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7篇
系统科学   17篇
丛书文集   13篇
教育与普及   1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8篇
综合类   43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农田蒸散是形成土壤干旱的主要因素。本文采用陶祖文的彭曼修正公式对冀东地区的唐山、秦皇岛、乐亭、遵化等地3~11月的可能蒸散与可能实际蒸散进行了计算,并与本省南部的曲周做了可能蒸散量的对比分析。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按《干旱分析方法的探讨》一文给出的华北地区干旱指标,用唐山农业气象站1980~1989年观测旱作地段的土壤湿度资料,对当地干旱的发生与干旱的指标进行了分析和验证。  相似文献   
2.
电场作用油葵种子后苗期生长抗干旱性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不同强度的匀强电场作用油葵种子一定时间,实验测定电场对幼苗根系活力、植株缺水程度和抗旱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葵种子受电场作用后能够提高苗期生长的抗干旱性能  相似文献   
3.
干旱和高温对植物胁迫效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干旱对植物的影响广泛而深刻,它可以表现在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如种子萌发、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直到开花结实.同时影响各种生理代谢过程,如光合作用、呼吸代谢、水分和营养元素的吸收转运、各种酶的活性和有机物质的转化、运输、积累等.本文概述了植物体对水分和高温胁迫做出的响应,既有生理上的,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气孔行为等,又有形态结构方面的适应,并讨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4.
小麦穗光合作用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土壤干旱胁迫下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穗光合作用的特点.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穗光合速率下降幅度远小于叶片,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的比值较高且稳定,PEPC活性诱导增强,暗示穗器官有较强的耐逆性,旗叶是较敏感的器官.  相似文献   
5.
桂中旱片的旱情时空分析及其脆弱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中地区降水不少,但旱情严重,成为广西的著名旱片之一。该文在概述地质地理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桂中旱区的旱情时空分析,进而揭示其成因机制;并根据干旱类型、旱灾脆弱度以及便于地下水利用进行桂中旱片的综合区划;秉承生态环境治理、综合抗旱与脱贫致富相结合原则,指出其治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渗透调节物质在作物干旱逆境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干旱逆境下参与作物渗透调节的物质主要有无机渗透调节离子K 、Ca2 、Mg2 和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脯氨酸、甜菜碱等.干旱逆境下作物积累渗透调节物质可以维持细胞膨压、促进光合作用、参与作物体内活性氧自由基的清除,提高逆境下作物的收获指数和产量.  相似文献   
7.
条件植被温度指数干旱监测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合应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土地表面温度(LST),提出了条件植被温度指数(VTCI)的概念,并将其用于干旱监测。VTCI的定义既考虑了区域内NDVI的变化,又强调了NDVI值相等时LST的变化,可解释为NDVI值相等时LST差异的比率。分别以陕西关中平原地区和美国大平原南部地区为研究区域,应用AVHRR和MODIS卫星遥感反演的NDVI和LST产品,以及累计降水量和降水偏差数据,证实了条件植被温度指数是一种近实时的干旱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Some evidence of drying trend over northern China from 1951 to 2004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The surface wetness index, Palmer drought sererity index and the retrieval of soil moisture over China were calculated using monthly precipitation and monthly mean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Based on the contrast analysis of the variation of the above three indices and precipitation, the dry/wet spatio-temporal pattern of northern China in the last 54 years was revealed, and the evidence of drying trend over northern China was analyzed, especially. The results show the following four facts: (1) The drying trend i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 of the eastern part of Northwest China and the central part of North China since the 1980s and it was enhanced in the last 15 years mainly due to the precipitation decrease and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 (2) During the last 54 years, there was only one dry/wet shift at the interdecadal scale occurring in the eastern part of Northwest China and the central part of North China in the late 1970s, which was related to 1977/1978 global abrupt change, whereas there were three shifts in Northeast China, one was in the mid 1990s and the other two were in 1965 and 1983, respectively; (3) Unlike the variation trend of other subregions of northern China, the western part of Northwest China is currently located in a relatively wetting period, which is weak-ened due to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 (4) The extreme drought frequency is obviously increasing in the eastern part of Northwest China, the central part of North China and Northeast China since the 1980s,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recipitation decrease and temperature increase in these subregions.  相似文献   
9.
分别以1d干旱和7d干旱处理的开花期玉米顶叶cDNA为tester,正常生长的玉米顸叶cDNA为driver,利用抑制性差减杂交技术构建了两个干旱胁迫下开花期玉米消减文库.两个文库的重组率均高于95%,插入片段集中在300—600bp之间.对两个文库部分克隆进行测序发现,文库中含有脱水素、蔗糖合成酶、甜菜碱醛脱氢酶。DRE结合因子等大量的抗旱相关基因,说明两个干旱胁迫下开花期玉米抑制性消减文库已经构建成功。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野外不同生境和田间不同干旱条件下对中国沙棘(H ipp ophaerham noid es L inn ssp.s inens is R ous i)和俄罗斯沙棘(H ipp ophae rham noid es L innssp.turkestan ica R ous i×H ipp ophae rham noid es L inn ssp.m ong olica cv.R ous i)的光合和蒸腾作用的日进程进行研究后发现: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沙棘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随之升高.在不同的土壤水分条件下,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日进程表现为双峰或单峰曲线,峰值的出现时间也随土壤水分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中国沙棘光合速率的日平均值表现为雌株高于雄株,而俄罗斯沙棘表现为水分条件适宜时雄株略高于雌株,受到干旱胁迫后雌株大于雄株,且俄罗斯沙棘的光合能力优于中国沙棘.俄罗斯沙棘的蒸腾速率的日均值为雌株高于雄株,中国沙棘雌雄株蒸腾速率的差异规律不一致.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与土壤含水量的回归分析表明,二者呈显著的正相关,回归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复相关系数接近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