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赋、比、兴”含义研究较多,成因研究罕见。今就其成因问题作了三点推论:一是巫史文化的产物,即原始宗教内容向艺术形式的积淀,以及实用记事的需要。二是礼乐文化的产物,即当时出于礼仪的思考,出于政治、外交、人际关系的需要。三是理性认识的产物,即当时的诗人们已认识到物象的表意功能远远大于抽象语言的表意功能。上述三解,也许按其序列有先后之分,也许三种成因共同作用,也许某种成因主之,其余辅之。  相似文献   
2.
比喻运用范围之广,效果之妙,在修辞教学中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本文力图通过对比喻在中学教材中的运用艺术探究,从比喻运用的特点、技法、功用等七个方面一展其艺术风采。  相似文献   
3.
以最常见的修辞格比喻为切入点,通过实例赏析,来领略广告英语中修辞手段所展示的语言美,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广告英语翻译的基本原则,以期为英语广告的翻译和创作带来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4.
在英语中 ,明喻 (Simile)和暗喻 (Metaphor)作为修辞格一直为作家广泛运用。这一修辞格的实践之花在英语中可以说是异彩纷呈、蔚为大观。明喻和暗喻作为一种修辞格 ,在英语中的表现形式和翻译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从形式和翻译上对两种修辞手段进行比较 ,并从内容上加以分析 ,最终能达到将对比的结果运用于语言翻译的实践中去 ,在对比过程中采用英文经典名句和汉语译文进行比较 ,可比较出英语中明喻和暗喻两种修辞手段在形式和译句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从探讨比喻和其他修辞手法或艺术手法相结合,如比喻与拟人、比喻与典故、比喻与兴的融合等,分析了日本古典诗歌中多重审美积淀;其次从摹状事物、表达感情、阐释意象三个方面来认识比喻在日本古典诗歌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修辞格是各种语言的共核现象,各种语言之间不存在有无修辞的差别,只有分类、命名、语意内涵与所指的不同.当然,英汉语言修辞格的差别也不例外.两种语言虽然语系不同,但同属于分析语言,英汉语言修辞格在很多方面又具有相似和相同的特征。英汉语言中明喻暗喻的异同点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征.  相似文献   
7.
"譬"是先秦诸子散文中大量出现的一种表达方式。"譬"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简单比譬,一是连类比譬。作为先秦诸子散文中大量出现的一种表达方式,带有深深的时代烙印。这种表达方式的产生有时代背景,诸子散文中的"譬"有不同表现形式、特点以及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8.
英汉歇后语探析与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歇后语在英语语言学中还没有它的学名,但歇后语并非是汉语的专利,英语也有歇后语。从词语的理据、修辞手法、句法结构和文化意蕴四个方面对英汉两种语言的歇后语进行初步的探析与对比。  相似文献   
9.
比喻是英语和汉语中最常用的修辞格.因为文化背景的不同,为了表达同一种喻意,同一主体的英语喻体和汉语喻体可能大相径庭。因而在翻译中采取直译法还是意译法,应取决于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10.
隐喻的解读过程,即通过联想给喻体指派一个与喻体相关的特征的过程。在解读隐喻时,听者应假定言者的话语具有最佳关联,在此基础上激活认知语境,推理出合理的喻义。隐喻的翻译方法大致有四种:直译法、换喻法、明喻法和意译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