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1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3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乐山地区位于上扬子地台西南缘,该区灯影组二-三段发育了一套白云岩沉积岩层。在野外实测剖面、显微薄片鉴定和扫描电镜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先锋剖面岩石学特征的研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将该区灯影组二-三段分为四个岩性段:灯二段下部以藻白云岩为主,部分层位发育泥微晶-粉细晶白云岩;灯二段上部以泥微晶-粉细晶白云岩为主,偶见藻白云岩;灯三段下部为藻白云岩,偶见泥微晶-粉细晶白云岩;灯三段上部以泥微晶-粉细晶白云岩为主,部分层位发育藻白云岩。根据室内微相分析的结果,参考Wilson的标准微相和碳酸盐台地沉积模式,可识别出云坪和藻云坪两种沉积微相。两种沉积微相在时空上的有序组合,构成了研究区灯影组二-三段碳酸盐岩局限台地内的潮坪亚相。根据沉积相在纵向和横向上的变化,建立了该区的沉积相模式,相对海平面的海退-海侵-海退-海侵沉积旋回很好的控制了沉积相模式的演化,为该区的地质研究和油气勘探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地质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与核工业发展紧密相连,该文针对南华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矿物岩石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提出立足本校核特色,加强实践环节,创建核特色《矿物岩石学》野外教学实习基地,完善考试制度等措施,从而达到构建《矿物岩石学》的“核特色”课程教学新体系设想.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部科技》2009,8(3):40-40
[紫金山天文台]近期,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月球与行星科学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与美国和德国科学家合作,对新近在沙漠中收集到的一块月球陨石(SaU 300)进行了全面的矿物岩石学、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和全岩化学成分的分析研究工作,发现这块陨石完全不含有月球正面的岩石特征,而且贫乏钍等微量元素,确凿地证明了这块陨石来自月球的背面。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即将出版的2008年第8期《陨石与行星科学》杂志。  相似文献   
4.
歧口凹陷沙一下亚段白云岩发育在整体湖扩背景下,通过对研究区白云岩镜下鉴定,扫描电镜分析,发现研究区主要发育泥晶白云岩、微晶白云岩、砂质白云岩、灰质白云岩、泥质白云岩5种。结合阴极发光特征、氧同位素、稀土元素实验,揭示了研究区白云岩化作用的2种成因环境:准同生期的回流渗透白云岩化作用、成岩期的埋藏白云岩化作用。通常准同生期的回流渗透白云岩经过深部热液流体的改造,进而发生埋藏白云岩化作用,多见于裂缝发育区。研究区不同地区发育的不同成因的白云岩,对这些白云岩形成类型和形成环境的研究,以及对下一步预测白云岩储层具有重要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常规压汞及恒速压汞等实验分析手段,对东方1-1气田14井区储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砂岩类型以岩屑石英砂岩为主,部分为石英砂岩,结构成熟度较高。研究区储层孔隙类型多样,结构相对复杂,根据常规压汞资料可将储层分为三类。孔隙结构是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也是影响开发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常规压汞及恒速压汞等实验分析手段,对东方气田A井区储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砂岩类型以岩屑石英砂岩为主,部分为石英砂岩,结构成熟度较高。研究区储层孔隙类型多样,结构相对复杂,根据常规压汞资料可将储层分为三类。孔隙结构是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也是影响开发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地处粤西和桂东南的云开地区前寒武系顶部的硅岩沉积建积(“震旦系D组”),具有层状、纹理状、块状和假角砾状构造。其中的元素显著地贫TiO2和Al2O3,大部分微量元素相对于地壳克拉克值亏损,但Ba、Sb、Hg、Ag和Bi等少数几种元素例外地富集;在Al-Fe-Mn三元图中投影落在热水沉积区域;以REE总量低为特征,平均稀土元素分布型式落在世界上已知典型热水沉积物的上、下限之间。上述特征说明,该硅岩建  相似文献   
8.
董亮  胡勇  侯云东  何文祥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36):15925-15937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石炭系羊虎沟组发现发育有良好烃源岩,烃源岩中有机质含量高,具有良好的开采前景,原有的地层划分颇具争议,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勘探需求。本文以卫宁北山地区下河沿剖面为例,通过野外剖面实测、地球化学元素检测、古生物检测,结合盆地整体沉积背景,对羊虎沟组进行精细化分,确定盆地西缘南段地区地层划分标志层。重新厘定羊虎沟组与太原组界限,将石炭系与二叠系界限作为羊虎沟组与太原租的分界线。根据孢粉分布,羊虎沟组自下而上划分出3个孢粉带:Lycospora noctuina—Cyclogranisporites aureus组合、Dictyotriletes bireticulatus—Ahrensisporites guerickei—Torispora securis组合、Crassispora kosankei— Densosporites anulatus组合。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羊虎沟组时期Mn/Fe值上升,-δ13C‰值下降,该时期海平面上升;至太原组时期,Mn/Fe值下降,-δ13C‰值上升,该时期海平面下降。据此,将羊虎沟组划分羊3、羊2、羊1三段。通过地球化学特征结合沉积相,确定三级旋回划分,进一步验证岩石地层划分。通过建立区域地层对比剖面,展现了工区西部地层厚度大,东部小的沉积特点,不同地区羊虎沟组地层及其组内各小层分布、发育存在明显差异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下寒武统大林子组溶解蒸发岩系旋回层序及渗流构造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孟祥化  葛铭  蔡国印  旷红伟  刘燕学 《科学通报》2002,47(14):1113-1117
《科学通报》第44卷第16期发表了《华北中新元古代及早古生代地震灾变事件及与Rodinia的关系》[1]一文(以下简称《华北》),涉及辽宁大连下寒武统大林子组的成因问题.我们曾先后于1984~1986,1993~1995和2001年对该组地层进行过详细的旋回层序、微层序和岩石学及微组构成因研究,对大林子组中段溶解蒸发岩系进行了几至几十厘米的超微层单元逐层观测取样,进行室内显微岩石组构和化学组分分析.本文按层序、岩石组构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0.
Petrography and mineral chemistry of two new ureilites, GRV 021512 and 022931, from the Grove Mountains, Antarctica, are reported in this paper. GRV 021512 exhibits a typical ureilite texture, and consists of 48.3% olivine, 9.4% pigeonite and 38.1% carbonaceous interstitial material and/or reduction product. GRV 022931 has a cataclastic porphyritic texture, and consists of 19.1% olivine and 14.1% pigeonite embedded in 66.3% carbonaceous interstitial material and/or reduction product. The coarse-grained olivine and pigeonite in both meteorites have homogeneous cores, and they are FeO-rich within the range of the ferroan subgroup (subgroup I) of olivine-pigeonite ureilites. All olivine grains of the meteorites show reduction zones along boundaries and cracks. Abundant diamond coexists with graphite as graphite-rich patches and veins in the carbonaceous interstitial material. Petrogenesis of both meteorites and the origin of diamond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