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10篇
教育与普及   12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69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物理试验方法对棉、毛、丝、棉麻及毛涤五种面料进行性能测试,得出其风格数值、透湿阻抗.为了反映面料对人的生理、心理的影响,有必要在人工气候条件下进行人体模拟着装试验,得出面料的人体舒适感觉值。借助多元线性回归方法,通过物理测试与人体试验的对照分析,发现它们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3.
An oxygen isotope temperature record from 381 to 166 kaB. P. (230Th/234U dating and tuned ages) has been obtained by combining data on the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calcites with that of fluid inclusions trapped in a stalagmite from a limestone cave in which a fossil cranium deposited. Several laminae in microsequence of the stalagmite represent climatic events or shifts. The Nanjing man fossil was older than 381 kaB. P.  相似文献   
4.
Over 40 a observed temperature data in 172 stations in China and historical proxy data were analyzed. Evidence suggested that during 1980–1994, the warmest year appeared first in southeastern part of the Qinghai-Xizang (Tibet) Plateau (henceforth SETP) and then gradually spread northwards and eastwards to eastern China. The climatic change on century time scale in recent 600 a shows 3 relatively warm and clod stages in China. Each warm and cold stage appeared first in Tibet Plateau (henceforth TP) and then in the Qilian Mountains, then in the eastern parts of China. The warm and cold stages in TP were 10–60 a earlier than in the eastern China. The facts show that TP is a pilot region of climatic fluctuation in China on the time scale shorter than 103a.  相似文献   
5.
武汉市暴雨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武汉市东西湖区,蔡甸区,江夏区气象站1959 ̄1996年5 ̄9月降水资料及武汉城区各雨量站,1988 ̄1995年5 ̄9月降水自记资料,统计分析武汉市暴雨、大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确定武汉市灾害性暴雨标准,其研究结果可为武汉地区暴雨防灾减灾工作提供背景依据。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近年来关于CO2温室效应的研究。从大气中CO2含量的变化现状、原因及预测和CO2加倍对温度和降水的影响等方面较详细地论述了目前在这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8.
文章对泰安市近53年的气候变化规律作了分析.发现谊地区气温上升.降水减少,日照降低,对全球变化响应显著.运用近53年的气候特征值重点对苹果作了气候适宜性评价.表明苹果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高温.水果产量和气候特征值的相关分析发现.高温已经对苹果和梨的产量产生了负面影响.果品结构正在调整中.苹果的比例在下降.其他优质高产品种桃子、葡萄、樱桃等的比重在增加.  相似文献   
9.
1998年以来中国气温持续极端偏暖的事实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国内地面气温观测资料,首先对数据进行了质量控制,考虑了序列的均一性和空间抽样误差问题,计算了近55年来(1951-2005)中国地面平均气温的变化幅度。结果显示,1998年为中国气温近55年之最暖年份,大约偏暖1.10℃(相对于1971-2000年间30年气候平均状况);自1998-2005年8年间,除2000年全国平均气温距平约在0.29℃外,其余7年相对于1971-2000年气候标准值均高出0.60℃以上,从最热年1998年开始依次排列为:1998年(1.10℃)、2002年(0.88℃)、1999年(0.86℃)、2004年(0.86℃)、2005年(0.72℃)、2003年(0.68℃)、2001年(0.63℃),这一事实值得引起人们深入关注。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地表0cm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青藏高原86个气象观测站从建站到2001年历年各月地面0cm温度资料,在分析高原冬季,夏季和平均地表温度基本气候特征的基础上,通过主成分分析、主值函数和功率谱分析等方法,对高原地表温度异常变化的空间结构和时间演变趋势作了诊断研究。结果表明:高原地表温度总体表现为海拔高度与纬度的函数,海拔越高温度越低,纬度越高温度越低;高原地表温度第一载荷向量除南部小范围的负值外大部分地方为一致的正值,即第一空间尺度表现为整体的一致性,而第二载荷向量为南正(负)北负(正),即第二空间尺度表现为南北差异;第一主分量在近30年的变化中表现为明显的上升趋势,即主要反映了高原主体偏北和东北部地区地表温度有显著升高趋势;而第二主分量的缓慢下降说明高原中部和东南部地表温度呈减小趋势。代表站温度变化表现出7~9年的周期震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