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一先生在鄂南地方史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尤其是关于北伐战争、北伐战争中的汀泅桥、贺胜桥战役及抗战时期“八百壮士”等问题的考辨,驳正了学界一些错误的观点。并且丁一先生把鄂南地方史的研究有效地贯穿到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鄂南地区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民歌,这是汉民族聚居地区不大多见的。这此民歌内涵很丰富,值得探索的东西很多。这里仅就思想内容和地方特色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鄂南地方音乐如同其地方山水一样有着秀丽、轻柔、妩媚的地方特色,其腔调与地方方言紧密结合,有着丰富的地方文化底蕴,充分体现出鄂南地域特点。但是受地方音乐本身的局限性和多元文化的冲击,使得鄂南地方音乐的传承和发展遇到了一个瓶颈。本文试图通过研究地方音乐文化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内涵及关联性,探讨鄂南地方音乐文化与鄂南新农村文化互建的新路径,从而促进地方音乐传承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鄂南楠竹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楠竹产业大规模、高效益发展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5.
谢英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12):188-189
提琴戏是鄂南崇阳的地方剧种,被列为国家和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旅游资源,鄂南地方戏可说是独具特色.民间戏班常在中国传统节日、庙会和结婚做寿礼仪等民俗活动中演出,在民间演出较活跃,但人才断层使地方戏曲发展困难,现行的运行模式也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变化,要保护继承和发展提琴戏应该结合鄂南地区实际,发展市场化运作模式,将地方特色音乐文化校园化,让地方戏曲与旅游经济的发展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6.
赵峻 《咸宁学院学报》2012,(12):116-117
几千年来,鄂南地区的劳动人民在这块丰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民歌就是这宝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民歌有号子、田歌、小调、风俗歌、灯歌、儿歌等体裁,这些民歌给创作带来了丰富的素材,这些富饶的民间资源是创作的基础.鄂南民歌是鄂南人民留下来的重要文化遗产,本文对鄂南民歌的旋律特征与调式调性及曲式结构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王鸣  李湘 《咸宁学院学报》2005,25(4):167-168
民歌传递人民大众的心声,是天地万物赐予人类的精华.民歌的风格与色彩,主要由地城环境决定.总体而言,以陕北为代表的西北地区民歌热情奔放、质朴刚健;以咸宁为代表的鄂南民歌则显得柔和细腻、委婉含蓄.  相似文献   
8.
总结鄂南民歌的传播功能,是研究鄂南民歌不可回避的基本问题,笔者认为鄂南民歌具有劳动激励、婚恋表达、知识传承、节庆娱乐、礼仪展演等五大传播功能,我们应加强和创新鄂南民歌的传播。  相似文献   
9.
浅谈鄂南古民居的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娟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12):183-184
鄂南大地上的古民居,历史悠久、建造精巧,蕴含着深厚的价值观和民俗文化,是我国古民居的一朵奇葩,同时也面临着开发和保护的难题.需要从政府投入、价值宣传、民众参与等方面共同着手开展保护工作,古民居才能焕发出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10.
彭劲 《咸宁学院学报》2013,(11):131-132,134
通过对鄂南羊楼洞前店后宅式建筑功能及应用现状的分析,阐述了其建筑材料的选择、构造的做法、平面及空间的布局等方面内容与特征,分析了鄂南前店后宅式建筑在历史、民俗、艺术、旅游等方面的价值,思考了鄂南前店后宅式建筑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