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8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宽温度液晶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4.4’-双-(反式-对正戊基环己基)联苯(5cppc5)具有熔点低,清亮点高的特点;因此,它的中介相温度很宽。本文提出一种通过三步反应合成5cppc5的新路线,详细地讨论了这种液晶的合成方法以及有关影响反应的因素,并用红外、核磁、紫外、质谱等方法测定了该液晶的化学结构.研究了该化合物的热力学性质和偏光织构图。  相似文献   
2.
研制Ni海泡石催化剂,并采用微型催化反应器-色谱仪-微机联合装置对该催化剂用于苯加氢制环已烷的活性进行评价.在此研究中,用氢化学吸附、程度升温脱附、x-射线衍射、电子显微镜和比表面测定仪对催化剂进行结构表征,并对酸洗条件、催化剂结构和催化活性进行关联.  相似文献   
3.
CTAB/正丁醇/环己烷/水微乳体系相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CTAB/正丁醇/环已烷/水三相微乳液体系的“鱼状”相图和单相微乳液体系拟三元相图。从“鱼状”相图的位置考察了CTAB形成单相微乳液的效能。用电导法确定了单相微乳液体系的结构(W/O、B.C.、和O/W)。考察了微乳液结构和温度对微乳液电导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利用恒温压力搜索法在273.60~290.62K温度范围内测量了甲烷和甲基环已烷体系水合物的形成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该体系的水合物(H型)相平衡压力比甲烷体系的水合物(I型)相平衡压力低1.0MPa以上。根据Langmuir的等温吸附理论,给出了H型气体水合物相平衡计算数学模型。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可较好地预测实验体系水合物(H型)的形成条件。  相似文献   
5.
勃姆石四(4-硝基苯基)铁卟啉的催化性能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沉淀-焙烧法制备了勃姆石(BM)固载四(4-硝基苯基)铁卟啉[Fe T(4-NO2)PP/BM]催化剂,并用UV-Vis和FT-IR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Fe T(4-NO2)PP/BM在无任何溶剂和还原剂的条件下,催化空气氧化环己烷的性能。结果表明:在418 K和1.0 MPa的反应条件下,用仅含有0.001 1 mmolFe T(4-NO2)PP的勃姆石四(4-硝基苯基)铁卟啉就可以连续催化3次,并能提供平均为5.76%的环己烷转化率,90.3%的K/A油选择性和9.7×104的催化剂转化数,比相应未固载的Fe T(4-NO2)PP具有更好的催化性能和重复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6.
以实例从手性碳原子的定义和环状化合物的立体异构特点这两个不同的角度,分析讨论了如何判断某一些分子有无手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加氢催化剂配比及浓度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改进了加氢催化剂配比及浓度,减少了催化流失,解决了催化剂在管道内结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环已烷和甲基环戊烷在铂载在Al2O3 ,SiO2 ,Si-Al等不同担体的催化剂上进行的异构反应为探针 ,讨论催化剂的担体性质对C6 环烷烃异构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对环已烷、甲基环戊烷的异构反应 ,担体对其异构反应的影响不大 ,主要是取决于催化剂的活性组分 ,因此对催化剂的调变主要应从活性组分的性质方面进行调变  相似文献   
9.
文章提出了依靠相变蒸发吸收反应热,同时解决移热和加速反应等问题的新型化学反应器并开展了实验研究。实验在加压下进行,催化剂床层高度为1.0m,反应器内径为0.02m,苯加氢生成环已烷为研究体系,实验中采用气液并流向上流动的方式通过催化剂床层。在操作条件:ρ=0.5~3.0MPa、θ=150℃、液体空速=1.1~6.9h-1、氢油体积比=300~1910下,苯的转化率及环已烷的收率均可达到99.9%以上。为了防止反应器内发生飞温,实验采用苯与环已烷的混合物作为原料,其中苯的质量分数为15%~25%。随着反应物料不断进入反应器,液相物料吸收反应放出的热量而蒸发,因此在适当的操作条件下床层内可同时存在液相反应区、气液两相区和气相反应区。  相似文献   
10.
手性分子的螺旋结构与其光学活性的关系,是有机化学家长期关注的问题.本文详细地分析了1,2-二取代环已烷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并建立起结构与旋光方向的联系,从中揭示出物质结构与旋光方向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