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88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述武昌鱼败血症的病原体 ,发病的主要症状 ,流行情况 ,病原体致病条件及防治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Black Sigatoka is the most costly to control disease of bananas and plantains in the world. Currently, a worldwide search is underway either to find or to produce cultivars that are disease-resistant or-tolerant. Phytotoxins isolated from the pathogen might facilitate the discovery of such cultivars. Several aromatic compounds from liquid cultures ofMycosphaerella fijiensis, the causal agent of Black Sigatoka disease of bananas and plantains, have been isolated. The most abundant and phytotoxic of these compounds is 2,4,8-trihydroxytetralone, which induces necrotic lesions at 5 g/5 l in less than 12 h on sensitive cultivars of bananas. This compound exhibits host-selectivity that mimics that of the pathogen. Other phytotoxins isolated from this fungus, in lesser amounts, were juglone, the novel compound 2-carboxy-3-hydroxycinnamic acid, isoochracinic acid and 4-hydroxyscytalone. Some of the phytotoxins isolated are melanin shunt pathway metabolites, which makes this fungus unique among plant pathogens.  相似文献   
3.
石珊瑚中的块状珊瑚与枝状珊瑚对全球气候变暖胁迫的耐受能力明显不同,但其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选择北部湾涠洲岛的一种属于块状珊瑚的海孔角蜂巢珊瑚(Favites halicora)和一种属于枝状珊瑚的浪花鹿角珊瑚(Acropora cytherea)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实验,分析高温胁迫下(26~34℃) 2种珊瑚共生细菌群落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共生细菌多样性具有差异性,A.cytherea共生细菌的多样性随着温度上升变化显著,Shannon指数由2.20变为4.05,而F.halicora变化幅度较小,在2.69~3.19波动;主导细菌存在差异,在门水平上,F.halicora占主导地位的共生细菌为Proteobacteria (29%~73%)、Cyanobacteria (7%~63%)和Bacteroidetes(3%~13%),而A. cytherea为Proteobacteria (49%~90%)、Cyanobacteria (1%~16%)、Bacteroidetes (3%~16%)、Firmicutes (1%~6%)和一个未分类的细菌门unclassified_k_norank(0.6%~21.0%);升温胁迫时,主导细菌的丰度变化存在差别,Bacteroidetes在F.halicora中显著降低,而在A.cytherea中显著升高,unclassified_k_norank在A.cytherea中也显著升高;随着温度升高,2种珊瑚共生细菌的变化趋势一致,但珊瑚中出现潜在致病菌Vibrio的温度不同,F.halicora在34℃胁迫时出现,A.cytherea在30℃和34℃胁迫时均出现。根据上述结果推测,珊瑚共生细菌的差异性可能是导致块状珊瑚比枝状珊瑚更耐受高温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京郊地区腐烂的葡萄果实及葡萄叶上分离到10株丝状真菌,其中从腐烂的葡萄果实中分离到3株丝状真菌,命名为814#、815#和880#;从葡萄叶上分离到7株丝状真菌,命名为794#、797#、798#、811#、902#、903#和1397#。结合形态学特征及真菌rDNA ITS区序列分析结果,菌株814#为茎点霉(Phoma sp.),菌株815#为刺孢曲霉(Aspergillus aculeatus),菌株880#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菌株794#为日本曲霉(Aspergillus japonicus),菌株797#为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菌株798#为大蒜盲种葡萄孢(Botrytis porri), 菌株811#为果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菌株902#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eichhorniae),菌株903#为芬芳镰孢菌(Fusarium redolens)和菌株1397#为脉孢菌(Neurospora terricola),其中A. aculeatus、A. japonicus、C. fructicola、A. eichhorniae、F. redolens和N. terricola未见在葡萄上分离到的报道。将10株丝状真菌分别接种到健康的葡萄、圣女果、苹果和梨果实上,B. cinerea、A. japonicus、A. aculeatus、T. roseum、B. porri、C. fructicola、A. eichhorniae和F. redolens均可使4种果实发病,其中B. cinerea、A. japonicus、B. porri和F. redolens致病力较强;而Phoma sp.和N. terricola只能使葡萄和圣女果发病。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砂仁叶枯病病原菌(Pestalotiopsis sp.)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温度能促进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pH值为6;麦芽糖和葡萄糖为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硝酸铵为最适氮源;蔗糖最易促进孢子萌发;通气条件能促进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的萌发;连续光照易促进分生孢子产生.无氮源和无碳源条件下菌丝生长不良;相对湿度在95%以下时,分生孢子不萌发.  相似文献   
6.
