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3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近年来,一些地质工作者认为,东坪金矿是产于碱性杂岩体中的重熔岩浆期后热液矿床,属于贫硫化物破碎带钾质蚀变岩型金矿。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对该矿床的赋矿岩石和赋矿构造提出新的认识,认为变形、变质和剪切是矿化的直接动力,褶皱与剪切带是该金矿的联合控矿构造。  相似文献   
2.
秦岭地轴东段核心部位有规律地分布着一系列卵形褶皱,本文对其中之一的文龙庙卵形褶皱进行了构造解析,该卵形褶皱是由三期褶皱叠加而成。该区变形十分复杂,总的变形体制为塑性流变、韧性剪切、似弯滑、似弯流等;叠加褶皱的形成是在东秦岭开合构造背景下长期发展之结果,既有前寒武纪的塑造作用,也有后寒武纪的再造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常发育在变质岩系中的层内褶皱近年来在北京西山的沉积岩层中广为发现。其特征表明,它们系构造成因,而非同沉积褶皱。通过层内褶皱的构造分析,尤其是它与大型褶皱特殊关系的查明,以及变形标志体的有限应变分析,北京西山的层内褶皱是大型纵弯背斜之上重力垂向压缩及侧向扩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四川江油马角坝地区大量实例提出的填补构造,是指充填岩层虚脱空间补偿那里压应力不足的层间构造。填补有多种形式。其中,填补褶皱是区别于寄生褶皱的另一类从属褶皱,填补角砾岩是构造角砾岩之一。马角坝地区三个级序的不协调构造中,Ⅱ,Ⅲ级分别是高一级序构造的填补构造,Ⅰ,Ⅱ级为叠瓦式构造,Ⅰ级构造组成的叠瓦式构造是一个大型推覆体上盘系统中的无根薄皮构造。  相似文献   
5.
Advances in methods of structure determination have led to the accumulation of large amounts of protein structural data. Some 500 distinct protein folds have now been characterized, representing one-third of all globular folds that exist. The range of known structural types and the relatively large fraction of the protein universe that has already been sampled have greatly facilitated the discovery of some unifying principles governing protein structure and evolutionary relationships. These include a highly skewed distribution of topological arrangements of secondary-structure elements that favors a few very common connectivities and a highly skewed distribution in the capacity of folds to accommodate unrelated sequences. These and other observations suggest that the number of folds is far fewer than the number of genes, and that the fold universe is dominated by a small number of giant attractors that accommodate large numbers of unrelated sequences. Thus all basic protein folds will likely be determined in the near future, laying the foundation for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biochemical and cellular functions of whole organisms.  相似文献   
6.
大宝山矿区位于南岭地区南部,中生代印支期-燕山期至少发生了两期褶皱作用,清楚地记录了自身的构造变形历史;为了解大宝山矿区构造演化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通过矿区内褶皱、石英脉、劈理、膝褶等变形构造的分析,首次识别了矿区内两个世代不同方向的褶皱构造的横跨叠加型式。发现早期褶皱(轴面走向NW-NNW向)形态较为紧闭,为斜卧褶皱;晚期褶皱(轴面走向为NE-NEE向)形态较为宽缓,为直立倾伏褶皱。结合大区域褶皱构造线的分析,提出华南地区横跨型叠加褶皱的早期褶皱应为近南北向,晚期褶皱为近东西向。基于矿区内多期变形构造的交切关系、石英脉辉钼矿年龄数据以及区域相关地质事件分析,这两组褶皱构造反映了大宝山矿区乃至华南地区中生代陆内两次变形事件:NW-NNW向褶皱是印支早期华南板块内部强烈构造-岩浆活动的结果;NE-NEE向褶皱是燕山早期华南板块陆内部变形作用的结果。大宝山矿区叠加褶皱变形研究不仅为研究华南大陆叠加褶皱变形特征提供了具体例证,而且对大宝山矿区多金属矿的勘探起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准噶尔盆地及周缘二叠纪以来构造应力场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构造地质演化分析, 将准噶尔盆地及周缘二叠纪以来具有较强构造变形的构造应力场分为 3 期: 二叠纪末、侏罗纪末( 或延续到早白垩世末) 和新近纪以来。根据岩墙、节理、擦痕、褶皱与断层等应力感构造的测量分析, 得出准噶尔盆地及周缘三期构造应力场的最大主应力方向分别为北西西-北西向、近南北向, 北北东向。基于对新近纪以来准噶尔盆地构造应力场的二维有限元模拟, 进一步对整个盆地应力场的分布特征、盆地边界几何形态对应力场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关于蛋白质家族、结构和新功能的统计推断是应用数理统计的一个前沿交叉研究方向.本文以蛋白质结构分类数据库SCOP和序列分类数据库Pfam为基础,结合SCOP数据库的动态信息,我们估计出覆盖当前Pfam数据库所需的折叠子总数;通过SCOP中新增家族在Pfam中的对应家族所属的折叠子是否已知为先验信息构建贝叶斯模型,估计了不同规模的Pfam家族贡献新折叠子的概率分布.  相似文献   
9.
对于极为普遍的叠加褶皱,以往多偏于形态描述.本文则用数学方法,将复杂的构造形态模型化,确定了各种复杂褶皱最基本类型的数学表达式.在叠加褶皱定量表达的探索中,力图追求模式的概括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李军  尹宏伟  张洁  徐士进 《江西科学》2006,24(3):271-274
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广泛应用于复杂构造研究尤其是逆冲断层带的构造解释,本文分析了四川盆地大池干构造的几何形态与构造样式,研究的结果表明大池干构造是典型的三角剪切构造。该模式的确立为进一步认识本地区的构造演化和油气勘探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