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7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塔里木盆地西部位于亚洲大陆内部,远离海洋,气候极为干旱,以荒漠为主,但在3 400万年前这里曾是一片充满生机的汪洋大海。位于塔里木盆地西端乌恰县的著名景观“贝壳山”,则是塔里木盆地西部沧海桑田的见证者。文章通过贝壳山的地层及所含化石的详细观察和考证,尝试重现塔里木盆地西部如何从“沧海”变为“桑田”的过程。贝壳山的组成为始新世中期(距今~4 600万年)的浅海相牡蛎化石,表明在始新世中期,塔里木盆地西部还是一片属于新特提斯洋东北缘的海湾,气候温暖,水体清澈,发育了丰富的以牡蛎为代表的海洋生物,堆积了一套厚厚的贝壳层,即卡拉塔尔组。至始新世晚期—渐新世早期,海水逐步退出塔里木盆地西部地区,之后随着天山和昆仑山的不断隆升,原来埋藏在地下的贝壳层逐渐出露,形成如今的贝壳山。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皖北地区双壳类软体动物共计11种,分别隶属于瓣鳃纲的3科7属,其中1种在皖北地区首次发现。阐述了11种双壳类的生态分布、地理分布以及优势种等情况。并结合皖北地区的特点,叙述了它们的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3.
古大西洋地区侏罗纪双壳动物群分异度的变化主要受沉积相的多样性和相类型、温度梯度、盐度以及海平面变化的影响.在这些环境因素的控制下,双壳类分异度的分布特点主要表现在:①位于中纬度地区的法国北部和英国南部地区分异度值最高,由此向南向北逐渐降低;②低纬度地区的分异度高于高纬度地区;③尽管经历了2次下降期,在Kimmeridgian期前双壳类分异度总的变化趋势是逐渐增高的,并在Kimmeridgian期达到最大.此后,开始第3次下降期  相似文献   
4.
以福建沿海7种常见的双壳类为材料,研究其血清及肌肉提取液对10种脊椎动物血细胞、8种单细胞藻类、5种微生物细胞和5种真菌孢子的凝集性能.实验结果表明,7种双壳类的血清或肌肉提取液中均含有凝集素,能凝集一种或多种类型的红细胞、单细胞藻类及微生物细胞.且不同种类对细胞的凝集效应不同,产生凝集作用所需的最低蛋白质浓度相差很大.在供试的细胞中,兔红细胞、紫球藻和啤酒酵母对双壳类凝集素最敏感.  相似文献   
5.
1997年4月至1999年9月,进行了北麂山列岛岩礁相潮间带贝类的生态调查研究,经整理、鉴定,共得出相潮间带贝类86种,其中多板类8种,双壳类27种,腹足类51种,主要经济种类21种。本文对其种类组成、定量样本的出现频率、采样断面的种数分布、各断面不同季节不同潮区(站点)的贝类种类、生态特点进行了分析,讨论了以定量样本中的出现频率来作为群落生物优势种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双壳类软体动物的水产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双壳类是水产养殖业中非常重要的养殖贝类,在世界范围其产量日益增长。作者综述了近年来以壳类遗传学研究进展,包括遗传变异、数量遗传、选种育种、杂交育种、染色体及分子遗传学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李奇 《科学大观园》2012,(16):64-64
英国渔民在英国索伦特海峡南部海岸用拖网打捞到一个有1.45亿年历史的牡蛎化石。专家认为它可能含有"珍珠之母"。为弄清楚里面究竟是什么,英格兰切尔滕纳姆市的科巴尔特公司用医学磁共振扫描技术分析了这块珍贵化石,结果表明,它里面确实含有一个和高尔夫球一般大的神秘光滑物体。如果把它从这个巨大牡蛎中取出,并确认是颗珍  相似文献   
8.
羌塘盆地侏罗纪双壳类化石组合及古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相侏罗系是羌塘盆地发育最全、分布最广泛的沉积层系.作者根据详细的野外地质工作,收集了典型剖面的岩相、沉积构造和大量的化石,并借鉴、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对该区双壳类生物地层进行较系统的、全面的分析研究,划分了五个双壳类化石组合:Camptonectes auritus-Pteroperna costatula,Eomiodon angulatus-Isognomon(Mytiloperna)bathonica,Camptonectes laminatus-Anisocardia beaumonti,Anisocardia tenera-Modiala biparta以及Gervillella aviculoides-Radulopecten fibrosus;认为该区雁石坪群的时代从巴柔期至牛津-基末里期,从而建立起生物地层格架及年代地层格架.根据沉积标志以及典型的化石组合,探讨了研究区古地理环境,并识别出滨海、潮坪、潟湖、碳酸盐台地以及碳酸盐缓坡等古沉积环境,揭示了各时期自然地理状况,对探索东特提斯地区的构造演化和双壳类的生态演变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西藏聂拉木县聂聂雄拉地区,早、中侏罗世地层较发育,地层中化石属 种繁多。地层划分为下侏罗统“普普嘎组”,中侏罗统聂聂雄拉组和拉弄拉组。作者研究了该区旱、中侏罗世的双壳类动物群40多属80多种。描述双壳类化石8新种:Tancredia(T.)nyalamensis,Hiatellasubtrigona,Pronoella(P.)minima,Opis(O.)curvus,Costigeruillia tetracostata,Weyla costalliformisa,Entolium obliquus,E.subfilosus,刊出部分化石图版,简述双壳类化石组合特征。它的研究对该地区旱、中侏罗世地层划分对比,生物地理分区和动物群特征的认识都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皖北地区双壳类软体动物共计11种,分别隶属于瓣鳃纲的3科7属,其中1种在皖北地区首次发现.阐述了11种双壳类的生态分布、地理分布以及优势种等情况并结合皖北地区的特点,叙述了它们的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