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85篇
系统科学   127篇
丛书文集   46篇
教育与普及   66篇
理论与方法论   92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168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180篇
  2008年   181篇
  2007年   194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193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就沈从文笔下湘西乡民自在自足生命形态的劣势面入手 ,分析《萧萧》中整体性精神蒙昧与女性自身精神蒙昧造成女性人生的盲目和女性生存的悲剧性 ,并谈及《萧萧》内在精神与启蒙精神的同一性  相似文献   
3.
文章提出一种新的改进隔离型随机N叉树形冲突分解算法,对VSAT随机接入多址接入系统中冲突分解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冲突信息分组分解所需平均时隙数和系统吞吐量的解析式,进一步给出了信息分组冲突分解的实验值。  相似文献   
4.
心身问题解决的新尝试:机器功能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器功能主义是功能主义的较早形式,它为心身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有意义的尝试。本文对机器功能主义的产生、图灵机和机器表概念做了一个简要说明,同时把机器功能主义与行为主义、同一论相比较,论述了机器功能主义对心身问题的理解及其积极意义。但是机器功能主义仅把心理状态理解成一种功能状态,因而面临着许多方面的困境,并不能令人满意地解决心身问题。  相似文献   
5.
《科学世界》2004,(11):72-76
  相似文献   
6.
张丽 《科技咨询导报》2008,(18):132-133
以美国历史上人种之间冲突,女权运动等为鉴,分析了构建和谐社会民族之间文化认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协商理论简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协商问题的研究,特别对其与经济理论的联系作了一个简要的说明,重点按照公理形式探讨了协商理论的发展及其成果,并对协商问题在多人情形下的推广和关于协商问题风险性分析等都作了一些介绍。本文还对策略形式探索协商理论的主要发展“轮廓”作了描述。对有关协商理论各分支的研究现状和动态亦作了些评述。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变化,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早恋、自杀、自卑、伤人、自闭、恐惧……看到报纸、电视上一则则触目惊心的报道,身为教师的我真切地感到,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一个必修课题。  相似文献   
9.
以一种客观的眼光来看,美国大学科研的发展,是在其内部自身运行规律和外部运行环境共同作用下进行的,传授真理与发现真理,发现真理与运用真理的两大价值冲突贯穿于美国大学科研发展的始终。它既受美国文化的影响,也受到社会制度以及经济现实的制约。美国人的实用主义观念以及美国大学自治原则下自由探索真理的职责相互作用,推动美国大学科研的良性发展。这并不是说美国政府对美国大学科研完全放任不管,相反它们总是在适宜的时候因势利导,推动美国大学科研的发展。从这一点来讲,美国“知识经济”的出现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新教法,重人文重素养,这是新课程的大语文倾向;在"大语文"的口号下,无视语文自身的诸多特点,以眼花缭乱的多媒体替代对文本的阅读,以热烈的课堂讨论替代个性化的语言品味,这是专家的深沉担忧;感叹学生漠然,该感动时不感动,心儿飘忽文本之外难以捉摸,这是一线老师的困惑。如何尝试解决这担忧和困惑,如何更好地实现大语文目标?让课堂捕捉时机,捕捉学生的心灵,巧追细问,使之走进文本,带着敬意和崇高阅读,从而叩击心灵,浸润心灵,提高人文素养,弥补心灵空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