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篇
  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42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德是教师的立身之本,本文阐述了教师的个人精神品质的具体内容及其在师德中所起的作用,明确指出教师的个人精神品质是教师形象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教师师德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社会转型中道德问题日显突出,以德治国的方略就置于中国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和道德实践之中。我国对社会转型前后的道德特征的比较中,提出既要防止道德的政治化,又要警惕道德的功利化,真正坚持唯物辨证法,全面实施以德育人,只有提升全民族的道德水准,才能真正实现以德治国。  相似文献   
3.
儒家的伦理化自然观将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演绎得淋漓尽致。较之于道家追求的物化境界,更加彰显了意境审美形态的丰富性与多样性,营造了鲜活生动的人生之“境”。在审美的意义上。体现了人们以人情看物态、以物态度人情的审美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服饰美学思想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中国服饰美学思想所涉及的“天人合一”、社会伦理道德以及等级方面的内容.运甩史料考证、逻辑推理及中外比较相结合的论证方法,表明中国传统服饰美学思想是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特征的,得出中国传统服饰美学思想所涵盖的社会化、自然化和多样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也是中国当代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高校是中国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以诚信为重点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应是高校德育工作重中之重,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它是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客观需要,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切入点,是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客观需要,是促进大学生成才的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6.
杜甫家庭亲情诗表现了诗人至性至情的心怀和对家庭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其中浓郁的家庭伦理观念,更能展示中国传统文化氛围中诗人的独特个性,使我们更真切更全面地走近和了解杜甫。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系统辩证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用系统辩证的眼光来认识 ,要遵循系统辩证论的基本规律来推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资产阶级认为个人的利益与幸福不是道德判断的根本标准,社会的整体利益与幸福才是道德判断的根本尺度;资产阶级也承认人的社会本性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产物;虽然我们不能认为资产阶级的自私性是天生的,然而却可以认为其自私性是社会的,即是资本主义的社会环境和教育造就了资产阶级的自私的社会本性。  相似文献   
9.
正义问题已成为现代人类生活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的主导性目的在于从休谟对正义问题的阐释出发,论述休谟视野中的正义的根本特征。文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以休谟的文本为依据,梳理休谟对正义的规定性的哲学阐释;第二部分从休谟的论述出发,结合亚里士多德和密尔的相关论述,对正义的本质特征做出一个尝试性的描述和勾勒。  相似文献   
10.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tributions to this special issue ofSystems Practice on Systems and Organizations: New Directions in terms ofdistal andproximal thinking. Distal thinking refers to ready-made concepts, to the finished effects and outcomes of thought and action; proximal thinking, to process and event, to the continuous and unfinished. The papers presented here deal with various aspects of the distal/proximal distinction in social systems and organizations, and especially draw out the implications of recent work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ociology of technology, accounting theory, and organization studies for a proximal conception of systems and organiz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