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13篇
  免费   540篇
  国内免费   1181篇
系统科学   1565篇
丛书文集   257篇
教育与普及   96篇
理论与方法论   39篇
现状及发展   149篇
综合类   13720篇
自然研究   8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51篇
  2022年   202篇
  2021年   275篇
  2020年   265篇
  2019年   235篇
  2018年   209篇
  2017年   289篇
  2016年   287篇
  2015年   447篇
  2014年   651篇
  2013年   564篇
  2012年   853篇
  2011年   870篇
  2010年   705篇
  2009年   799篇
  2008年   740篇
  2007年   947篇
  2006年   916篇
  2005年   870篇
  2004年   755篇
  2003年   671篇
  2002年   546篇
  2001年   501篇
  2000年   442篇
  1999年   406篇
  1998年   309篇
  1997年   287篇
  1996年   270篇
  1995年   221篇
  1994年   210篇
  1993年   163篇
  1992年   165篇
  1991年   109篇
  1990年   125篇
  1989年   109篇
  1988年   89篇
  1987年   78篇
  1986年   44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5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实验得到了40Cr合金钢在高温高应变率下真应力-真应变曲线,据此确定了材料发生动态再结晶的临界条件.采用解析法和实验法分别求解了磨削强化层的温度场和塑性应变场分布.结果表明,磨削强化层在磨削深度方向具有较大的温度和塑性应变梯度;150μm强化层内会发生奥氏体转变;磨削表面最高温度可达1060℃.在磨削亚表面60μm内会产生剧烈的塑性变形,达到了再结晶的临界条件.较大的磨削深度使磨削强化层塑性应变增大,再结晶现象越充分,微观组织细化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2.
柔性机械臂、大型可展开天线等机械结构的动作精度受运动过程中大变形几何非线性和连接处接触非线性的影响十分显著。以含螺栓连接结构的大变形梁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动力学建模和振动特性开展了实验研究,通过数值计算验证了实验发现的非线性振动特性。搭建了含螺栓连接柔性大变形梁的实验台架,开展了敲击和正弦激振的实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螺栓连接的柔性梁较连续梁的(无螺栓连接)模态频率降低,阻尼增加,反映出随着激励能量增大,模态频率降低的非线性模态特征。改变螺栓连接位置会显著影响结构的模态频率,其变化规律可由求解线性矩阵特征值定性反映。  相似文献   
3.
为评价和优化串行多环返工生产系统的生产性能表现,结合质量管理与精益生产的理念,区别于传统的返工机制,提出一种全新的“即刻返工”检查机制,将生产系统建模扩展至多机多缓冲区的复杂生产系统.基于生产系统的两大要素,机器与缓冲区的生产状态变化,依据概率论与马氏定理,构建缓冲水平的动态概率转移矩阵,以在制品库存水平及系统平均生产率作为研究指标,针对生产设备及缓冲区展开瞬态分析,通过迭代计算,表明设置合理的系统规模与缓冲区阈值能达到优化系统生产性能的目的,并通过数值实验验证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首先,对孔型加工及走刀方式进行分析,为提高打孔机效能,采用两钻头同时作业的方式。然后,根据相关的数据,应用动态优化的相关理论建立数学模型,并运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从而确立了双钻头作业时的最优作业线路、最佳行进时间和作业成本,并用MATLAB编写程序画出了相应图形,更加形象地显现出了各个路段的最优作业方案。  相似文献   
5.
The paper forecasts consumer price inflation in the euro area (EA) and in the USA between 1980:Q1 and 2012:Q4 based on a large set of predictors, with dynamic model averaging (DMA) and dynamic model selection (DMS). DMA/DMS allows not solely for coefficients to change over time, but also for changes in the entire forecasting model over time. DMA/DMS provides on average the best inflation forecasts with regard to alternative approaches (such as the random walk). DMS outperforms DMA. These results are robust for different sample periods and for various forecast horizons. The paper highlights common features between the USA and the EA. First, two groups of predictors forecast inflation: temporary fundamentals that have a frequent impact on inflation but only for short time periods; and persistent fundamentals whose switches are less frequent over time. Second, the importance of some variables (particularly international food commodity prices, house prices and oil prices) as predictors for consumer price index inflation increases when such variables experience large shocks. The paper also shows tha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revail in the forecasting models between the USA and the EA. Such differences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structure of these respective economies. Copyright © 201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6.
三门峡水库电站运行调度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门峡水库泥沙淤积严重,使其枢纽的各项技术指标经常变化,为其调度运行带来极大困难。为此,充分考虑三门峡水电站运行过程中的各种约束条件,分别采用动态规划和遗传算法给出了电站优化调度模型,建立了该电站的运行调度系统。经过水库1991年—2000年实际来水和控制运行的月报资料的模拟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平均增加发电量约12.9%,使电站能更合理地进行管理调度。而且,通过对随机模拟的长序列入库月径流过程的模拟调度,建议了三门峡水电站具体的管理调度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7.
根据塔机起重臂的实际结构 ,建立双弹簧悬吊超静定简支梁的力学模型 ,进行动态分析 ,并以TC80型塔式起重机为例 ,利用有限元方法求解 ,引入梁单元和边界单元 ,得到塔机起重臂的多阶固有频率和主振型 ,其结果对于塔机的动态响应分析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编队协同对地攻防对抗多级动态决策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莉  张安  张永芳 《系统仿真学报》2006,18(Z2):794-796
针对编队协同对地攻击的攻防对抗系统的强对抗性、多目标性和多层次性,运用军事对抗的动态状态空间模型,建立了主从递阶互动决策模型——Nash-Stackelberg-Nash决策模型,重点解决军事对抗中寻求多级动态决策的联合最优策略问题。仿真结果表明,该决策模型应用于编队协同对地攻防对抗决策系统,良好的解决了两级对抗动态决策问题,并达到了较好的作战效果,能够为作战对抗提供有力的战场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9.
考虑产品结构的供应链设计决策模型及其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供应链运作的特点,从MRP 中的物料单(BOM)入手考虑产品结构建立了以供应链收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多层供应链整体设计决策经济模型.通过该模型可将企业运作层的参数与供应链战略层的决策变量结合在一起,使供应链核心企业能够更加灵活的对原料与配件进行整体生产指派.最后文章证明了决策模型的解是符合联盟博弈核心概念的,这样根据决策模型得到的生产指派关系方案保证了供应链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从测量、地质、钻探、煤矿三大害、煤质成果、地质资料评价等方面阐述了地质资料对煤矿生产的重要性,指出对地质资料的再认识,就是为了将地质资料去粗取精,确定其中能够为我所用的部分,以更好地为生产服务,并在矿区做下一步勘探工作时能够有的放矢,以最少的资金投入,达到最佳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