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6篇
丛书文集   13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25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9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设计并制备了以聚磷酸铵(APP)为芯材,铝溶胶及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壳层的聚磷酸铵微胶囊(MAPP);将MAPP与三聚氰胺(MEL)和季戊四醇(PER)添加到环氧树脂(E-51)基体中,制备了阻燃环氧树脂EP/MAPP。MAPP表面的Al2O3颗粒可参与陶瓷化反应,提高阻燃性能,并且其表面的氨基可与环氧树脂交联一体化,将MAPP粒子固定在交联体系中,解决APP易水解迁移的问题。测试结果表明:当MAPP的添加量为21份(每100份环氧树脂中MAPP的添加量,质量单位)、MEL和PER的添加量均为7份时,EP/MAPP的阻燃性能可达V-0级别,极限氧指数(LOI)达30.6%,且与EP/APP相比,EP/MAPP的力学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残炭率与残炭形貌均较优。  相似文献   
2.
益生菌在储存过程中对环境因素(热,氧和湿度)高度敏感,加之胃肠液的破坏作用,导致益生菌到达肠道后活菌数大大降低而不能很好地发挥益生效果.鼠李糖乳杆菌菌株L427(Lacto bacillusrhamnosusL427)是由本实验室分离保存的益生菌菌株,为提高鼠李糖乳杆菌菌株L427到达肠道后的存活率,采用微胶囊技术对鼠李糖乳杆菌菌株L427进行微囊化.以海藻酸钠和刺云实胶为壁材,采用挤压法制备鼠李糖乳杆菌菌株L427微胶囊,以活菌数和包埋产率为评价指标,探究其最佳制备工艺.结果表明:通过单因素正交试验确定了鼠李糖乳杆菌菌株L427微囊化最佳工艺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2.0%,刺云实胶浓度0.5%,氯化钙浓度0.3mol/L,菌液-壁材体积比1:6;在此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所得鼠李糖乳杆菌菌株L427微胶囊的活菌数达4×108 CFU/g,包埋产率为94.51%.经模拟胃液处理1.0h后存活率为54%,在模拟肠液中处理1.5h后释放菌体完全,为7.64log(CFU/g),表明该微胶囊具有良好的胃酸环境耐受性和肠溶性.为该菌剂的工业化生产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防止蚕蛹油中的多种不饱和脂肪酸氧化变质,文章以脱脂奶粉为主要壁材,采用喷雾干燥的方法制备蚕蛹油微胶囊。通过响应曲面法(RSM),以包埋率为指标,对蚕蛹油微胶囊制备工艺进行优化,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即固形物质量分数为25.42%,壁芯材比例为5.44,均质时间为7.13min,在该条件下得到包埋率的预测值为88.21%,包埋率的实测值为88.09%,两者基本一致,表明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蛹油微胶囊包埋率。  相似文献   
4.
采用微胶囊化聚磷酸铵与季戊四醇复配(APP∶PER=3∶1)填充三元乙丙橡胶(EPDM),制备新型阻燃EPDM材料,考察膨胀型阻燃剂(IFR)的填充量对EPDM材料的燃烧性能和热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PP和PER复配使用,可协同提高EPDM的阻燃性能。当IFR填充量为40%时,材料的极限氧指数(LOI)可达到31%,UL94垂直燃烧等级达到V0级;最大热释放速率下降81.2%,总释放热降低30.4%;同时EPDM材料高温区热稳定性明显提高,且材料燃烧后可形成膨胀炭层,700℃下残渣量从0.9%提高至17.0%。  相似文献   
5.
以尿素-三聚氰胺-甲醛树脂(UMF)为壁材,石蜡为芯材,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了相变微胶囊,并探讨了尿素含量对相变微胶囊性能的影响。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热重分析(TG)及渗漏率对相变微胶囊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与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相变微胶囊相比,UMF相变微胶囊的表面更光滑,破损率更低,热稳定性能更高。当尿素与三聚氰胺质量比为10%时,相变微胶囊的渗漏率最低。  相似文献   
6.
采用芯材为石蜡,壁材为密胺树脂,相变温度为35.66℃,相变潜热为158.7J/g的微胶囊相变材料制备制冷背心原理样衣,与隔绝式防护服配套使用,并委托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防化研究院生理评价试验中心对制冷背心进行生理评价试验。在室温36℃,相对湿度60%的条件下,测定穿着隔绝式防护服配有制冷背心前后的人体胸温、手温、腿温和肛温等参数随穿着时间的变化关系;结合人体产热,散热经验式与伍德科克人体散热理论建立模型,探讨人体穿着隔绝式防护服配有制冷背心前后人体平均体温随穿着时间的变化关系,并对如何提高人体着装舒适度和延长隔绝式防护服穿着生理时限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穿着隔绝式防护服配有制冷背心前后,人体胸温、背温、手温、腿温和肛温明显下降;通过建模计算分析,穿着隔绝式防护服配有制冷背心前后的人体平均体温随穿着时间的变化关系计算值与实验测试结果吻合,变化趋势一致;在相同条件下,穿着配有制冷背心的隔绝式防护服过程中,人体体温较穿着未配有制冷背心的隔绝式防护服有所下降,上升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7.
香精微胶囊化是微胶囊技术的一个典型应用,现代社会各种香精微胶囊加香产品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对现阶段微胶囊的评价指标以及测定方法进行评述和分析,重点介绍了微胶囊的形态结构、粒径大小、包埋率等指标以及一些新的测定方法,为香精微胶囊制备和评价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选用聚乙烯醇为皮材、玫瑰香精为芯材、戊二醛为交联剂,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醇醛树脂微香囊,研究了反应温度,皮芯材比例,乳化剂用量,交联剂用量等对合成的微胶囊形状、缓释性的影响;并通过粒径分布测试、傅里叶红外以及紫外分析了产品的粒径大小及结构.结果表明:在温度40℃,乳化剂0.15 g,皮材和芯材比为2:3,盐酸1 mL,戊二醛2 mL的情况下反应3 h,可以得到中值粒径为47.7716μm的微胶囊颗粒.  相似文献   
9.
对以复凝聚法制作的鳗骨油微胶囊湿囊的质量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此微囊的耐冻性,耐磨性,酶解特性均良好,并有一定的耐热性,固化时间对其质量特性有显著影响,这种制作微囊的方法未对鳗骨油的酸价,过氧化值等品质指标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用原位聚合法以脲醛树脂为壁材,制备除草剂稀禾定微胶囊.考察了预聚反应介质pH值、预聚反应温度、缩聚反应催化剂及缩聚反应终点pH值对微胶囊的结构、包覆效果和包埋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预聚反应pH值为8.0,预聚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60 min,可得到以二羟甲脲为主的水溶性透明黏稠预聚物,用此预聚物进行缩聚反应,以NH4Cl做缩聚催化剂,芯皮比为1∶1.5(质量比),控制缩聚反应终点pH值为3.0,可制得结构紧密、包埋率为30.6%的流动性球形缓释性固体微胶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