活性氧在植物-病原物相互作用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病原菌侵入植物后可诱导活性氧的爆发,并且在非寄主互作中比寄主互作中活性氧的积累更明显.活性氧的爆发已被认为是寄主防卫反应之一,在植物的抗病性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植物与病原物相互作用过程中活性氧的类型、性质以及活性氧的产生机制和清除系统酶活性;重点讨论在植物与病原体相互关系中活性氧的可能作用,以及植物-病原物亲和性互作与非亲和性互作之间在这方面的差异.并对以上几个方面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感染常见病原菌分布变迁和耐药趋势。方法:对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从医院感染患者标本中分离出的主要致病菌,采用法国梅里埃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鉴定,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共分离出病原菌65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为393株,占59.64%,革兰阳性菌为128株,占19.42%,真菌为138株,占20.94%,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头孢吡肟、头孢曲松、氨曲南、复方新诺明、四环素,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呋喃妥因,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四环素、头孢曲松、头孢唑啉,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表皮葡萄球菌对复方新诺明、青霉素等呈耐药率逐渐增高趋势。结论: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掌握细菌变迁动态,从而不断进行耐药性监测,才能有效的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8.
用烟草赤星病菌两个菌株进行测定,孢子在烟草叶面萌发能力最强;其次是在1%的葡萄糖溶液中;在蒸馏水中萌发最弱。在侵染试验中,用丙酮和70%酒精清洗的幼苗叶片发病加重;露天放置的烟苗较生长在温室内的烟苗发病重。在3种接种方法中,以孢子悬滴法效果最好。侵染和接种方法中的幼苗,其叶面微生物在种类和数量上均以处理的不同而有差别。  相似文献   
9.
董汉松  曲建军 《山东科学》1993,6(2):36-42,56
文章首先测验了3种培养液对烟苗生长的影响和赤星病菌在培养液中产生毒素的能力,据此选出查彼培养液用于产生毒素的培养。病菌在查彼培养液中生长28天后,表现出最高的毒素活性,毒素活性临界值(TWE50)为32。然后用毒素粗提液处理幼苗,以幼苗悬滴接种法为对比。烟苗在12小时内可见对毒素发生明显反应,表现为根部变褐和须根脱落,对悬滴接种的反应要到72小时后才可鉴别。毒素处理后36小时内烟苗进而萎蔫,21个品种的萎蔫程度与12小时内的根部反应趋势一致,根部反应和萎蔫的程度又同时与品种对悬滴接种的反应趋势相一致,3种反应间的吻合度平均近80%。  相似文献   
10.
【目的】充分了解核桃黑斑病菌的侵染机制。【方法】以全基因组序列已经公布的7个核桃细菌性黑斑病菌菌株CFBP2528、CFBP7179、CFBP8253、DW3F3、J303、NCPPB1447、Xaj417等所具有的蛋白序列为预测数据,基于分泌蛋白所具有的主要特征,利用SignalP v4.1、ProtCompB v9.0、TMHMM v2.0、big-PI Fungal predictor、TargetP v1.1、LipoP v1.0等在线分析程序对分泌蛋白进行预测,同时分析其氨基酸组成及分布、信号肽长度、信号肽切割位点等特征。【结果】核桃细菌性黑斑病菌的分泌蛋白平均为74个,其氨基酸长度多集中于101~400氨基酸,所占比例为63.65%。信号肽氨基酸残基中以A最多,所占比例为22.04%; 其次是L,所占比例为19.27%。信号肽长度以19~29个氨基酸的最多,所占比例为79.62%,信号肽切割位点属于A-X-A类型。【结论】核桃细菌性黑斑病菌中分泌蛋白的有效预测,可为深入解析核桃细菌性黑斑病菌中分泌蛋白在侵染过程中所发挥的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