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2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用计时电流法对〔Cu(HIO6) 2 〕5-/〔Cu(HIO6) 2 〕6-电对的氧化还原行为进行了研究 ,估算了〔Cu(HIO6) 2 〕6-的扩散系数约为 3.3× 10 -6cm2 /S。  相似文献   
3.
以硫代硫酸钠为硫源,利用计时电流法采用三电极体系电沉积制备出了Ni-S镀层.经XRD和EDS分析,该Ni-S镀层为Ni_3S_4,同时也存在少量的单质硫,形成Ni_3S_4/S复合物.从SEM图上可以看出该复合物镀层为微米颗粒组成的像树皮状结构.Ni_3S_4/S复合物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975.1m Ah/g,5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只能达到48.95%.  相似文献   
4.
采用旋转环-盘电极及恒电流阶跃的实验技术研究二氧化锰阴极还原机理.在较负电位下,可溶性二价锰离子是二氧化锰还原的初级反应的主要产物,说明溶解-沉积机理的重要地位.在溶液pH值逐渐增大时,电子-质子机理地位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5.
Pt/YSZ电极烧制温度对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交流阻抗测试技术、循环伏安、计时电流和扫描电镜等实验方法,研究了Pt/YSZ电极烧制温度对其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烧制温度升高,电极过程激活能减小,电极总阻抗和响应时间均先减小后增大.烧制温度小于或等于1100℃时,氧原子大量吸附于Pt电极表面,与铂原子发生位置重排反应而生成Pt氧化物,电极过程激活能为177~230 kJ.mol-1;烧制温度大于1100℃时,电极系统中可能存在的Pt氧化物充分解离,电极过程激活能为107~172 kJ.mol-1.烧制温度为1000~1100℃所制电极总阻抗最小,电荷转移过程响应最快,电极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三种商业催化剂——40%Pt/C, 20%Pt-10%Ru/C(Johnson Matthey)和 20%PtRu/C, Pt:Ru =1:1(E-TEK)在酸性介质中对二甲醚电氧化的催化性能,比较了不同商业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实验发现,在Pt担载量为0.1 mg/cm2和25℃时,JM-两种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都高于E-TEK的,且JM-PtRu/C二元催化剂对二甲醚电氧化的活性又比JM-Pt/C高。这一结果表明了Ru的加入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抗中毒能力。当温度由25℃升高到70℃,JM-PtRu/C对二甲醚电氧化的起始氧化和氧化峰电位分别负移160 mV和200 mV、氧化峰电流密度提高了0.63倍;而JM-Pt/C的分别仅负移80 mV和96 mV、氧化峰电流密度却提高了2.77倍。这表明了Ru 的加入提高了催化剂的抗中毒能力、催化活性和以二甲醚为燃料的电池输出电压。同时升高温度使得Pt对CO的吸附能力下降,可提高其电池的输出电流。进一步实验还表明了二甲醚的吸附是一个弱吸附,其吸附步骤是氧化的限制过程,而且Ru的加入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二甲醚的吸附,即Pt和Ru的比应有一个优化值。实验还发现了这三种催化剂在50℃下电催化氧化二甲醚后,电极的电化学表面积均有增大的现象。本文的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探索新的直接二甲醚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提要在975K和氧化铝浓度为(2—8)×10~(-5)mol·cm~(-3)的条件下,应用计时库仑法、计时电流法和电位扫描法测定了铝从AlCl_3-NaCl-KCl熔体中电解析出的反应速度.测定结果表明铝的析出为快速反应.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铅笔芯作亚微盘电极的材料,制成供常规分析的亚微盘电极.该电极制作简单、经济而且在循环伏安法、计时安培法和溶出伏安法中显示了较好的分析性能.  相似文献   
9.
利用循环伏安法和恒电位阶跃技术,研究浓度为0.01mol/L铜离子对镍在玻碳电极上电结晶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含0.01mol/L铜离子的Watts镀液中,电位在-0.3V左右出现铜的还原反应峰,当电位负移到-0.75V时,镍开始结晶沉积;与纯Watts镀液(电位约-0.85V)相比,铜离子的引入促进了镍的电结晶形核和生长,这是因为铜离子的存在降低了镍电结晶形核过电位;在含0.01mol/L铜离子的Watts镀液中,电结晶过程仍基本遵循Scharifker-Hill模型,铜离子的引入并没有改变镍电结晶行为;高负电位下,金属离子的结晶成核方式遵循瞬时成核机制,低负电位下则趋向遵循连续成核机制。  相似文献   
10.
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三种商业催化剂--40%Pt/C, 20%Pt-10%Ru/C(Johnson Matthey)和 20%PtRu/C, Pt:Ru =1:1(E-TEK)在酸性介质中对二甲醚电氧化的催化性能,比较了不同商业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实验发现,在Pt担载量为0.1 mg/cm2和25 ℃时,JM-两种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都高于E-TEK的,且JM-PtRu/C二元催化剂对二甲醚电氧化的活性又比JM-Pt/C高.这一结果表明了Ru的加入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抗中毒能力.当温度由25 ℃升高到70 ℃,JM-PtRu/C对二甲醚电氧化的起始氧化和氧化峰电位分别负移160 mV和200 mV、氧化峰电流密度提高了0.63倍;而JM-Pt/C的分别仅负移80 mV和96 mV、氧化峰电流密度却提高了2.77倍.这表明了Ru 的加入提高了催化剂的抗中毒能力、催化活性和以二甲醚为燃料的电池输出电压.同时升高温度使得Pt对CO的吸附能力下降,可提高其电池的输出电流.进一步实验还表明了二甲醚的吸附是一个弱吸附,其吸附步骤是氧化的限制过程,而且Ru的加入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二甲醚的吸附,即Pt和Ru的比应有一个优化值.实验还发现了这三种催化剂在50 ℃下电催化氧化二甲醚后,电极的电化学表面积均有增大的现象.本文的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探索新的直接二甲醚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