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0篇
  2019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注射螺杆流道熔体非等温流场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CFD软件Polyflow,数值模拟了注塑机塑化和注射过程中两种止逆螺杆流道内聚丙烯熔体的三维非等温流场,讨论了流道内熔体的温度场、剪切速率场、黏度场和黏性热场.研究结果表明,塑化时,35°锥角比60°锥角螺杆流道内的熔体在螺杆头区域的温度高;注射时,35°锥角较60°锥角螺杆流道内熔体在出口处的温度和黏度都均匀.表明35°锥角螺杆与机筒配合得较好,更利于注塑成型.数值计算对比了60°锥角螺杆流道内熔体的非等温和等温流场,在螺杆头某一截面上非等温时熔体的平均黏度值比等温时的减少24%.温度影响熔体流场中各物理量的变化.非等温流场更能反映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2.
活化煤矸石对减水剂塑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研究了经活化处理并磨细的煤矸石(AG)以不同比例等量替代部分水泥后,对掺减水剂水泥净浆流动度的影响规律,并将AG与常用的活性矿物掺合料矿渣粉(Slag)、高钙粉煤灰(HCFA)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所选用的三种品牌硅酸盐系列水泥和三类减水剂,用AG等量替代部分水泥均会对减水剂的塑化效果产生负面影响;与此相反,Slag和HCFA有助于改善减水剂的塑化效果.初步分析了AG,Slag和HCFA等矿物掺合料对减水剂塑化效果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3.
对低碳中锰Q690F高强韧中厚板进行了控扎控冷和热处理工艺试验,观察了显微组织,测定了拉伸和冲击性能,并阐述了其强韧化机制.结果表明:中锰钢的显微组织为亚微米尺度的回火马氏体+逆转变奥氏体的复合层状组织.中锰中厚板1/4厚度位置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60℃冲击功分别为725MPa,840MPa,27.7%,130J.逆转变奥氏体发生相变诱导塑性(TRIP)效应产生的应变硬化是中锰钢主要的强化机制;TRIP效应吸收大量的应变能,推迟颈缩,增加均匀延伸率,是中锰钢主要的增塑机制;TRIP效应有效地提高了裂纹形成功和裂纹扩展功,是中锰钢主要的韧化机制.  相似文献   
4.
碳纤维-水泥基导电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先掺法、同掺法和后掺法三种搅拌工艺、浇铸成型和挤出成型两种成型工艺、增塑剂 (分散剂 )以及碳纤维掺量对水泥基导电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较适宜的搅拌工艺为同掺法 ;增塑剂的加入使试样的电阻率下降幅度减小 ;目前振实成型制备的试样电性能优于挤出成型制备的试样 ,而要想通过挤出成型制备电性能较好的试样 ,也必须选择适宜增塑剂 ,并尽量减小用量 ;掺 0~ 0 .6 %碳纤维的水泥基材料 ,其电阻率由 1.1× 10 5Ω·cm下降到 3.2 7× 10 3Ω·cm ,可以用作电磁屏蔽材料、防静电材料和电热材料  相似文献   
5.
甘油增塑淀粉泡沫材料的塑化性能及力学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甘油含量不同的淀粉泡沫材料,研究了甘油含量对材料的增塑作用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偏光显微镜(PLM)显示,在热和机械剪切作用下,甘油破坏了淀粉分子的结晶结构,分子结构呈无序排列.红外光谱分析(IR)发现,甘油分子减弱了淀粉分子中的氢键缔合,有效地减小了淀粉分子间作用力;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研究发现,甘油塑化淀粉的熔融温度比普通淀粉的低.静态压缩实验表明,甘油的加入,降低了淀粉泡沫的压缩强度和杨氏模量.  相似文献   
6.
一种新型发烟器材的技术设计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介绍了一种新型发烟器材-WJ99—1型37mm系列发烟弹的用途、构造、作用原理、技术设计和创新点。  相似文献   
7.
复合增塑剂增塑淀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甘油/尿素/甲酰胺复合增塑剂对玉米淀粉进行增塑处理制成了可塑性淀粉.研究了复合增塑剂中醇和酰胺的配比对可塑性淀粉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醇/酰胺复合增塑剂可赋予淀粉可塑性,两类增塑剂之间存在着协同效应,最佳协同配比为3/7~4/6.  相似文献   
8.
用熔融共混方法制备聚乳酸/甲基丙烯酸甲酯 丁二烯 苯乙烯三元共聚物/单硬脂酸甘油酯三元共混物及吹塑薄膜, 并研究聚乳酸/甲基丙烯酸甲酯 丁二烯 苯乙烯三元共聚物/单硬脂酸甘油酯三元薄膜的力学性能、 光学性能、 流变性能、 热性能和结晶 性能. 其中, 甲基丙烯酸甲酯 丁二烯 苯乙烯三元共聚物为增韧剂, 单硬脂酸甘油酯为增塑剂. 结果表明: 加入甲基丙烯酸甲酯 丁二烯 苯乙烯三元共聚物可改善聚乳酸/甲基丙烯酸甲酯 丁二烯 苯乙烯三元共聚物/单硬脂酸甘油酯薄膜的力学性能, 并提高聚乳酸的结晶性能.  相似文献   
9.
用熔融共混方法制备聚乳酸/甲基丙烯酸甲酯 丁二烯 苯乙烯三元共聚物/单硬脂酸甘油酯三元共混物及吹塑薄膜, 并研究聚乳酸/甲基丙烯酸甲酯 丁二烯 苯乙烯三元共聚物/单硬脂酸甘油酯三元薄膜的力学性能、 光学性能、 流变性能、 热性能和结晶 性能. 其中, 甲基丙烯酸甲酯 丁二烯 苯乙烯三元共聚物为增韧剂, 单硬脂酸甘油酯为增塑剂. 结果表明: 加入甲基丙烯酸甲酯 丁二烯 苯乙烯三元共聚物可改善聚乳酸/甲基丙烯酸甲酯 丁二烯 苯乙烯三元共聚物/单硬脂酸甘油酯薄膜的力学性能, 并提高聚乳酸的结晶性能.  相似文献   
10.
系统介绍了酯类增塑剂合成中各种催化体系的有关特点、性质、反应机理及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