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2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14)C草甘膦处理大蓟和小蓟的叶子试验证明,这两种杂草吸收草甘膦后具有双向输导性能。其吸收速度和植株各部分的药量分布是不同的,施药一天后总吸收量较少,占总药量的4.05%,但三天后明显增加,到第六天达到44.54%。而叶子的吸收高峰是处理后3~7天。根部的吸收量,从处理后一天的14.42%,到第六天增加到93.8%。但是,处理七天后,仍有50%左右的药剂未被植株所吸收。所以,草甘膦施药期不宜太迟,同时,施药方法要保证有足够的药量覆盖杂草茎叶上并被吸收。  相似文献   
2.
为了寻找EPSP合酶中某些与草苷膦抗性相关的位点,利用体外定向进化技术,对可变盐单胞菌HT7的EPSP合酶基因,荧光假单胞菌G2的EPSP合酶基因以及按植物偏爱密码子合成G2的EPSP合酶基因,进行DNA shuffling,通过EPSP合酶缺陷型菌株E.coil ER2799的功能互补筛选,获得了7个草苷膦抗性有较大变化的EPSP合酶突变体.  相似文献   
3.
以东农42为材料,对处于营养生长期的东农42喷施草甘膦,从叶肉细胞形态结构方面来研究东农42的作用.利用扫描电镜,研究喷施草甘膦后大豆东农42叶肉细胞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变化,来从微观上揭示草甘膦对大豆的伤害.研究结果表明东农42的叶肉细胞在喷施草甘膦后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细胞皱缩,变形.我们尽可能对其原因进行探究,为草甘膦作用机理研究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MIL-101(Fe)用作吸附材料,借助XRD、SEM、XPS及氮气吸脱附测试对所制材料的形貌及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溶液pH值、反应时间、溶液浓度以及温度对其吸附草甘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为3时,MIL-101(Fe)对草甘膦的吸附效果最佳,且随着温度的升高,MIL-101(Fe)对草甘膦的吸附速率明显增加,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等温吸附实验数据符合Langmuir和Temkin模型。MIL-101(Fe)吸附草甘膦属自发吸热的化学吸附反应,MIL-101(Fe)的中心金属Fe与草甘膦中O的配位在吸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除草剂对桉树人工林生物量和碳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除草剂在全球桉树人工林经营中的应用十分普遍,但人们对除草剂施用对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量和碳储量的影响还知之甚少,本研究旨在评估除草剂对生物量和碳储量的影响,为林下植被管理提供科学建议。本研究以2015年建立的桉树人工林为对象,开展低浓度高频率(LHF)、中浓度中频率(MMF)和高浓度低频率(HLF)除草剂喷施试验,并以人工除草为对照,分别于造林后33月、39月和51月对试验林分的生物量和碳储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除草剂对桉树生物量和碳储量没有显著影响,但对林下植被生物量和碳储量存在明显的负作用,HLF处理对生态系统碳储量也存在显著的负效应,而人工除草抚育能提高林下植被生物量、碳储量以及生态系统碳储量。因此,从碳汇林业的视角考虑,建议生产上减少除草剂的施用,而采取人工砍草抚育为宜。  相似文献   
6.
用甲胺磷、草甘膦对牛蛙蝌蚪进行急性毒性试验,每间隔2 h观察、记录一次牛蛙蝌蚪的自然状况、死亡尾数、体色及活动状况;同时测定水温、室温、及水体溶解氧。结果表明,甲胺磷对牛蛙蝌蚪的24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为0.83 g/L,安全质量浓度为0.083 g/L;草甘膦对牛蛙蝌蚪的24 h半致死质量浓度为11.57g/L,安全质量浓度为1.157 g/L。  相似文献   
7.
草甘膦在水-土两相中的吸附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有机磷类除草剂草甘膦在4种土壤固-液相间的吸附与土壤组分作用的定量相关性.测定了草甘膦在4种土壤中的吸附等温线.观察了pH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草甘膦在4种土壤中吸附过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 平衡方程,吸附常数为25.82 ~69.07;pH 3~10范围内,随着pH的增加,草甘膦在土壤中的吸附量降低.  相似文献   
8.
如何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草莓中草甘膦残留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确定了测定草莓中草甘膦残留量的分析方法。该方法涉及水提取、用阳离子柱净化去除糖类、一步衍生和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法测定,检出限达0.01mg/kg。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复合功能树脂NDA-88、大孔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D301和2种活性氧化铝对水溶液中草甘膦的吸附行为,探讨了溶液中NaCl对吸附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和浓度范围内,草甘膦在4种吸附剂上的吸附均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低温有利于树脂吸附,高温有利于氧化铝吸附;在无NaCl存在的情况下,2种树脂的吸附性能均优于活性氧化铝(Al-1在323 K除外);但系统中加入少量的NaCl,即可导致树脂对草甘膦的平衡吸附量急剧下降,而氧化铝的吸附能力受NaCl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0.
除草剂"草甘膦"对泥鳅白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除草剂“草甘膦”作为药物染毒泥鳅,以泥鳅外周血中的白细胞数作为指标,研究了除草剂“草甘膦”对泥鳅的影响.结果显示:除草剂“草甘膦”对泥鳅具有一定的生理毒性,但不具有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