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7篇
系统科学   11篇
丛书文集   63篇
教育与普及   27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169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林 《科技资讯》2008,(4):54-56
根据供电系统的实践,分析了提高10kV配电网运行可靠性的技术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城市10kV配电网规划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低压配电网络是城市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城网中有70%~80%的电能是通过中低压配电网供给用户的.近年来,电力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由过去的长期缺电走向了缓和.但是,由于多年以来对配电网的建设存在"重发、轻供、不管用"的问题,致使配电网的建设十分落后和脆弱.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馈线自动化配电网运行方式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我国配电网改造是电力市场和经济建设发展的必然结果,长期以来配电网的建设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建设资金短缺,设备技术性能落后,事故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和经济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廉顺国 《河南科学》2005,23(3):461-464
城镇化包括农业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和农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两个过程.我国农村城镇化既要尊重世界城镇化的一般规律,又要符合我国国情.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空间转移应以县城吸纳为主,这对城镇的合理发展、农村工业化的顺利进行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作者在文献[1]中,曾提出用关联矩阵法计算配网参数,以监察其供电质量和经济指标,本文则提出当电网负荷结点增加或结线图改变时,由计算机自动修改原配网关联矩阵并求得新配网的电压损失和功率损耗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针对系统接线方式和线路分布电容影响导致柔性直流配电网故障辨识困难的问题,在对传统电流差动保护在柔性直流配电网中的适用性分析基础上,利用线路贝瑞隆模型推得故障点电流与直流线路两端差电流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地,提出具有线路分布电容电流补偿的新型电流差动保护方案,解决对称单极接线方式下故障特征微弱、分布电容电流影响大带来的故障辨识难题.最后,基于PSCAD/EMTDC仿真平台,建立柔性直流配电网模型,通过仿真分析验证所提出的电流差动保护方案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当配电网中某运行设备发生故障并切除后,会引起一些负荷失去供电,此时需要快速有效地寻找恢复供电路径。文中介绍的算法根据配电网的辐射状结构特征,把电源点和失去供电的负荷点看作“兴趣点”,把寻找供电路径转化为求解给定图的“兴趣树”,从而简化了问题。计算结果表明,经多方面的改进后,算法更加快速有效,在配电系统自动化高层软件开发中,有在线应用前景,本算法适用于负荷集中的10kV以上配电网。  相似文献   
9.
配电网电压互感器中性点接地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配电网中电压互感器(PT)中性点不同接地方式的对比分析,经过对井口变电站10kVPT中性点不同接地方式在线路接地时二次响应的现场实测,研究结果表明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PT中性点宜采用经单相电压互感器接地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作为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应具有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与发展的职能。但转轨时期的财政制度安排影响了其职能的发挥。本文从财政体制角度分析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制度缺陷,探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