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国内外近20年来在纤维加筋土技术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主要对纤维加筋土的力学特性、变形特性、本构模型、动力特性及天然纤维加筋土应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研究发现,针对纤维加筋土的强度特性进行的大量研究均表明,加筋纤维能有效提高土体的抗剪、抗压、抗拉强度和承载力,降低膨胀土的胀缩性,而纤维含量、纤维长度及龄期是影响纤维加筋土强度和变形的主要因素;在动力特性方面,纤维加筋可以提高土体的动力学性能,但相关研究较少,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在本构模型方面,目前的模型主要用于预测纤维加筋土的抗剪强度,缺少能够完整描述纤维加筋土应力应变关系的本构模型。在天然纤维加筋土及其应用方面,由于是近年来才逐步开展的研究,尚缺少大范围的研究,理论还不完善。最后,对纤维加筋土研究现状进行了概括,并针对目前研究中的不足,提出了今后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和方向,主要包括:开展大试样及大尺度模型试验、纤维加筋土的本构模型研究、纤维加筋土的动力学特性研究、纤维加筋特殊土研究、天然纤维加筋土的系统研究等。  相似文献   
2.
采用自主研发的导热系数测试装置及方法,得到了防寒服填充絮料厚度与导热系数间的试验关系.利用多层服装隔热值分配规律,推导了防寒服内胆材料工程厚度与隔热值之间的关系,并最终建立了絮料面密度与其隔热值之间的关系式.根据人体的代谢产热率及国标中有关保持人体热舒适的标准,提出了一种快速简易获得不同温度下保持人体热舒适所需防寒服内胆材料最佳面密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我国纺织纤维生产与使用的实际出发,考察纺织纤维供给和消费的演变过程,揭示其运行的慕本规律特征。结合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计量经济模型等方法,对2010年以前纺织纤维供求数量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4.
辽西地区的贫困制约着辽宁的发展,大连轻工业学院为解决这一问题,自2000年起,集纺织、造纸和系统工程等专业的数位教授,先后在朝阳天马集团和金城造纸集团针对麻产品综合开发利用和“人工林纸一体化”课题展开了攻关研究并取得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采用可生物降解热塑性PHBV树脂为粘结基体相,天然纤维作增强相,通过热压工艺开发绿色板材。该环境友好型复合材料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对西周以前的织物工艺的研究已经不少,但大多比较零散,而且主要着眼于丝绸。本文以迄今为止在中国出土的西周以前典型纺织文物的文献为基础,系统地研究这个时期的织造工艺,包括原料、织物结构、织具。对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织具零件,结合甲骨文、金文中提示织具的文字,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所有主要天然纤维已经用上;所有简单和复合的织物组织,除缎纹外,已经出现;所用的织具除已知的原始腰机外可能还有3点或4点支持的地织机。  相似文献   
7.
天然纤维纺织产业链的价值和利润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纤维纺织产业链包括天然纤维原料生产、纺织加工和服装制造三个主要环节,本文根据2002年相关统计数据;对我国这三个环节的产值和利润进行计算,说明产业链中不同环节价值和利润分布的差异,并且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为产业链优化整合提供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8.
博士园     
BS-036152天然纤维塑料复合材料技术宋维宁(美国)该技术以废弃木材(下脚料、废料、枝桠等)农业纤维(秸秆、果壳粉等)及回收塑料(PE、PPPVC等)为主要原料,经济可行、产品附加值高生产工艺科学合理,产品质量稳定,并可提供半自动或全自动的托盘组装设备。提高了产品刚度(弹性模量)和韧性(冲击强度),价格性能比明显优于其他塑料或木质制品。而且天然纤维塑料复合托盘可以百分之百回收再生,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产品。应用范围广泛,凡是木材产品、大部分塑料产品及部分铝质、钢质产品都可用天然纤维塑料复合材料产品来代替。BS-036153互联…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采用可生物降解热塑性PHBV树脂为粘结基体相,天然纤维作增强相,通过热压工艺开发绿色板材。该环境友好型复合材料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河南科学》2016,(3):393-396
采用天然丝瓜瓤作为反硝化固态碳源,在考察其释碳行为的基础上,进行静态反硝化实验,基于在除氮稳定期内,水中有机碳消耗量与硝酸盐氮去除量的比值保持恒定的假设,尝试建立耗碳和除氮的相关公式,并确定了室温条件下、进水NO_3~--N浓度为100 mg/L时,反硝化系统的碳氮比(C/N)为3.84,反映出植物纤维作为碳源所释放出的有机碳只有部分被用于反硝化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