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7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378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硝酸和高氯酸(4∶1)混合酸消化2种可食用蓝藻螺旋藻和葛仙米,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螺旋藻和葛仙米中的K、Na、Mg、Ca、Zn、Fe、Cu、Mn、Cr、Pb和Cd共11种金属元素含量。结果表明,2种蓝藻中矿质元素含量均较高,特别是Ca含量高达61 905.132mg·kg~(-1);而有害重金属Cr,Po和Cd含量均远低于国家规定标准,表明这2种食用蓝藻均无重金属富集或污染。本结果显示,螺旋藻和葛仙米是极好的天然富钙营养食品,可作为人体矿质元素和微量元素缺乏症的补给品.  相似文献   
2.
以志丹白土为原料,经酸活化所得活性白土应用于食用油的脱色,详细研究了脱色工艺条件,并与浙江等地的活性白土产品的脱色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志舟活化白土具有较好的脱色性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我国食用菌产业现状和深层培养技术在食用菌产业中四个方面的应用;获得高白蛋菌丝;制备药物;开发利用野生菌途径之一;液体菌种制备。运用深层培养技术原理提出这一技术应用广泛的理论依据。针对深层培养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在荞麦皮中按不同比例加入粉碎后的玉米芯,作为食用蚯蚓养殖基料,对比在不同配比基料中大平二号蚯蚓幼蚓的体重增加量、成蚓的产茧量和蚓茧的孵化量,筛选出较为理想的养殖基料.结果表明,加入定量玉米芯后的基料比以纯荞麦皮作为基料更适合蚯蚓的生长繁殖.此外,初步确定玉米芯体积分数为40%的基料(未灭菌)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血清溶血素测定新方法,对兰州三爱堂解放军第一医院人工发酵培养的冬虫夏草菌丝体进行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对正常小鼠的体液免疫功能无影响,但对由环磷酰胺引起的体液免疫功能低下有明显的恢复,说明该菌丝体与天然虫草有一致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从三种濒危植物的根际土壤中分离鉴定了分离于12个属的78株真菌,其中,青霉属,镰孢属和假葡萄孢属真菌是三种蕨类植物根际土壤中的共有类群,三种植物根际土壤真菌的优势类群各自不同。  相似文献   
7.
运用民族植物学方法,调查研究了额济纳蒙古族食用的野生植物.结果表明,与当地牧民饮食直接相关的野生植物包括4种代粮植物、8种蔬菜、6种果品和2种食疗保健植物.额济纳蒙古族食用野生植物的传统知识和经验,在食物新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作为当地人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之一,还具有民族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蕨菜护色技术及其罐头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鲜嫩蕨菜为原料,研究了蕨菜护色技术及其罐头的加工工艺.结果表明,用300×10-6的醋酸铜护绿液在pH6.5条件下浸泡30min,然后在95℃条件下漂烫2.0min,再用0.2%的氯化钙溶液常温下浸泡30min,护绿效果最好且能较好地保持蕨菜原有的质地.以4%的食盐溶液内含0.05%柠檬酸作为汤汁,杀菌式为10~15min 100℃,可保持蕨菜原有风味,且产品货架期可达1年以上.  相似文献   
9.
介绍食用菌橙盖鹅膏白色变种Amanitacaesarea(Scop.exFr.)Pers.exschw.var.albaGill.)、剧毒磨菇春生鹅膏(A.verna(Bull,exFr.)Pers.exVitt.)和鳞柄白鹅膏(A.virosaLam.exSeer.)的形态特征和特性.  相似文献   
10.
富硒鲍鱼菇的深层培养及其特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报导在含有不同浓度无机硒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鲍鱼菇菌丝体,探讨其耐硒和富硒特性。结果表明:鲍鱼菇有较强的耐硒特性和很强的富硒能力,鲍鱼菇菌丝体硒含量随培养基质硒浓度的增加而增高,在培养基中添加硒量为5μg/ml时,富硒鲍鱼菇菌丝体含硒量可达200μg/ml时,为对照的40倍,硒回收率达38.8%,其氨基酸及多糖含量均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