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7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研究了在磷酸钙催化剂上二异丁基乙缩醛裂解制乙烯基异丁醚反应的活性和选择性,其中较好的催化剂是在500度焙烧的Ca3(PO4)2(1)。考察了工艺条件对反应结果的影响,表明在反应温度约300度,缩醛的LHSV=1.0h^-1时得到最佳反应结果:转化率约98.6%,选择性接近100%,用TPD法测定了催化剂表面的酸度和碱度,并与活性和选择性进行了关联。  相似文献   
2.
应用NH3和CO2的程序升温脱附(TPD)技术,测定了部分金属磷酸盐表面的酸碱性.结果表明:磷酸盐表面既存在着一定的酸中心,又存在着一定的碱中心,但它们的强度及量都不太大.所测定的磷酸盐中,Ca3(PO4)2的酸碱强度和酸碱度均最大.  相似文献   
3.
应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碱度为2.00,2.20倍高碱度烧结矿的烧结工艺参数进行试验研究,以寻求与高碱度烧结矿生产相适应的烧结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碱度R=2.00倍时,适宜的烧结工艺参数为配煤量5.0%,混合料水分6.8%~7.0%,抽风负压12.74kPa,点火温度1100℃;碱度R=2.20倍时,适宜的烧结工艺参数为配煤量5.5%,混合料水分7.0%~7.4%,抽风负压12.74kPa,点火温度1150℃。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国产汽车板用钢在冶炼过程中因钢水增硅导致的钢板性能下降的问题,本文对钢板冶炼各阶段Si含量的产生及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影响各阶段钢水增硅的原因主要包括钢包渣碱度、钢水Al含量、中包渣和中包绝热板的材质等,通过选用Si质量分数小于1.5%的脱氧剂、采用钢包渣改质剂提高钢包渣的渣碱度、选用全碱性中间包或不含硅的大包保护渣等控制措施,能够将精炼-连铸过程中钢液增硅质量分数控制在0.01%以下。  相似文献   
5.
本文综述了研究炼铁原料物理结构的意义;介绍了用“汞压入法”测定原料物理结构的基本原理、装置以及作者所做的测定,并根据测定结果讨论了不同碱度,FeO含量以及加热条件对物理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荷重变形法测定锡中矿球团的软化温度,研究物料软化性能与组成之间的关系,探索原料配比、氯化剂、固定碳和碱度等因素对球团软化温度的影响,从中寻求了改善球团软化性能的途径。研究证明,加入适量矿物添加剂,可改善锡中矿球团的高温软化性能。  相似文献   
7.
PAC中氧化铝和盐基度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铝矾土经酸溶制备聚合氯化铝中溶出杂质对氧化铝和盐基度分析的影响,采用硝酸铅标准溶液返滴定EDTA测定氧化铝,消除了Ca2+的干扰,采用酸度计直接指示试液pH值测定盐基度,避免了杂质硅酸在氟化钾法中的副反应,实验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8.
含TiO_2熔渣与铁液之间钛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含TiO_2熔渣与铁液之间钛的行为,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钛从熔渣向铁液内迁移时受钛离子在渣中扩散的控制,整个迁移过程的表观级数为准零级,表观活化能为62kcal/mol,讨论了渣中TiO_2含量,碱度,温度等因素对钛迁移量和迁移速度的影响,发现炉渣碱度对钛迁移影响具有两重性:若渣中TiO_2含量较高时(TiO_2>25%),提高碱度将减少钛的迁移量和迁移速度;反之,若渣中TiO_2含量较低时(TiO_2<25%),提高碱度却增加钛的迁移量和迁移速度。  相似文献   
9.
根据化学热力学原理和量子力学原理,发现脂肪胺、醛、醇、醚的气相碱性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分子中亲核基团的特性和烷基基团上的氢原子数目和级数,据此提出了一种合理表征脂肪胺、醛、醇、醚的气相碱性与分子结构之间的定量关系式.对73种化合物气相碱性的计算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验值的一致性令人满意,平均误差为0.508%.  相似文献   
10.
At low basicity and low temperature, the dephosphorization behavior and phosphorus distribution ratio (LP) between slag and molten steel in the double slag and remaining slag process were studied with a 180 t basic oxygen furnace industrial experiment. The dephosphorization slags with different basicities were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At the lower basicity range of 0.9–2.59, both LP and dephosphorization ratio were increased as the basicity of dephosphorization slag increased. Dephosphorization slag consisted of dark gray P-rich, light gray liquid slag, and white Fe-rich phases. With increasing basicity, not only did the morphologies of different phases in the dephosphorization slag change greatly, but the area fractions and P2O5 content of the P-rich phase also increased. The transfer route of P during dephosphorization can be deduced as hot metal → liquid slag phase + Fe-rich phase → P-rich pha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