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2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制药厂生产利福平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利福平菌丝体,可严重污染环境。用厌氧消化法处理利福平菌丝体,消化温度40℃,反应器容积负荷2KgCOD/m~3·d,液料滞留期(SRT)14~20天,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COD去除率稳定在90%左右,BOD_5去除率达到95%以上,产气率达到0.49m~3/去除KgCOD。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S—g—PAM)共聚物和聚丙烯酰胺(PAM)对膨润土悬浮液的絮凝作用,测定了S—g—PAM和膨润土颗粒的Zeta电位。实验表明:S—g—PAM是通过氢键架桥作用对膨润土进行絮凝的;它较之PAM有较宽的有效浓度。  相似文献   
3.
水力循环澄清池的改造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水力循环澄清池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提高水力循环澄清池的混凝效果、沉淀效果、容积有效利用率及其排泥控制等改造措施进行分析归纳,并在工程应用中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压脉冲电絮凝法处理印染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安徽省枞阳毛巾厂印染废水处理工程实例 ,探讨采用高压脉冲电絮凝法处理印染废水的工艺方法及效果  相似文献   
5.
动水条件下泥沙絮凝体粒径变化分析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絮凝体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水体中,而在河口海岸动水环境下的黏性细颗粒泥沙的絮凝变化过程是一个重要且有待完善的研究课题。利用长江口北槽现场悬沙样本开展了系统的室内絮凝实验。采用粒径分布与有效粒径两种分析方法,研究了在水流紊动、盐度和悬沙浓度等不同絮凝因子条件作用下对长江口北槽泥沙絮凝体粒径变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紊动剪切率对絮凝体粒径作用为先促进后减小,临界值出现在23. 09 s~(-1),此时最大有效粒径为50. 26μm;而悬沙浓度会抑制絮凝体生长;同时长江口北槽悬沙的絮凝饱和盐度要大于高岭土,约为14. 4 ppt。  相似文献   
6.
赵宁  周济海 《科技信息》2013,(7):458-459
利用混凝法、氧化法对印染废水进行了以达标排放为目的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对色度为125倍、CODCr为804.4mg/L的印染废水,当絮凝剂用量为3.000g/L,次氯酸用量为10mL/L,在反应时间为1 min,pH为6的反应条件下,可使处理后水的色度达到2倍,CODCr降为118.5mg/L,能够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7.
通过混凝+两段活性污泥法对硝化棉废水处理工程运行效果的分析,研究了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利用不同的运行方式所产生的运行效果,寻求系统的优化运行方法。结果表明:当水温在18℃以上时,只采用两段生化(低氧-好氧)处理即可使出水CODCr、BOD5、SS等指标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8978—1996)二级标准,仅出水色度稍高;而当水温T<18℃时,经过两段生化处理后废水CODCr在300mg/L以上,需要启动物化处理单元,在生化处理前或后增加一级混凝沉淀处理,处理出水均可达到二级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8.
水处理絮凝剂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岳巍 《科技信息》2009,(25):I0034-I0035
本文从絮凝剂的原理、特点及应用现状对常用水处理絮凝剂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今后水处理絮凝剂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Starch-g-PAM对被污染的土霉素发酵液进行了絮凝、过滤实验,找到了过滤速度和土霉素得率最高的絮凝剂使用条件:净化剂1为0.42%,净化剂2为0.34%,Starch-g-PAM为800ppm,硅藻土为0.2%.  相似文献   
10.
Under the various conditions, the experiments offlocculation of bentonite solution with chitosan werecarried out. And the floccutation kinetics was studiedby the changes of floc size along with time. Theresults show that hydraulic gradient G (s~(-1)) plays 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