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综合类   18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文学史问题涉及到对于文学的历史角度的理解。这里历史不能仅看作时间的变化过程,历史实际上是在时间的变化中,所涉及到的事物的变化的过程。这里,变化过程作为一个实际发生的事实层面的东西,我们可以保有基本的共识;可是,它作为一种带有评价、阐释意味的对象,则站在不同视点、不同角度上就会有不同的见解。对于文学史来说,因为所接触的对象是文学,而文学是涉及到情感、心灵层面的,研究文学的人需要在研究中保有理智的同时。也还需要有最初的也是最终意义上的情感的把握,这样,对于同样的文学史的事实,就可以有非常不同的描述和评价。在这样的文学史的现状面前,就需要有理论来面对、梳理和陈述。 以下的一组文章,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文学史研究中的理论问题。张荣翼的《意义蜕蚀和经典化》,论说文学文本在文学史中的变化规律,其中意义蜕蚀是一个普遍现象,即作品发表之后就开始经历一个逐渐被人淡忘的过程,可是有少数作品可以摆脱这样的宿命,成为不同时代共同尊崇的对象,那么这样一种看似悖反的现象其实在背后都有着一种背离当时创作的状况存在,这样两种不同的现象背后的共同点就算得到了一个解释。李松的《文学史研究的互文性视角》,强调从互文性的、对话的视角看待文学史,尝试说明以一种跨文化的文本研究来解释文学史,论文中论说的文本的交互性和生产性这样两个角度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尹小玲《文学史叙述与权力控制》,从话语秩序的建构有着权力的参与这一角度来理解文学史的叙述功能,其中对于文学史选取材料的问题和文学史的经典化问题的论说,对于当今的文学史议题的讨论提供了一种意见。夏宏更倾向于从比较具体的文学史问题来切入文学史的理论,他的文章标题为《长恨此身非我有——从苏轼看文学史对思想史规约的漫溢》,在他看来,文学史的各种教材专著中,往往首先给作者一种思想定位,然后以此定位来解释其作品,而这样做的结果就可能是误解和曲解了作品本身的鲜活的含义,结合到文学理论中所谓“形象大于思想”这样的说法,应该说夏宏之说不无道理,而阅读他对于苏轼的创作的分析,还是可以给予人一些启发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对"孔子创立儒学"和"欧洲文艺复兴"这两个历史事件所采用的方法进行比较,就会发现他们在采用的具体方法上有相同之处。本文主要在二者发生的背景,使命,方法,启示,影响这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力求找到他们方法上的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3.
国际上较为典型的公司治理模式是以英国和美国为代表的市场导向型公司治理模式.本文采用比较分析方法,力图在对比分析英美公司治理模式特点的同时,找出其共同点和差异,并从中发现问题.期望这种比较能为中国企业的公司治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价理都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有市场经济的一些共性,但又有本质的不同。本文试图从两种经济伦理观的性质、任务、核心观点、主要原则、功能等多个角度,揭示两种经济伦理观的区别和共同点。  相似文献   
5.
隐喻的本质是指通过一种概念理解另一种概念。战争隐喻指利用与战争有关的概念来理解和表达其他概念,在汉英体育新闻中大量存在。概念隐喻对探究汉英新闻语篇中战争隐喻的共同之处有着很强的解释力;新闻语篇中战争隐喻的使用对读者有着很强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21世纪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相比于20世纪高校图书馆的"卡片式"管理,发生了重大变革,在管理效率上也获得较大提升。但由于人事制度、人员素质、服务态度等方面的制约,也存在不少新的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以促进图书馆提高整体管理效率,是当前高校图书馆更好地服务广大师生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7.
基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某些共性,运用比较的方法对歧义现象进行了一些归纳与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研究锥度量空间中公共成对共同点的定理的问题.得出了锥度量空间中φ-映射下的公共成对共同点的定理,推广了成对共同点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许峻 《中州大学学报》2001,(4):32-32,38
东方禅宗思想在现代艺术中渐渐明显起来,禅的心理与艺术心理具有天然的共通之处。  相似文献   
10.
广告语言充满丰富的想象力和极大的创造性。掌握中英文广告语言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可以帮助国内外企业更好的了解全球各类产品的服务信息,从而提高竞争力。本文从中英文广告的措词、特征、修辞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同时还指出中国和英语国家不同的社会文化、风俗习惯和民族心理等对本国的广告语言影响甚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