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14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硫酸盐还原菌包埋固定化技术处理含铬废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别以海藻酸钠和聚乙烯醇(PVA)为包埋剂, 采用蠕动泵滴加, 包埋固定经驯化后的硫酸盐还原菌(SRB)占优的活性污泥. 以小球强度、传质性能、成球难易为指标定性确定包埋条件. 评价海藻酸钙(CA)法、 PVA法、 PVA混合载体法包埋小球对含铬废水的处理效果. 结果表明: 以Cr(VI)去除率为考核指标, PVA混合载体为最好的包埋方式, 其最优条件是PVA质量浓度为9%、包泥量为1:1, 添加少量的海藻酸钠, SiO2, CaCO3和粉末活性炭(PAC)有利于颗粒球传质与耐用性能的提高. 在连续化处理含铬废水的工艺中, 进水COD质量浓度为500 mg/L, SO2-4为500 mg/L, Cr(Ⅵ)为100 mg/L, 水力滞留时间为6 h的条件下, Cr(Ⅵ)的去除率为99.68%, 出水总Cr质量浓度为0.45 mg/L, COD质量浓度为187 mg/L, 同时铬以沉淀的形式与颗粒球分离有利于铬的回收.  相似文献   
2.
制备海藻酸钠-壳聚糖生物微胶囊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海藻酸钠和壳聚糖为原料,研究了采用界面络合方法制备藻酸钠一壳聚糖生物微胶囊的技术条件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胶珠反应温度为30℃、反应时间为20min、海藻酸钠浓度为2.0%、氯化钙浓度为4.0%、壳聚糖溶液的浓度1.8%、海藻酸钙胶珠与壳聚糖溶液的比例为1:5、成膜反应时间10min、覆膜时间8min为最佳的微胶囊制备条件。  相似文献   
3.
海藻酸钠溶液的粘度性质与流变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考察了海藻酸钠溶液的粘度行为和亚浓溶液的流变特性,得到体系粘度与海藻酸盐浓度的幂次关系,幂指数为2.9;探讨了在不同外加盐浓度条件下体系的特性粘度,Huggins与Kraemer常数的变化情况;亚浓溶液的剪切行为表明,在体系的表观粘度ηa与剪切速率的幂次公式ηa∝b中,b值不仅取决于海藻酸盐的浓度,也是剪切速率的函数  相似文献   
4.
利用湿法纺丝钙离子交联的方法制备褐藻酸盐纤维,并将牛血清清蛋白包埋入纤维中,研究了制备条件对纤维性能的影响.用扫描电镜观察纤维的微观形貌;并测试了纤维的力学性能、溶胀性能;测定了蛋白质的包埋效率,以及蛋白质的释放速率.结果表明,湿法纺丝凝固浴的CaCl2浓度影响纤维的力学性能、溶胀性能及蛋白质的释放.  相似文献   
5.
 采用乳化凝结法制备了海藻酸钙凝胶粒子及海藻酸钙-几丁聚糖微胶囊;用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了海藻酸钙-几丁聚糖微胶囊及海藻酸钙凝胶粒子的渗透性;对海藻酸钙凝胶粒子及海藻酸钙-几丁聚糖微胶囊的溶胀行为进行了试验,并探讨了溶胀性对渗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海藻酸钙凝胶粒子被几丁聚糖包裹后溶胀性和渗透性均降低.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海藻酸钙固定化过程中加入活性炭纤维作为改性载体,以苯系物(BTEX)降解菌为对象,制备了海藻酸钙-活性炭纤维固定化生物小球(MB),并研究了MB微观结构及强化除苯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MB直径为2~4,mm,其表面通透、孔道致密,孔径均一(约为200,μm),并可多次重复应用.MB强化除苯过程主要是吸附和生物降解共同作用的结果,且去除速率呈现由快速到慢速两个阶段,均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微生物接种量为6.89,mg/mL(包埋载体溶液)时,MB结构稳定性最好,强化除苯效果最佳.不同接种量条件下,苯生物降解的平均半衰期为64 h,高于游离态BTEX降解菌.  相似文献   
7.
海藻酸/淀粉/羧甲基纤维素共混膜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了新型共混膜:海藻酸/淀粉/羧甲基纤维素共混膜,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原子吸收光谱、扫描电镜、热重分析和差示量热扫描等对共混膜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不同配比共混膜的透光率、抗张强度、断裂伸长率、水蒸汽透过率和吸水率.结果表明:共混膜中海藻酸、淀粉和羧甲基纤维素之间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和良好的相容性.共混膜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在生物材料领域有潜在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作者研究了以偶氮氟膦Ⅲ比色测定褐藻胶中微量钙的方法。在溶液pH为3.0~3.5时,钙与偶氮氯膦Ⅲ形成绿蓝色络合物,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在620nm处,摩尔吸光系数为9.2×10~3。络合物组成为1:1,钙的回收率为98.0~106.0%,可用EDTA或NH_4F、8—羟基喹啉掩蔽铁、铝、锌、镁。本方法可测出褐藻胶中1%以下的钙。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利用海藻酸钠固定化猴头菌细胞的发酵情况.就包埋剂的最佳浓度、固定化细胞的发酵条件以及固定化猴头菌细胞在深层发酵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最佳海藻酸钠的浓度为2%,氯化钙浓度为2%,固定化猴头菌细胞在发酵培养基内的代谢与游离细胞的代谢基本一致,发酵液中氨基酸含量最高可达800mg/L,多糖含量最高可达1400mg/L,固定化细胞可以连续使用32~48d,因此固定化猴头菌细胞在工业生产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利用旋转粘度计测定不同温度下淀粉、琼脂和海藻酸钠溶液的表观粘度。根据流变曲线确定流型并讨论温度、搅拌速度对表观粘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