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3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根据1:5万贡溪幅、瓮洞幅区调资料,在贵州天柱兰田一带由贵州地质调查院发现了侏罗系中下统自流井时期的沉积组合,阐述了岩石地层层序,属湖南怀化盆地的南西缘部分;为贵州、湖南侏罗系自流井时期的岩石地层划分、地史发展演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林师瑶 《河南科学》2014,(10):2079-2083
综合利用岩石薄片、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等测试手段对准噶尔盆地哈山地区侏罗系八道湾组储集层成岩演化特征进行研究.侏罗系八道湾组储集层储集性能既受沉积环境的控制,同时也受成岩作用的影响.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是主要的破坏性成岩作用,不同的沉积岩石相的成岩作用略有差异,八道湾组总体埋深较浅,压实作用弱-中等,保留了大量的原生孔隙,为后期油气大面积的侧向运移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溶解作用为主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长石、碳酸盐岩胶结物的溶蚀是湿地扇扇中辫状河道砂岩相形成深部"甜点带"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中南部中下侏罗统储层成因类型与油气聚集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野外露头、钻井剖面、地层对比室内编图,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中下侏罗统沉积特征,探讨了沉积微相与油藏聚集关系,认为侏罗系油藏受到了沉积前古地貌和沉积相及其组合条件控制,是古地貌、岩性控制的油藏类型.探讨了储集体成因类型,认为今后油气勘探应主要选择侵蚀河河谷古地貌边缘,以古河道边缘、边滩和分流河道发育的地带为重点,同时必须考虑盖层发育条件好的地区为首要勘探区块,另外还应该重视不整合面上的冲积河谷充填形成的厚层粗碎屑沉积储层.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滑坡经典理论,从滑坡形成的基本条件(内因)和触发因素(外因)两方面对三峡库区万州侏罗系红层滑坡的成因机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论述了万州区滑坡形成的有效结构、易滑地层和有效临空面,指出降雨、库水位和人为活动是影响万州区滑坡的三大触发因素,最后再结合万州区晒网坝滑坡的形成机理分析对红层滑坡成因机制理论进行对比检验.  相似文献   
5.
吐哈盆地油砂连续抽提地球化学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吐哈盆地7个油砂样连续抽提研究,结果表明自由态组分、油气包裹体和黏土吸附油气组分分子地球化学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油气包裹体和黏土吸附油气组分具有明显的湖相泥岩地球化学特征:(1)较高的Ph/nC18比值和较低的Pr/Ph比值;(2)较高的C26三环萜烷/C24四环萜烷、C23三环萜烷/(C23三环萜烷 C3017α(H)藿烷)、C21/(C21 ∑C29)甾烷、Ts/Tm和C29Ts/C2917α(H)降藿烷比值和较低的C19/C21三环萜烷比值;(3)相对较高的C27和C28规则甾烷含量和较低的C29规则甾烷和重排甾烷含量.表明早期注入这些油层的油气组分来源于前侏罗系湖相泥岩,晚期注入的油气组分来源于侏罗系煤系地层或煤岩。  相似文献   
6.
根据实地地质工作取得的地质资料,通过对杜瓦背斜各分区侏罗系地层的岩性分析,进行了地层对比,探讨了杜瓦背斜各分区侏罗系地层的沉积环境,含煤性及其影响因素,认为由于构造活动在三个分区的不均衡性,各分区的地壳出现不均衡沉降,以及断陷盆地基底 伏资源进一步勘探开发的沉积环境,是造成了含煤性的差异的主要原因,指出杜瓦背斜南翼杜瓦河西岩地是主要含煤区段,是今后煤炭资源进一步勘探开发的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7.
在系统观察岩心的基础上并结合测井、地震等资料对济阳坳陷侏罗系岩相古地理演化特征及其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侏罗纪济阳坳陷为一受北西向断层控制而相互分割的山间盆地,早、中侏罗世以冲积平原和滨浅湖沉积为主,晚侏罗世以冲积平原沉积为主.对应于早-中侏罗世早期-早-中侏罗世中期-早-中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早期-晚侏罗世晚期,北西向断层的活动依次表现为较强-弱-消失-极微弱-较强5个不同的阶段.相应的沉积表现为在北西向断层的东北侧,扇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逐渐演化为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在北西向断层的南西侧,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不断向盆地中进积;滨浅湖发育范围逐渐变小,沉积中心逐渐向北西向断层的南西侧迁移.  相似文献   
8.
柴达木盆地北部地区侏罗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柴达木盆地北缘的侏罗系厚度巨大,其生油岩主要为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和黑色碳质泥岩,并发育有煤层,侏罗系并非沉积于典型的沼泽成煤环境中,而是与滨浅湖相的泥质沉积有关。烃源岩中有机碳含量较高,但可溶有机质含量变化较大,并以低值为主。生烃潜力变化较大,可容机质转化率和烃转化率都比较低。干中根类型主要为Ⅲ型,部分为Ⅱ型。有机显微组分主要是镜质组,其次是惰性组,而壳质组的含量则较低。因此,干酷根质量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9.
根据地下油水渗流规律和水驱特征分析,结合矿场实践提出了确定油井各产层剩余油饱和度的分层驱替特征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了油层组、砂岩组等的剩余油分布.这种方法适用于中、高含水期的注水开发油田剩余油饱和度及其分布的确定,并能够根据地层渗透率的变化修正相渗曲线,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油藏数值模拟中相渗数据对地层非均质性适应不足的缺点.经安口沈检1井密闭取心的含油饱和度分析和欢50块两口挖潜井生产实践检验、证明分层驱替特征确定剩余油饱和度的方法是正确、可靠的.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三塘湖盆地侏罗系古地理沉积背景,依据大量地质资料,叙述了辫状河三角洲岩性、结构、沉积构造及其沉积序列等沉积特征。辫状河三角洲是陆相沉积盆地中一种与油气富集密切相关的沉积类型,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沼泽煤和碳质泥岩构成良好的烃源岩和区域性盖层。而前缘河口砂坝构成相对较好的储层,在垂向上构成自生自储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