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59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关归化和异化的讨论在国内翻译界由来已久,从三个方面阐述分析这一焦点问题.首先,论述这两个概念产生的背景及其定义;其次,论述归化和异化与直译和意译之间的关系;最后,从文化和翻译学科建设角度,阐明异化翻译应当大力提倡.  相似文献   
2.
使用归化或异化翻译应取决于源语的语言特色,选词的准确性,目的语读者的接受性,具体的社会历史背景,文化交流的要求等不同的因素。这两种翻译策略应该协调并存、相互补充,并服从跨文化交际这一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翻译的基本原则及旅游翻译的目的,在肯定“归化”与“异化”作用的同时,着重谈论旅游翻译中“归化”策略的实用意义,并举例说明增词与注释(Amplification&Annotation)、类比(Analogy)、删减与调整(Reduetion&Adjustment)、解释(Explanation)等“归化”方法。  相似文献   
4.
论汉文化特色新词语的归化异化翻译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归化与异化翻译理论的基本内容以及汉文化特色新词语的文化内涵,并借助异化归化翻译理论,提出了汉文化特色新词语的汉英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5.
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是一对矛盾,人们常常为此争论,意见不一。实际上,在翻译的实践中,译者常常需要运用两种策略,并不断使之“圆满调合”,而不可以走极端。译文中有倾向于以归化或以异化为主的现象,但归化和异化这一对矛盾并没有主次之分,它们的位置随不同因素,如社会历史环境、译者目的、读者、文本类型等具体条件而变化。  相似文献   
6.
“说X就X”格式由于其中“说”的语法化程度的不同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格式语义,即“说”为实义动词时,该格式表示对言说者的言说内容或主观态度、意愿进行确认,“说”为标记词时,该格式表示在超出言说者或言说对象主观预期的极短时间内出现或即将出现某种情况。该格式连用时,由于语义的增值或异化,也会形成两种不同的连用格式语义。  相似文献   
7.
译文的归化和异化是现今翻译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作为跨文化翻译的两种策略,归化、异化并没有优劣之分,各有所长;从读者的角度来看,他所处的时代不同,对同一译作的反响亦不同。不同的读者由于其知识结构和心理倾向的差别,对译文的要求也会不同。可见,不管是归化还是异化,只要能得到读者的认可,都是可行的翻译。  相似文献   
8.
依据美国学者韦努蒂提出的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评析白先勇短篇小说《永远的尹雪艳》英译本。译者灵活的运用了归化异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既注重保持原语的文化特色,也考虑到译语的可接受性,两者相得益彰,有效的传递了异国文化。  相似文献   
9.
鉴于目前翻译界对异化和归化两种翻译方法所发生的论争,详细解析了翻译的两种主要策略-异化与归化,并且从实例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二者在英汉互译中的应用,旨在说明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多出色的翻译作品。  相似文献   
10.
以改写理论的社会功用为基本出发点和理论支撑点,探讨在改写理论下“异化”翻译策略的必然性——“异化”不仅是对他族文化的尊重,也为审视本族文化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有利于各国文化的进一步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