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
罗马历史上著名的演说家、政治家西塞罗是共和主义者.他之所以形成坚定的共和思想,内因方面:他所受的教育和汲取的文化知识使他相信共和政体是最优越的政体;百折不挠的性格和对罗马共和国的热爱促使他对共和政体坚信不疑.外因方面:他与元老院贵族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使他很容易接受共和思想;罗马历史上悠久的共和传统也对他共和思想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有着坚定的共和信仰.  相似文献   
2.
王义全  吴冬琴 《科技信息》2010,(16):I0001-I0002
城邦具有两重性,它即是一个公民集体,又是一个包括奴隶、外邦人、外侨在内的社会。它是一个小型王国,因为希腊城邦从荷马时代后期逐步形成到兴盛,最后到衰落经历了几百年的时间,但是却没有像东方那样由小型王国走向统一的帝国。尽管这样,希腊城邦以海洋为依托,形成了发达的工商业。希腊城邦普遍实行的共和制,形成了宽松的政治氛围。这些特性又为希腊城邦灿烂辉煌的文化成就奠定了基础。希腊城邦在历史长河中存在的时间虽不算长,但是它孕育希腊文明,对人类文明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潍坊学院学报》2014,(1):76-80
民国时期发生了两场有关立宪的论争:第一场发生在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和袁世凯为首的保守党之间;第二场发生在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和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之间。两场论争都以内战再起,民主共和夭折为结果,但却留给后人诸多启示:第一,在民主共和的理念上的不正确理解,是失败的主要原因;第二,没有本土资源的支持,民主观念的产生和普及无从谈起;第三,"自在"的民众成为"自为"的民众,是民主取得成功的致胜法宝。  相似文献   
4.
1972年,伊斯兰革命彻底摧毁了统治伊朗半个世纪的巴列维王朝,在霍梅尼主义的指导下,伊朗建立起了一个独特的极端的伊斯兰宗教领袖执政的神权共和政体.本文介绍了伊朗这一独特政体的性质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5.
从理想政体的阶级构成以及治国之道等方面考察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政体模式的差异,从而进一步论证了这种差异的方法论基础,从阶级实质而言都是奴隶主阶级为维护自己的阶级统治而进行的种种设计,因此都未能解救当时的社会危机。  相似文献   
6.
亚里士多德在探讨共和城邦时认为它是最适宜的,因为它最接近理想化的贵族城邦,又很有可能实现,但这样的城邦良性运转须有一个强大的中产阶级出现,因为这个阶级的特殊的道德性能保证共和城邦的稳定繁荣.这种古典时代的政体观念虽然和我们现代的政体有些类似但却是小同大异,其间有着根本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