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8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羚牛共有4个亚种,其中的秦岭亚种为我国特有,主要分布在陕西高海拔地区的森林中。羚牛秦岭亚种又被称为“金毛扭角羚”,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因其外形与羊有很多相似之处,陕西当地人习惯叫它“白羊”或“羚羊”。  相似文献   
2.
太白山蝗虫的垂直分布及区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白山的蝗虫有2总科、7科、34种,分布于8个垂直带.以1300~1800m的锐齿栎林带最多,720~1300m的栓皮栎林带次之,1800~2300m的辽东栎林带居第三,720m以下的农耕带为第四,2300m以上较少.其区系为古北界与东洋界过渡地带,以东洋界为主.  相似文献   
3.
太白山旅游度假区开发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任军吨  张东阳 《陕西师大学报》1997,25(1):103-106,12
从旅游资源,区位,基础设施等方面,分析了太白山地区建立旅游度假区的有利条件,并进一步对旅游度假区开发规划中的指导思想,功能分区,客源市场,基础设施,景点建设,客源组织和人才需求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游客结构及行为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基于实地问卷调查资料,通过对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游客结构及其行为特征分析,指出其主体客源为省内大中城市居民,游客年轻化的趋势较明显且以中低收入者为主,旅游活动是以基本层次的旅游观光居优;该旅游景区的自然风光使近80%游客的美感体验得到满足、且游客感应最深的是清新空气、山地气候及森林植被等,相对较差的是宗教文化;此外,四成多的游客对旅游服务质量不满意.针对上述结果,就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开拓客流市场、促销定位、促使其可持续旅游业发展提出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对采自秦岭太白山地区黑蜈蚣衣属地农130份标本,从形态、解剖、化学及地理分布方面作了全面分析.共报道了本地区黑蜈蚣衣属地衣15种,占中国本属地衣的71.4%,其中西北地区新记录3种,秦岭太白山地区新记录6种;并将其划分为3个地理成分:世界广布1种、温带成分(包括3个分布型)12种、中国特有成分1种,另有1种难以确定其成分.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太白山自助旅游者问卷调查,运用旅游地理学、行为地理学及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太白山自助旅游者的行为特征和生态旅游意识.结果表明,自助旅游者倾向于选择生态保护好的旅游目的地,且多为自发组织或通过卢外运动俱乐部带领并偏好小规模的团队;自助旅游者对景区线路的选择以点对点线路为主,表现为单一的目的地选择;对弹性比较大的旅行设备表现出强烈的购买欲望,但景区内消费较低;出游时间更倾向于避开旅游高峰期,即选择淡季出游;自助旅游者的环保意识较强,属于比较严格的生态旅游者。  相似文献   
7.
2005年4月-2006年7月,对太白山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表明,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内共有两栖爬行动物36种,隶属于5目11科26属.其中,两栖动物10种,区系组成以广布种和东洋界成分为主;爬行动物26种,以东洋界华中区和华中与华南区种类为主要成分.受气候和植被的影响,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内两栖爬行动物亦呈现出垂直分布的特征,基本上分布于4个带,并且古北界与东洋界种类交汇过渡分布.分析了两栖爬行动物资源现状,提出了今后保护管理的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8.
太白山风景区生态环境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连续多年的调查、观测资料,采用多要素分析方法,对太白山风景区的植物群落质量与态势、植物种群结构、种群及个体数量,样方中草灌植被的覆盖度、景观优美度、环境质量等问题进行多年度对比分析和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太白山风景区的生态环境已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一些区段的生态系统已呈现了明显的退化趋势。必须加强管理,乘法,综合治理,遏制这种退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根据西佛爷池(海拔3410 m)剖面的有机地球化学指标, 重建太白山高山带过去2000年的气候变化。对采自该剖面的样品进行孢粉分析, 并结合太白山跑马梁(海拔3556 m)、三清池(海拔3080 m)和芳香寺(海拔3000 m)剖面的孢粉数据, 进行聚类分析, 探讨高山带不同海拔植被对气候变化响应规律。结果表明, 不同海拔植被对相对冷干气候的响应有更好的一致性, 且林线过渡带内这种一致性更明显。随着现代升温期的到来, 植被对气候的响应主要受高程影响。研究结果可为认识晚全新世以来高山环境系统的气候?植被耦合关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佛爷池为秦岭主峰太白山南坡高山带的冰蚀湖。在其干涸的底床挖掘一条深70 cm的探坑,自坑壁取得沉积物样品。对这一剖面的3个样品做加速器质谱(AMS)14C测年,56个样品做总有机碳含量(TOC)和碳/氮比值(C/N)分析、低频磁化率(?lf)和非滞后性剩磁(ARM)测试、粒度分析和孢粉分析,并计算ARM/?lf。利用这些测年结果建立这一剖面的年代框架,并对TOC和C/N,?lf,ARM和ARM/?lf,平均粒径及栎属孢粉(Qucercus)含量在剖面中的变化进行解译,由此初步推测佛爷池周边距今5520年以来的气候及环境变化。在5520~3800 a BP,气候为冷干,在其中的5100~4300 a BP冷干程度可能最强。在3800~2300 a BP,气候渐转暖湿。在2300~1300 a BP,气候更为湿润。在1300~700 a BP,气候更为温暖,可能是过去5500多年中最温暖的时期。在700~500 a BP,气候再度变冷、变干。由于共同受到东亚季风的影响,太白山高山带中、晚全新世这一气候-环境变化与中国东亚季风区一些地点的变化趋势颇为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