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2.
文章给出在两个SDSS类星体能谱中证认出的重金属吸收系统.对每一个吸收系统,作者探测到10个明显的重金属吸收线.这两个吸收体的红移明显小于相应类星体的红移(zabs≤ze).因此,这两个重金属吸收系统极可能与在相应类星体的视线方向上的插入星系有关.  相似文献   
3.
大统一理论,轻子星和γ射线暴,类星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超重质量星无限塌缩的过程中,其能量标度达到足够大时,此时就可以应用粒子物理中的大统一理论,并提出一个新的模型:核子衰变后一个超重质量星将把它的几乎所有质量转化为能量,从而变为可能是亚稳定或不稳定的轻子星.按照这一模型,就可以解释超高能宇宙射线和高能天体物理中的下列疑难:类星体和γ-射线暴等.轻子星也许就是真实的白洞.  相似文献   
4.
红移,中心黑洞质量和吸积率是类星体演化的重要参数,通过三种方法计算了405个类星体和Seyfert星系样本的中心黑洞质量,并分析了中心黑洞质量和吸积率的分布,进而验证了:1.类星体-Seyfert星系的演化序列;2.平谱射电类星体(FSRQ)-BL Lac天体-射电星系(RG)的演化序列。  相似文献   
5.
文章利用美国SDSS望远镜观测的类星体光谱,在IDL可视化程序平台中进行处理,处理过程包括消光改正、扣除连续谱和铁谱、扣除发射线、认证吸收线等。通过对甚高红移(Zem〉4.7)类星体光谱的分析,证认出281个MgIDλλ2796,2803双线吸收系统。  相似文献   
6.
采用最新的较完备的类星体总表,用数理统计的X^2检验的方法,分别选取泊松分布和伽马分布,分析了类星体红移和星等的大尺度分布,并且考察了室女星系团天区类星体与星系团中亮星系成的可能性。得到初步的结果:类星体就整体来说其红移和星等在各种尺度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类星体与星系团中亮星系普遍成协的可能性不显著,但局部区域的成协性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7.
8.
提出和完善了一个分析类星体能谱数据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可以发现并测出类星体的吸收线.文章还通过取自Sloan Digital Sky Survey样本的3个类星体的能谱数据,演示了采用该方法证认MgII吸收线的结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