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69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出了一个关于氧化物半导瓷晶界势垒起源的新观点,认为晶界势垒起源于烧结过程中外界氧在晶界中的扩散,与材料的结构、化学缺陷、掺杂、外界气氛、烧结工艺、组成状态等有密切关系,并用此理论解释了许多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2.
电子受体对同步脱氮除磷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序批式反应器(SBR)系统内,利用活性污泥法,考察厌氧、缺氧、好氧组合工艺与厌氧、缺氧工艺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存在、不同电子受体出现的顺序对同步脱氮除磷工艺的除磷影响,并讨论了在实现缺氧聚磷条件下,厌氧缺氧好氧工艺碳源的需求量。试验结果表明:反硝化聚磷是一种稳定的代谢行为,聚磷菌可以利用硝酸盐强化除磷;对于实现缺氧聚磷,硝酸盐的作用远远优于亚硝酸盐;亚硝酸盐的存在(<16.1mg.L-1)则对聚磷无明显影响;聚磷菌利用电子受体是以其存在的顺序而依次发生的,且这种利用能力不受电子受体转换的影响;在硝酸盐替代氧为电子受体的同步脱氮除磷工艺中,碳源需求将比传统工艺减少30%以上。  相似文献   
3.
Bonding between fluorescence dyes and protein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鱼尼丁受体类杀虫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鱼尼丁受体类新型杀虫剂的创制现状、作用机制、生物活性、毒性及合成方法,由于此类杀虫剂的结构独特、作用方式新颖、对鳞翅目害虫效果好、杀虫广谱,该类药剂对各种益虫和天敌安全,对现用的杀虫剂无交互抗性,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本文实验初步证明,妊娠D_1天的小鼠子宫ER。含量稍高(142.4±42.1 fmol mg蛋白)。D、降至117.7±45.4fmol/mg蛋白。D_3和D_4分别上升到158.9±40.3fmol/mg蛋白及162.1±34.8fmol/mg蛋白.D_5降为137.7±52.7fmol/mg蛋白(P<0.01)。D_6急增至182.4±44.9fmol/mg蛋白(P<0.01),达到妊娠D_1~D_6的峰值,在动情周期中,前期ER(?)含量为188.6±49.2fmol/mg蛋白,动情期则降至109.7±47.1fmol/mg蛋白(P<0.01)。后期较低(106.6±28.4fmol/mg蛋白),间期又回升到163.5±41.2fmol/mg蛋白,反映了ER_c的规律性变化是受内源性雌激素周期性地调控的,妊娠D_1的小鼠子宫湿重较高(126.7±56.8mg).此后D_2~D_4呈下降趋势。D_5极显著地上升至138.0±29.4mg。D_6又急下降(P<0.01)。在动情周期中,小鼠子宫湿重从前期的67.6±36.5mg上升至动情期的124.2±72.4mg。后期降为74.1±57.3mg。间期则降至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6.
载Pt纳米TiO2抑制滇池蓝藻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蓝藻样品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以及超氧阴离子含量进行测定.比较研究纳米TiO2和负载Pt纳米TiO2对蓝藻生长抑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纳米TiO2相比,在太阳光下负载Pt纳米TiO2对蓝藻的抑制效果更好.另外,研究表明,载Pt纳米TiO2的载Pt量选择1.5%为最佳.  相似文献   
7.
 为检测重组的F3 肽-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F3-PE39KDEL)的抗肿瘤作用,采用MTT 法检测F3-PE39KDEL 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人肺癌细胞A549、人卵巢癌细胞SKOV3 和人肝癌细胞HepG2 的生长抑制活性。采用半数致死剂量法观察F3-PE39KDEL 对小鼠的毒性反应。以接种人肺癌细胞的裸鼠为模型,观察F3-PE39KDEL 的抗肿瘤作用。结果显示,培养72、120 h时,F3-PE39KDEL对于人肺癌细胞A549和人乳腺癌细胞MCF-7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IC50分别为0.41、0.42 μg/mL,4.95、2.53 μg/mL。毒性试验结果显示,静脉注射给予F3-PE39KDEL 后小鼠的半数致死量为1.1782 mg/kg,动物出现自发运动减少,死亡集中在给药后1 d 内,死亡动物及实验结束存活动物剖检未见异常。F3-PE39KDEL 对荷瘤裸鼠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剂量分别为0.1、0.2、0.4 mg/kg,其抑制率分别达到37.0%、43.2%、53.1%,显示出良好的量效关系。F3-PE39KDEL 在靶向治疗肿瘤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溶剂对TCNQ的红外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量了7,7,8,8-四氰基对苯醌二甲烷(TCNQ)在5种溶剂中的红外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用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理论模型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建立LSER方程验证了频率变化是由于给体和受体配合所致.结果表明:TCNQ氰基的伸缩振动频率随溶剂电子受体数的增加而发生红移;吸收频率随溶剂极性参数ET(30)和ENT的增加而发生蓝移,并且ETN参数比ET(30)能更好地描述TCNQ的溶剂极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溶-凝胶法制备Mg:Ba0.3Sr0.7Zr0.18Ti0.82O3陶瓷粉末,以传统陶瓷制备工艺制备Mg元素掺杂的Mg:Ba0.3Sr0.7Zr0.18Ti0.82O3陶瓷.研究MgO掺杂量为1.6%(质量分数)时,MgO固相掺杂和Mg计湿化学法掺杂两种不同的掺杂方式对Mg掺杂的Mg:Ba0.3Sr0.7Zr0.18Ti0.82O3陶瓷显微结构及电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Mg掺杂量相同时,掺杂方式对Mg掺杂的Mg:Ba0.3Sr0.7Zr0.18Ti0.82O3。陶瓷的显微结构和电学特性有显著的影响,相比纯的Mg:Ba0.3Sr0.7Zr0.18Ti0.82O3陶瓷,两种掺杂方式中,Mg2+湿化学法掺杂相对于MgO固相掺杂,在BSZT陶瓷中的分布更均匀,替位程度更高,所以其对介电常数的影响也相对更大.而MgO固相掺杂相对于Mg2+湿化学法掺杂明显地促进了陶瓷晶粒的生长,提高了陶瓷的致密性,同时其击穿电场和电阻率也有较大提高.1350℃下烧结的固相MgO掺杂的Mg:Ba0.3Sr0.7Zr0.18Ti0.82O3陶瓷性能较优,介电常数约为590,介电损耗低于0.0005,电阻率为7.78×10^13Ω·mm,击穿场强为6.56kV/mm.  相似文献   
10.
采用掺杂硝酸镧的硅烷(BTESPT)钝化液处理热镀铝锌层:室温(25℃)浸渍,120℃固化30min,在铝锌层上形成镧盐掺杂硅烷钝化膜.研究了热镀铝锌基体钝化后的结构、表面形貌与腐蚀性能.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明,掺杂硝酸镧的硅烷溶液与铝锌基体表面发生了化学键合作用,形成SiOAl与SiOZn网络结构的钝化膜,钝化膜中主要的有机基团种类与无掺杂剂硅烷膜无显著差别.SEM/EDS研究结果表明:掺杂硝酸镧的硅烷膜均匀、致密、无明显微裂纹,硅烷膜中主要含有C,O,Si,S,Al,Zn,La等元素.耐蚀性研究表明,掺杂硝酸镧的硅烷钝化能明显降低腐蚀电位和腐蚀电流密度,增大极化电阻,使其耐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