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5篇
系统科学   48篇
丛书文集   20篇
教育与普及   2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2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6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4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汉字部首的历史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中始创540个汉字部首近1900年来,汉字部首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论述《说文》以来部首演化的规律,并探讨其演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在Windows中,有许多非常实用的电脑技巧。下面列举出了一些不十分常用但对我们非常实用的几个小技巧。希望给读者以帮助。  相似文献   
3.
读者批评是十七年文学中的一种特殊的现象,对读者的身份的定义必须结合当时的具体语境来考察,它是一个被界定和描述的概念.本文试图从这两个层面对读者身份概念的梳理入手,探讨读者在十七年文学批评中的实际功能,因为其既限制严格又宽泛多义的独特身份,使得读者在作为权威的延伸的同时,往往又成为文艺界决策者们用来规范文学的力量而被使用,虽然时代的更易也不能改变这种尴尬的处境。  相似文献   
4.
邺下文学集团时期,文学成为集团内部文人宴集、游览等交际活动的主体和特色。主要表现为:文学不仅成为集团内部文人活动的重要成果与价值体现,而且文人活动与文学创作彰显出同步发展的趋势,文人文学创作的群体性特征也愈加明显。  相似文献   
5.
汉兴之后,小学字书纷纷问世,按其编纂方式可分为《三苍》型、《尔雅》型和《说文解字》型三种。汉朝政府重视开展小学教育的讲学活动,在小学教育的影响方面,尤推许慎的《说文解字》。  相似文献   
6.
借鉴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对汉语史中的一组同源词材料--<说文>"糸部"颜色词进一步探究,了解其发展变化的成因、理据,探索利用认知理论分析汉语史词汇的实践道路.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在web网络管理平台下应用ASP技术开发收发文管理系统,详细介绍了收发文管理系统中系统管理,发文管理,收文管理及档案管理的程序流程和各功能模块的作用,介绍了该系统的B/S体系结构和组件技术,重点对应用ASP技术和SQLServer解决该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保密性和存贮过程等实现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诔是汉魏六朝人写作的一种重要的体形式,诔作为一种体形式,形成于两汉之交。以扬雄《元后诔》为代表。诔体形式的形成,是先秦丧祭命谥诔辞与铭颂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郑萍 《龙岩师专学报》2003,21(1):36-37,42
在周作人的心目中,“趣味”具有突出的文学价值。他作文重视生活趣味,即寄闲情雅兴于身边微小事物,倾注感情,让其成为实实在在的生活,他也有民俗趣味,对神话、童话、民歌、民谣、风俗、故事都有兴趣,他把生活趣味称为雅趣,打上了浓重的士大夫文人印记;他的俗趣中注重诙谐。  相似文献   
10.
回顾《新青年》同人与复古派进行的激烈论战,我们发现中国文学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文学的外部、内部请问题都被提上了论争的议程。随着论争的展开和深人,中国新文学的理论观念得到了全方位的建构与确认。这场论争的价值是不言自明的。发生在30年代的那场左翼激进派与自由人、第三种人的论战,虽然表面上仍然轰轰烈烈、咄咄逼人,但在文学的大旗之下却是文学本身问题的回避与政治参预热情的膨胀。作为社会政治进步在意识形态中的表现,这场论争的价值自不待言,但作为文学历史发展之环节,其价值却是令人怀疑的。这就需要对论战中的人的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