0.20~1.00g/L,平均回收率为91.2%,RSD=1.28%;甘草次酸的线性范围为0.0022~0.0110g/L,平均回收率为97.5%,RSD=2.20%.该实验为甘草综合品质的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从圆果甘草干燥根茎的石油醚和二氯甲烷提取物中首次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经光谱分析和与已知品对照分别鉴定为:正二十五烷、正二十六烷酸、7,4’-二羟基黄酮、异甘草素、4-羟基-2,4’-二甲氧基查耳酮、甘草甙和蔗糖。  相似文献   
10.
以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应用方差均值比率和聚集强度指数的测定分析方法,对宁夏几个野生中草药种的种群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草,黄蒿,刺蓬,蒺藜都趋于聚集分布,且聚集强度依次为:黄蒿>刺蓬>蒺藜>甘草,导致这种聚集程度不同的可能原因是种群的不同繁殖方式及营养资源的竞争.方差比率与聚集指数分析两者计算结果能相互印证并与野外实际观察相吻合.由于方差比率法简单,计算量小,故方差比率法对研究宁夏中草药种群分布格局是一种较为可信和可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