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泰山庙宇随着民族国家的建构过程而不断地被占用利用,审视作为传统文化信仰据点的泰山庙宇的一系列重大变化的背景、过程,可以看出,民族国家的新旧交替时刻对传统文化资源的矛盾心态,以及新的国家政权对传统文化信仰采取占用的策略进行民族国家认同的建构。  相似文献   
2.
从人类学的视角出发,从社会结构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可以发现祠堂重建不是一个简单的社会行为,而是社会经济发展与权力博弈的产物。它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帮助人们寻找以祖先崇拜为基础的归属感,团结了族人,强化了宗族意识,在村落之间也有利于树立本族的新形象、提高本族的声誉。从本质上说,祠堂重建并非一种传统文化的有意识的保护,而是当下社会人们的一种积极选择,这种选择有意无意间促进了村落内部的团结与和谐,同时,也让人们在物质增长的基础上得到更多的精神认同。  相似文献   
3.
论文主要是根据笔者于2006年2月在安徽省黟县宏村、芦村,江西省婺源县上晓起、下晓起、理坑等村落的田野调查作为基础资料,并结合文献资料所写成的报告。力图探索徽商文化人格的形成与徽州地区的生存环境、村落形态、风水、家族宗祠文化的发展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相似文献   
4.
历史上,韶关地区是佛教尤其是禅宗弘法和传播的重要策源地与据点,境内历代寺院遍布.在这为数众多的寺院中,南华禅寺、东平山正觉寺、云门寺以及月华寺、大梵寺、灵树寺、双峰寺、别传寺等,是禅宗的重要道场,在禅宗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南禅祖庭南华禅寺的兴衰沿革历史,充分说明了寺院兴衰“全维系于嗣法”,得人则兴,失人则废的道理.  相似文献   
5.
公元8世纪末,藏传佛教已在藏彝走廊北部地区开始弘传,全区藏传佛教寺院的兴建与佛法的弘传是同步进行的。各教派寺院的相继建立也成为该派在这一地区传播的标志。宋代及以前是藏彝走廊北部地区藏传佛教寺院发展的初始阶段,元明时期是寺院的发展阶段,清代及民国时期是寺院发展的兴盛阶段。  相似文献   
6.
西藏日喀则是藏族苯教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地区之一,著名的楚氏、许氏、巴氏、辛氏等母寺均在该地区境内,现全地区共有6座苯教寺庙140多名苯教僧尼。文章通过对西藏日喀则地区苯教寺庙历史概貌以及现状调查分析,认为苯教自身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原始性,致使苯教寺庙周边信教群众的信仰具有多元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举例说明了辽金时期山西佛寺藏书的成就,探讨了辽金时期山西佛寺藏书繁荣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泰国的华人普遍崇信天后妈祖,尤其是福建人、潮州人和海南人,妈祖庙宇散布泰国各府县,妈祖信仰在泰国华人社会中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对泰国华人牡会发展、华人成功融入泰国社会、泰国华人海洋经营以及中泰文化交流融合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风水术是一种择吉避凶的术数,其核心是人与生活环境的和谐。风水观念对泰山古代建筑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随着佛教东渐,佛法在华夏遍地开花,新喻地区也沐浴在法雨兰香之中,以致高僧大德、法门龙象相继而起,名山古寺、宝刹禅林凌云烁汉。南朝至隋,新喻佛教蓬勃发展,,唐宋之时,臻于极盛,元代一度回落,明代再次中兴,明末以后一蹶不振,近代则法脉中断,只留下断碣残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