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根据犏牛雄性不育的研究结果,提出了犏牛雄性不育的多基因遗传不平衡假说.假说认为,不育性是受多基因控制的,牦牛和普通牛由于在多个基因位点上的遗传差异而使犏牛的基因平衡失调,导致不育.最后对该假说的部分证据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麦洼牦牛和犏牛乳中上皮粘蛋白PAS—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DS-PAGE分析了麦洼牦牛和犏牛乳中上皮粘蛋白PAS-I,结果凝胶经银染后PAS-I仅显示出一条区带,其分子量与中国荷斯坦牛乳中PAS-I相近。实验还观察到乳中PAS-I的含量及在SDS-PAGE上的迁移率存在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3.
比较了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中蛋白质的表达差异;应用双向电泳-质谱技术,对牦牛和犏牛的睾丸组织中差异蛋白质进行分离和鉴定;对获得的22个差异表达点进行质谱鉴定和数据库搜索,获得了19个蛋白质,其中有3种分子伴侣可能与犏牛雄性不育有关;研究结果表明,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中存在差异表达蛋白,并可利用双向凝胶电泳进行分离,为进一步分析犏牛雄性不育的原因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4.
黄牛与牦牛远缘杂交一代犏牛表现出很强的杂种优势,但其雄性不育使得杂种优势的利用受到了极大限制.为了从表观遗传学角度研究这一生殖隔离现象的生理机制,通过Real-time PCR检测了犏牛及其亲本睾丸组织中IGF2基因mRNA表达水平,并用亚硫酸氢钠测序法检测了血液和睾丸组织中JGF2基因第10外显子DMR区DNA甲基化状态.结果发现犏牛睾丸组织中IGF2基因mRNA表达水平最低,与亲本的表达水平差异极显著(P<0.01);牛(犏牛、黄牛和牦牛)血液和睾丸中JGF2基因的DNA甲基化程度均较高(90%以上),其中犏牛高于其亲本,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实验结果说明IGF2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牛精子发生有关,可能在牛的精子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可能与犏牛雄性不育有关;IGF2基因第10外显子DMR区的甲基化与IGF2基因在犏牛及其双亲睾丸中的表达差异无关,可能是其他的机制参与调节IGF2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Boule是动物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必需蛋白,与精子发生减数分裂阻滞、雄性不育等密切相关.文中通过PCR扩增和克隆测序获得黄犏牛b-Boule基因的cDNA全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黄犏牛b-Boule基因编码区全长885 bp,具有典型的RNA识别基序(RRM)和DAZ重复序列;与黄牛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8.65%,仅在C-末端有4个氨基酸的差异,典型结构域的氨基酸序列和高级结构相同.RT-PCR发现b-Boule基因在黄牛和黄犏牛睾丸组织中特异表达,原位杂交显示b-Boule存在于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的细胞质中.荧光定量PCR发现黄牛睾丸组织中b-Boule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黄犏牛(P<0.05),且黄犏牛精子发生减数分裂阻滞的表型与人、小鼠BDule基因表达缺失或降低引起的不育表型一致,因此推测b-Boule基因可能在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且与黄犏牛雄性不育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采用3种测定方法分析野牦牛、家牦牛和犏牛血清蛋白质的各组分含量、分子量及水解氨基酸、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比较其异同点,结果发现:野、家牦牛具有基本相似的血清蛋白质组成,而γ-球蛋白占总球蛋白的比值、个别蛋白带分子量和氨基酸组成含量等方面有某些显著的差异,表明青海牦牛血清蛋白质发生了不同于野牦牛的遗传变异,在牦牛品种培育中利用两个参数(γ-球蛋白占总球蛋白的比值和血清中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之比值)作为选种标志有定向育种效果。  相似文献   
7.
犏牛精子发生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睾丸减数分裂分析方法,对犏牛的精子发生受阻情况进行研究,并讨论了其受阻原因.结果表明,犏牛精子发生存在各个时期的生殖细胞,但从精母细胞开始以后逐级受阻,其精子生成效率比牦牛及普通牛分别低13~15个百分点和17~19个百分点,仅为0.09%  相似文献   
8.
犏牛精母细胞联会复合体与雄性不育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界面铺展硝酸银染色技术,研究了公犏牛的精母细胞联合复合体(synaptonemalcomplex,SC),结果表明:(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仅有少数精母的常染色体能形成SC结构,X、Y染色体轴 围虽积聚有许多微小的深色颗粒状物质,但未见X、Y染色体的明显联会(2)在常染色体的联会中,有较多的三价体、插入环等联会异常现象;(3)常染色体SC相对长度与体细胞染色体的相对长度间有显著相关性(R=096  相似文献   
9.
犏牛脑包虫手术摘除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犏牛和牦牛同群混牧时,犏牛脑包虫的发生比牦牛更为常见。治愈犏牛脑包虫的理想方法是手术摘除法,而许多因素可影响手术的成功率。研究表明:采用综合定位法确定手术部位及犏牛一岁后再施行手术摘除脑包虫,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减少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随机选取青海省1.5岁左右牦牛(♂)、犏牛(♂)和黄牛(♂)各3头,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肉中的肌苷、肌苷酸和硫胺素进行测定,采用高氯酸滴定法测定其肉中谷氨酸钠的含量,并对牦牛、犏牛和黄牛的生产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①犏牛的体重和体高明显优于同龄牦牛(P〈0.05),而且犏牛的体长与牦牛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犏牛和黄牛的胸围都与同龄牦牛具有显著差异(P〈0.05)。②犏牛的头重明显高于同龄牦牛(P〈0.01);犏牛的皮重、前二蹄重、后二蹄重、胴体重和胴体肉重明显优于同龄牦牛(P〈0.05);犏牛和黄牛的胴体骨重都与同龄牦牛具有显著差异(P〈0.05);三个品种的屠宰率、净肉率和胴体产肉率无显著差异(P〉0.05);黄牛的骨肉比明显高于同龄犏牛(P〈0.05)。③牦牛肉中肌苷含量最高,其含量明显高于同龄黄牛(P〈0.05);肌苷酸的含量在三品种间无显著差异(P〉0.05);犏牛肉硫胺素的含量明显高于同龄黄牛(P〈0.05);黄牛和犏牛肉谷氨酸钠的含量显著高于同龄牦牛(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